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韭菜这么好,要不咱们弄点韭菜酱吧!”
“行,你爱咋弄咋弄,咱们今天随便吃点,一会儿吃完早饭,你去上班,我带雨水买点年货去。”
“嗯!”
何大清其实不知道韭菜酱是什么玩意,只是脑海里有点印象,最后能涮火锅一类的。
不不过那玩意,应该用的是韭菜花跟嫩的花茎部分。
随傻柱去摆弄,拿了鸡蛋跟面粉,和吧和吧,韭菜鸡蛋一摆上,不大用的摊饼的大铁盘的也用上了。
这玩意是生铁打造,平时开好了用油养着,两边还有耳朵,其实就是南方做烙锅那的玩意。
该说不说,下面煤球烧着,弄点花生油上去,摊鸡蛋饼尤其的方便。
自己先做了一块饼尝鲜,发现味道特别不错,索性今天就全做韭菜鸡蛋煎饼了。
何雨水闻着油盐在铁锅炙烤中发出好闻的气味,然后乖乖站在一旁看她老爹在煎饼。
何大清一只手忙碌,另一只手停下来摸着女儿的头发温柔道:
“怎么样?雨水,告诉爹是不是饿了。”
何雨水用小手轻轻比划了下,“一点点,只是一点点,不过爹你做的饼味道太香了,比哥哥做的包子好吃。”
“啊哈哈哈哈……柱子,连雨水都嫌弃你的包子了。”
傻柱气鼓鼓的,最近有老爹在,他连凶妹妹的机会都没有了。
他要是跟雨水犯浑,立马就会挨上老爹一个大比逗。
索性已经有经验的他,装作没听到,继续韭菜剁馅,加盐加大蒜末了。
一家三口吃的喜气洋洋,时不时就有韭菜煎饼的味道往屋外跑。
对面易中海家跟贾家都闻到了。
不过闻到归闻到,那也没啥用。
尤其是贾张氏,她刚嘴里骂着何家不当人,以后傻柱是绝户的话。
贾东旭这时候就提醒了:“妈,你在家里骂人家几句没什么,我告诉你,可别再去何家偷东西了;现在何叔是一大爷了,王主任跟他关系那么好,你别撞在枪口上。”
“哼,你还叫他何叔,以后不许叫了,这个何厨子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何大清跟刘海中都是一路货色。”
也不知道真有听进去没有,贾张氏在儿子在世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一些理智的,并没有后来丧子后的彻底撒泼不理智。
眼下她们家日子其实很好过,贾家村土改分地,贾张氏的户口落在农村,秦淮茹嫁到贾家,户口也依旧是农村的。
现在贾家有地,平时是村里人帮忙种着,每年几百斤粮食进项,别提多滋润了。
何家去了一趟,发现并没有想到的那么多收获。
贾张氏也准备继续再观望,等以后机会合适,再重新考虑机会下手了。
早饭后,换了一身新衣服的何雨水跟着老爹何大清,手拉手出了四合院。
先到了附近的花鸟市场看看。
现在才刚开始公私合营,花鸟市场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
只是何大清内心在感慨:
这样的画面,也就热闹这两年,要再次看到很热闹的时候,只怕是要到八十年代去了。
不过五十年代,四九城还是有一个花鸟市场的,也就是官园花鸟市场,还得有两年才会正式开始建立。
现在那一代,也就周末放假的时候,有花鸟鱼虫爱好者会往那一带凑,民间老百姓整出来个自由交易的场子。
估计阎埠贵喜欢养花草的习惯,也是去那一带卖鱼闲逛回来后,发现了商机,才开始搞的吧!
起码今年,阎老西还没有种植花草的习惯,平时也就是看看书,钓个鱼,加上下象棋。
“爹,你一会儿给我买根冰糖葫芦吃好不好?”
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小雨水,脑袋蜷缩在围巾下,小声说道。
“喔?雨水想吃冰糖葫芦了?”
何大清也左右看了下马路两边,果不其然,刚走过的十字路口,就有个卖冰糖葫芦的。
“嗯,爹,我都忘记上次吃冰糖葫芦是什么时候了,前几天做梦还有梦到呢!”
何雨水一边说,一边用掰手指回忆道。
听见女儿说到这些,何大清心中不免有些心酸,真是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
果然前身去保城给白寡妇拉帮套,最后被她两个儿子赶出家门自生自灭是报应了。
自己家的儿子和女儿不管,跑去给别人养儿子,这不是傻缺吗?
“买,一会儿爹就给你买,快说说,今天还想吃什么,玩什么,爹都答应你!”
何大清想到手上有三百来万,说起来也算是小有钱了。
去师父家祝寿花几十万就够了,剩下留几十万过年。
现在的话,自己的系统农场也已经开始运行了,往后的话,只会逐步扩大,种的蔬菜粮食,甚至牧场可以用来养牛养羊放猪,妥妥的都是物资来源。
这接下来的1953年,很值得期待啊!
何雨水听见老爹答应她了,又问了别的,一下子,小脑瓜里,各种小吃,玩的,有些何大清都叫不上来的名词都出现了。
反正不知道,那就等到了集市上再说。
有一说一,现在在郊区的大集,尤其是到年底了,真是热闹非凡。
解放好几年了,全国生产秩序都得到了极大恢复。
这时候的全国九成以上都是农村,而挨着城市郊区,交通汇集处,渐渐就成了大集市。
由于还没有进入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时代。
这时候的老集市,跟改开后的热闹市场,论热闹程度,其实是差不多的。
何大清带着女儿,是往北走的左家庄,骑车不过四十分钟不到。
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片片的农田。
农田里,大部分种的小麦,有的是种白菜萝卜的区域。
路两边,长着不高的灌木,还有一些专门种植的经济林木。
该说不说,这个年代的城市周围,基本很少见到森林跟大树。
城市里不少人取暖做饭,都用的柴火。
这样 ,城市周围的树木就遭殃了。
农村的秸秆,晒干的杂草,全是能用来当做燃料的。
而在山区,挨着村庄附近,分到村民的山地,有的就是专门种的速生林,用作自己取火,或是卖给城里人的。
这些小杂木,大多是栗子树,柳树,杨树,槐树之类,也有桃树,梨树,李子,杏这类的果树。
行走一路,除了主干道是水泥路外,其他都是黄土路,常年累月,人和牲口走出来的。
路边上,时不时还能看到老人和小孩,提着个小簸箕,带一个火钳。
这些都是捡拾牛粪马粪的,拿去扔自家田地,用作肥料。
当然了,在更北草原上,还有西北青藏高原,牛粪马粪晒干了,也用作燃料。
走了一路,再看看大家的穿着,满眼看去不是灰布棉衣,就是蓝底长衫。
有的还戴着瓜皮帽,一看就有些过去老旗人的作态。
大家脸上,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几乎都是露着牙齿,带笑容的。
骑车继续往前走,左家庄赶集的地方已经到了。
“来,雨水你扶好车子坐垫,爹下来推着你,咱们到地方了。”
“嗯!”
小雨水认真点着头照做,这个地方,她是第一次来。
现在眼睛里看到的,全是各种好玩的好吃的。
首先就看到路边有玩杂耍的,拉簧片说评书的,有猴子被链子拴着,跟着老人的指挥,然后做小动作讨钱的;
路边上,还有老人跟孩子跪在地上,乞讨的。
何大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不时还能见到两个摸钱包的,总之是鱼龙混杂。
集市口就有公安,路上也有时不时来回检查的,一派好不热闹。
逛了一会儿,终于见到了有卖糖葫芦的地方,同时,这里卖糖葫芦的,还有捏糖人的。
这是一对夫妻两口子,看着年龄跟自己差不多,应该不到四十岁。
女的支起糖葫芦在那售卖,旁边男的就坐那里,一边烧着炭火,上头是一块光滑的铁板,在一旁则是挂着十来个样式不同的小糖人。
这样的地方,最吸引的就是小朋友跟妇女同志了。
何大清想靠近一点,都做不到。
没办法,全是带着孩子看捏糖人的。
买了两串冰糖葫芦,味道就只有一个,除了山楂味,就是糖稀,而且每一船都是一样大小。
给女儿手里拿了一串,自己也尝了两个。
还准备再看看,买一个糖人给雨水的。
奈何人太多了,最后只得放弃。
离开卖糖葫芦的,很快就到了各种农产品区域。
有卖瓜子的,有卖馒头包子的,还有炒栗子,卖吃食的地方。
闻着一股馊味大的地方,放眼望去,竟然是在一口大锅里煮着的豆汁。
这玩意何大清无福消受,不过他们店里的爆肚炒肝,还有油条是可以来一份的。
点了一份爆肚,一个炒肝,又勾上一杯牛栏山,今天这年底赶集是值了。
店家忙碌异常,一个个来吃饭的嘴里哈着气,吃东西都是很享受,动作很快。
吃完东西,然后结账,竟然不到三万块,也就是过两年不到三块钱。
吃的舒服了,又看到有卖粮食的地方。
磨好的面粉,还有少部分是大米,石碾子碾的,有些碎,大米表皮裹着,颜色有些暗。
买了一点大米,又买了几斤黄豆,绿豆,还有小黑豆。
黄豆拿回去,可不是磨豆腐的,准备直接弄到农场里种去,绿豆跟黑豆也是如此。
又逛了其他区域,给雨水买了一件小棉袄,还有一顶貂皮做的帽子。
手工说实话一般,看起来也不好看,不过重在暖和,不贵。
走了一圈,没有看到猎人摆的摊子。
原本想看看,有猎人的话,卖点山珍野货,买点准备回去给师父做高寿的,奈何没见到。
不过何大清也不死心,来回走了一大圈,又找了人问了好几个。
终于,他问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西出口,一家卖驴肉的摊位。
“你好同志,听说你这里时不时会有山里头的野货卖?”
何大清来到摊位前,看到父子两人,直接问道。
卖驴肉的父子现在不忙,肉已经卖出去大半了,听见询问,老头子直接放下旱烟嘴,上下打量了下何大清。
“老师傅,您请抽烟,是这样的,我是做厨师的,这不年尾了吗?下乡里来赶集,看看有没有野味,我买回去给酒店用的。”
大前门派了出去,老爷子干脆接上。
又给他儿子派了一支,终于,年轻人干脆的多,先开口了。
“你要买野货,还别说,这集市上,我们家没有了,那就真没有了。今年天气冷,猎户们早不上山了,东西来的少。
不过我们家,现在有一样好东西,就是不知道,你出得起价钱不?”
“喔?什么好货,价格很贵吗?”一听这话,何大清来兴趣了。
现在可是没有动物保护法的年代,往北去就是大燕山,人家的口气,说不准真的有好东西。
“黑熊掌,我们这有一对,你要吗?”
老头直接道。
“黑熊掌吗?前掌?”
“那当然是前掌了,咱们这哪有卖后掌的。”
老爷子听见这么问,直接不屑道。
何大清搜索记忆,果然才发现,名厨做熊掌,都是用前掌。
后掌几乎没有市场,猎人打到后掌,多半也是自己处理的。
“老师傅,那这一对,您卖多少?”
何大清已经决定了,自己师父作为名厨,这次买这对熊掌回去送给他,肯定让他老爷子高兴不已。
所以不管如何,这对熊掌他买定了。
“一百万一对,单只不买。”
“啊?一百万吗?可以,东西先让我看看。”
何大清还好有系统在,现在他的钱,都放系统空间放着呢!
只要东西合适,他立刻拿钱。
老头见何大清干脆,给儿子一个眼神后,随后便离开了。
“熊掌现在我家里,你等几分钟吧。”
“行嘞,老爷子,我是有诚意买的,您到时候别再提价就成。”
说着,何大清已经从兜里拿出了一百万。
老头子没有再说话,他本身就是猎户出身,这些年不好打猎了才改行干屠夫的。
时间过的飞快,没一会儿,老屠夫儿子就提着一个盒子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