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末,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雪花,学堂放了一天的假,姜黎干脆关掉了铺子,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两个村子虽然邻着,但是毕竟隔了一座山,平时来回走动也不方便,她已经六年时间没回过家了。
姜母昨天就听儿子说,闺女今天要回来,所以这会即便下着小雪,她也等在外面,翘首以盼着。
姜铖怕娘亲冷,总是劝着她回去,姐姐要是回来,自己再去叫她。
但是姜母回去待不上半刻钟就要出来瞧瞧,终于在姜母的盼望中,远方白茫茫的天际出现了几个小小的人影。
姜母高兴的拉着姜铖,指着那个方向:“小铖,那是不是你姐姐?”
姜铖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才看清那面走过来的三个人,他点头道:“是,娘你先回去,我去接姐姐。”
‘‘诶,快去吧。’’
姜母推了他一下,让他快走几步。
姜黎看到弟弟迎了出来,刚想将手里的东西递过去,又看到他身后紧紧跟着的娘亲,她干脆将东西全都塞进了弟弟的手里。
快走几步将娘亲的手握在手里,轻声责怪了一句:“娘,不是告诉你注意身体嘛,您怎么又不听话了。”
一边说着,姜黎一边搓着娘亲的手,带着她快步往家里走。
沈小山兄妹一路小跑着跟在后面。
记忆中的小茅草屋仿佛也上了年纪,佝偻着身子。
进了屋子,姜母也不肯闲下来,将家里好吃的东西都找了出来:“闺女,你爱吃的松子,娘今年上山捡了可多了。”
村子后山有几棵松树,虽然松子卖的贵,但是就因为姜黎以前愿意吃,所以姜母捡来的松子从来都不卖,都留着给姜黎。
那一大罐子的松子,也不知道娘亲攒了多久。
‘‘小兰,小山,这是糖果,不够吃姥姥再去拿。’’
姜黎拉住她:“娘,坐一会吧。”
姜母‘啧’了一声:“等下啊,我还有东西没拿出来呢。”
姜铖看着娘亲忙碌的背影,叹气道:“姐,你就让娘忙活吧。”
几乎将家底都掏空了,姜母这才坐在了炕上:“闺女啊,最近怎么样,累不累?”
姜黎扒了几颗松子放到姜母的手里,母女两个人说着家常话。
短短一个时辰的时间,姜黎知道村子里屠夫家的母猪怀孕了,但是不知道公猪是哪来的;知道村子里小寡妇耐不住寂寞偷人被发现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姜母全都讲了一遍,姜黎总能表现出一副惊讶的样子,然后附和着她说几句,小房间内的氛围融洽又温馨。
两个人的八卦地方由最开始的房间里,移步到了厨房。
姜黎昨天让姜铖带回来一些食材,她打算吃顿火锅,毕竟雪天还是和火锅最为搭配。
原本火锅极其费事,但是娘俩一边说着话,一边收拾食材,倒也没用多长时间。
天空略微有些暗沉,世界白茫茫一片,厨房内染着橘黄色的烛光,热气腾腾的火锅模糊了桌子对面的轮廓。
火锅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姜黎下入一般切好的肉片,鲜红色的肉片在火锅中变换了颜色。
姜母让两个孩子分别坐在自己的两侧,筷子不停的给两个孩子夹着火锅里面的配菜。
‘‘小山多吃点,长得高高的,小兰也要多吃点,漂亮。’’
热气的蒸腾下,小姑娘眼睛仿佛也蕴上一层水光,大快朵颐着。
下了一天的小雪,天空再次放晴,沈小山也回到了学堂上学,姜黎则是推出了甜羹。
奶茶和甜羹都是热的,相对应会驱散一些寒气,再加之以前从没有人做出来过,大家也都来买个新鲜。
姜黎歇了半个月的时间,觉得也是时候再弄点其他东西了。
她只留下一个柜子卖糕点,其他的柜子摆上的是调好的奶茶和甜羹。
她在铺子里多加出了几套桌椅,按照后世的奶茶店拜访,让来的顾客可以堂食。
除了堂食和桌椅以外,姜黎还空出一面墙,在墙上用不同的自己写上了自己的愿望,等同于后世的心愿便利贴。
姜黎甚至也想好了奶茶宣传语:冬天的第一杯奶茶,买给你最重要的那个他(她)。
除了宣传语,姜黎还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贴在墙上和门上。
其中客人最喜欢的就是黑白相间的食铁兽(大熊猫),憨态可掬。
奶茶的销量比姜黎想象的还要好,如今大街上,几乎每个人手里都会拿着一杯奶茶。
就在姜黎生意进行如火如荼的时候,镇子上忽然兴起了一桩谣言。
‘‘你们听说了吗,这场伐楚战役输了啊,咱们国家的将领被困在城里一个月的时间,粮草都断了。’’
‘‘对,我听说是主将投敌了,所以才输了的。’’
‘‘唉,真是蛀虫啊,竟然投敌,要是让我上,干他娘的!’’
‘‘你们说皇上是会再派人去伐楚,还是就此让步啊?’’
‘‘这次听说已经是国家最年轻勇猛的将士了,这样的人都投敌了,还打什么啊?’’
‘‘再跟你们说个小道消息,听说那个将领是咱们这出去的呢。’’
‘‘啊?当年咱们这出去参军的可是不少呢。’’
外面的传言闹的沸沸扬扬,姜黎也听到了一些,她不知道投敌的这些人中包不包括沈当归。
沈小山现在每天都在学堂,她不确定会不会听到这些事情,要是听到的话,沈小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心理。
吃晚饭的时候,姜黎好几次都想说这件事,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她犹豫了许久,将两个孩子叫过来,问道:‘‘镇子上,最近的事情听说了吗?”
沈小兰点头,她消息网神秘而又广大,那些事情想不知道都难,沈小山也是点了点头。
姜黎抿着嘴唇,‘嗯’了几声之后问道:“那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沈小山认真分析思索了一下其中的关系:“首先耳听为虚,其次战场上的消息想让我们看到是什么样,才会是什么样。”
姜黎对沈小山的想法表示赞同,看来上学堂的这段时间,确实对沈小山改变挺大的。
“小山说的对,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即便想要求证,也要向人当面求证,而不是随波逐流。”
沈小兰点头表示自己听懂了,虽然不理解,但是娘亲说的一定是对的。
姜黎还以为这件事会对两个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现在看来两个孩子还都挺明事理的,她放心了不少,起身去厨房烧了热水,让两个孩子洗漱。
烧水的时候,沈小山在厨房门口犹豫了半天,姜黎只当没看到,认真盯着灶里面的火苗。
沈小山徘徊了半天,最终走了进来,低头看着地问道:“娘,明天不用给我送饭了,我自己带吧。”
听到沈小山开口,姜黎这才抬头看向他问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