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杨蜜和苏锦换了一身便装,伴装打扮后便出门了。
“蜜蜜,你不让你的团队跟着咱们一起去吗?”
苏锦有些好奇的问道
既然是做公益,那肯定是要大张旗鼓的去啊?
就这么偷偷的去了,就算你做了公益,大众也不知道啊?。
对于明星来说,大众不知道的公益,那也就不是公益了
“对啊,今天我就陪你先去看看!”
“谈一下捐款的事情!”
要是带着大部队去,就是作秀了!”
“等咱们今天都谈好了,捐赠也完成了,我再带着大部队专门去一次!”
杨蜜笑嘻嘻的说道。
其实,大多数捐赠,在公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捐赠的行为。
公开,只不过是为了广而告之罢了。
“这样啊!“苏锦摸了摸鼻子“没想到,简单的一个捐款,也有那么多套路!”
“哈哈,老公,你在娱乐圈时间混久了,就懂了!”
杨蜜轻笑一声。
难得也发现老公不擅长的事情。
福利院并不在市中心。
这种服务穷苦孩子的地方,也不可能建立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
这里的房价多贵啊,学校都是给住在这里的富人服务的
苏锦开看车,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在来到位于另外一个区的福利院,
一个小时,都可以去一趟嘉市了。
不过,这个福利院虽然在另外一个区,相对于市中心来说,经济要差许多。
但比一般的二三线城市,还是要强许多的
来到目的地后,苏锦脑海里尘封的记忆也重新跳了出来。
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福利院周围原本是有许许多多的小平房的
这里算是尚海的平民窟了。
当然了,在距离此处也就三公里左右,就是富豪圈了。
苏锦的班长,石佳嘉,就住在那边
老公,这里好像的确要拆迁了!
你看周围的房子,明显是刚拆掉的样子!
杨蜜了眼睛说道
福利院周边,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不远处,就有挖机在不断的往渣土车上装建筑垃圾
“嗯,这个环境下,福利院继续在这里对孩子们也很不好!”
苏锦认真的点了点头。
虽然这里的房子已经拆完了。
但是建筑垃圾想要清理出去,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了。
每天都在这里清理垃圾,空467气中的环境自然也就很差
孩子们生活在这里,也不会很舒服
怎么周围的居民都搬走了,学校却还在这里?
我看里面似乎也还有孩子!”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拆迁,都会提前安排好学校,让孩子们远离工地,远离灰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必须要放在第一位
很少会出现今天他们看到的这个情况
“的确是挺奇怪的!”
苏锦皱了皱眉
“难不成,是出了什么问题?”
“咱们先进去看看吧!”
在这里想是想不出问题的。
还不如直接进去。
等遇到院长了,一切也都清楚了。
“嗯嗯!”
杨蜜连连点头,乖巧的跟在苏锦后面走了进去
有种夫唱妇随的感觉。
二人走进福利院时,正好是中午休息的时间!
院子里有不少孩子在玩耍
苏锦看了一眼,基本都是不认识的孩子。
显然,这些孩子都是这两年送过来的。
这也正常,毕竞是尚海,每天都有被遗弃的孩子。
这些孩子如果没有人领养的话,最后就只能来这里了
二位走进来后,奇怪的打扮顿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一个个瞪看好奇的眼睛看看苏锦和杨蜜
“老公,我突然想起来,咱们是不是得带点礼物过来?
就这么空手来,好像不大好吧?
杨蜜看着这些孩子纯真的目光,心中也是爱岭之心大发
这些孩子,都处在最单纯的年纪。
原本,他们应该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
但是,也许是因为天灾,也许是因为人祸。
最后被送到了这里,成为了一个孤儿。
杨蜜作为母亲,看到这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顿时联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她和苏锦出了意外,孩子也被送到了福利院
那么,他们肯定会难过死的。
所以,杨蜜才会想到给这些孩子们带礼物
她虽然带了钱,但是这些钱是要给学校的
至于学校怎么分配,那就是学校的事情了。
“礼物吗?”
“今天来都来了,就算了吧!”
“下次你来的时候在带过来就好了!”
“多准备一些漂亮好(dach)看的新衣服,孩子们最喜欢新衣服了!”
苏锦笑着说道
相比较玩具书本之类的,孩子们显然更希望有一身新衣服
这些孩子年纪都很小,一件冬衣,可能都是好几个人穿过的
比如大一点的小孩穿不上了,就给小一点的孩子穿。
福利院的经费有限,不可能一直给孩子们买新衣服
这种办法,既可以解约资源,又不会让那些穿不上的衣服浪费掉。
毕竟,孩子长得太快了。
一件衣服都还没有穿旧呢,可能就穿不上了。
“嗯!老公,我知道了!”
杨蜜用力的点了点头
苏锦的每句话,她都记在了心里。
等下次来,一定要给孩子们带许多新衣服。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院长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是开着的
里面一个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者,正伏案写着什么。
看到老者,苏锦的心头微微一酸。
他本人是不认识这个老者的,但是前身的记忆中,可是对老者有很深的印象的
老者叫做虞桥林,是这个福利院的院长。
虞桥林在二十二岁,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来到了这个学校,
那个时期的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
虞桥林本身也是名牌大学毕业。
按照他的学历,只要他愿意,教育系统的任何一个岗位,他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甚至是官方单位,只要他想去,都能去。
但是,虞桥林没有选择去那些地方
而是来到了这个小小的福利院,当起了一个义工。
那个时候,福利院还没有现在这样的规模
也就只有五六间屋子。
分别是老师的办公室、学生的教室
剩下的就都是宿舍了。
孩子也不算太多,也就十几个。
那个时候,经济也不好。
尚海市的经济虽然比其他地方强一点,但是也没有强太多。
福利院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
不过,虞桥林没有埋怨。
那个时期,社会对于大学生还是很认可的。
虞桥林凭借着这个身份,从官方弄来了不少补贴。
靠着这些补贴,硬是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后来,经济逐渐发展,官方也给福利院兴建了新楼。
也就是现在杨蜜看到的这栋楼。
这栋楼占地面积很大,大概有两个篮球场
老师有办公室、孩子们按年级分有自己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