直接回到家换了身厚衣服,又是戴上棉帽子,又是围巾的。
易中海还拿了不少钱,径直先到的商业街买东西。
两瓶好酒,一盒点心,还专门找了沁芳居,买了个酱瓜,这才搭乘公交车,来到了城北。
循着记忆中的地址,易中海终于到了大致区域。
这一片,现在很多都是杂乱的窝棚,有少量的新建筑也才在打地基。
不过看着一片的土地上都不种麦子了,估计这一两年也开始要盖房子了吧!
易中海不知道的是,今后这一片,会出现不少的高校,一个个的研究所,设计院的房子都已经开始在规划。
往后经典几十年的外观窗户蓝,长条形筒子楼,也就是跟老大哥学习建造赫鲁晓夫楼,已经渐渐开始有了雏形,首都要开始盖了。
问了几个路人,又确认好了南北方向,终于,易中海看到了期待了那块木牌子。
只见白油漆竖起来一个高高的匾额,上面是黑色漆的行书五个大字:“城北电影院”。
“这地方气派!”
一看被围起来好一大片的围墙,应该是以前什么大地主四合院改造来的,易中海估计这个电影院得有好几亩,上两千平米。
“站住不许动,干什么的,鬼鬼祟祟看来看去的。”
刚要走上前准备找门卫室找人呢!易中海突然感觉到自己后背一个硬硬的圆管抵着。
他是经历过战乱年代的人,这感觉,立刻他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连忙双手上举,嘴里连连解释着道:
“误,误会,我是振华轧钢厂工人,我来这里找老同事的。”
“老实点,把你手里的东西放下,双手举过肩膀,站着别动!”
与此同时,另外左右上来两个荷枪实弹军人,照着易中海就开始搜身起来。
电影院是什么地方?这年代的文化宣传,形象展示,综合政务活动交流的场所。
作为四九城为数不多的几大电影院之一,城北电影院现在常驻有一个班的战士负责日常守卫。
除了门卫两个人是电影院自己的安全员,其他站岗的都是军人。
今天,津城的教育界人士才来电影院参观学习,下午又有一个文艺者沙龙要在电影院举办。
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探头探尾的,立刻就被围起来了。
总算,易中海身上有介绍信,还有之前军管会手写盖章的居民证明手书。
军人搜身完,又检查了携带的东西,以及证明手书没问题后,一名军人才把易中海带到了门卫室。
“易中海同志,你是振华轧钢厂的工人,你来我们电影院找什么人?”
电影院门卫询问道。
“你好同志,这儿有个黄老三的维修师傅,以前也是轧钢厂的工人,前年才调过来的,麻烦您帮我去通报一下,我找他有点事。”
“行,你是找黄师傅的,那在这儿等着吧,我去给你通知他。”
门卫室有电话,但显然是联系不到维修工人的,于是一名门卫走出去找人,另外易中海就这么静静站着等人出来。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尤其是看着黑黝黝,冷冰冰的家伙,易中海发誓以后再也不想随便去陌生地儿找人了。
真的太可怕了!
好在去找人的门卫骑着自行车走的,不到十分钟,缓慢走来一个大高个,络腮胡子。
见到易中海,这人跟门卫登记解释了后,终于出来见面了。
“老易,你怎么来了?”
看着自己这个胶东老乡,都是当年逃难来的四九城,黄老三有些疑惑不解。
“老黄,这不找你唠唠嗑,你家应该离这儿不远吧!”
“不远,就那边就是我们宿舍区,走,去家里坐一会儿!”
就这样,两人有一句没一句聊着,来到了挨着电影院旁一处小四合院。
这里的四合院,前后两进,估计五六百平的样子。
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的面积,大概是这里的两倍。
老黄一边带着人进院子,一边简单介绍。
易中海随便听着,这儿不到十户人家,领导跟演员都不住这样的杂院。
这样的家属院也不杂乱,更不用搞什么大爷制度,谁年龄大点,资历老点,是个小官就能说上话。
显然这样的四合院,易中海是觉得毫无生趣的。
心底里也暗暗为住这儿的老人们感到不值当。
还是他们四合院好,人多又复杂,小子也多,只要能调教的好,哪怕你年老了,都能用道德大义,绑着小年轻给老人养老。
“来,老易家里坐,最近你嫂子跟你两个侄子回老家过年去了,就我一人在家。你这两年怎么样?”
闲话家常,老黄拿出老家难得的绿茶招待易中海。
易中海笑着接过茶,咕咚咕咚两口喝了起来。
尝着有些干巴, 但味道又特别的胶东茶叶,易中海情绪的闸口也有些打开来。
“哎,实话不瞒你,三哥,还是老样子,你弟妹的肚子,依旧没反应,我两口子啥药也吃了,就是不见有效果。”
“哎……”
黄老三也是摇摇头,心里大致也觉得,可能跟易中海自己身上有毛病有关。
易中海,他还不知道,年轻的时候好勇斗狠,在老家就不是个安分的主。
后面,因为战乱加上饥荒,这才逃难到了四九城。
不过这老小子聪明,上过私塾又念过初中,一到四九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当了工人,而且还是有技术需要看图纸的钳工。
自己跟他一起进的四九城,薪资待遇和发展就要波折的多了。
他黄老三先是做翻砂车间的工人,下苦力两年,之后因为有易中海的指点和帮助,孝敬了几个领导,这才调去了钳工车间。
然而,自己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后面干了两年,临了才解放就出了工伤,后面才被工业部门调配到了电影院做基础维护。
两个四十出头快五十岁的人,没有外人,加上又有易中海带的有酒肉。
这下子,一瓶莲花白直接摆上。
黄老三把媳妇儿包好的饺子拿出来一盘煮上,两人直接吃上了。
弄了点大蒜捣碎成蒜泥,又再加一点酱油和醋,准备开吃。
“老易,这来到北平了,也不是在老家那会儿有味极鲜还有鲜葱,你别客气,这是鲅鱼饺子,你嫂子走的时候专门包好的,留给我过年吃呢!”
“三哥,嫂子这可太能干了,又是给你包饺子,还给你生了俩儿子,现在大强小强他们都上学吧?”
聊天归聊天,羡慕归羡慕,易中海还是记得自己今天来找老黄的目的,转向聊起工作来。
“咳,我的大儿子,来年准备就在电影院跟我一起上班了,我让他学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