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山城大地,就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火炉”的热情。
温度快速飙到三十六七度,直接开启蒸笼模式,闷热异常。
天色阴沉,却没有下雨的意思。
衣服都贴在身上,黏黏腻腻让人很不舒服,心情烦躁。
电视里正播放着本地新闻:
“本台报道,全市学子经过三天的奋战,结束了为期三天的高考,下面请看本台记者的实地采访。”
“同学,请问你对今年的高考怎么看?”
画面中,一位正从考场走出的同学,被记者拦住采访。
“难度太高,有种考奥数的感觉,估计总分不会太高。”
这位带着眼镜的同学,斯斯文文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带着一脸的晦气,真不怪我不努力。
实在是敌方太强大呀!
边上的同学也跟着附和,纷纷表示今年的高考试题偏难。
其他的采访内容都差不多。
看来今年考生运气不好,遇上爱出难题的考官。
新闻中,到处都能看见因为考得不好而抱着家长痛哭的学生。
还有很多学生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表情。
不管怎么说,能从地狱高考中活下来,都算幸运。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播放第一条采访内容时。
有个身影从镜头一闪而过,边走嘴里边还在絮叨着什么。
电视里随后播出高考专家、教师的采访新闻。
专家老师们的分析结果是:
今年因为考题难度的原因,学生普遍都考得不太理想。
对于整个渝州地区的学生来说,上线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这对于想着鲤鱼跳龙门的广大学子来说,无异是当头一棒。
新闻中的背影,就是此刻正歪躺在沙发上的姜上。
看完新闻,脑海中又传来熟悉的刺痛感觉。
姜上站起身,出门开始今天的锻练。
没办法,这个头痛只能通过高强度的运动才能缓解。
现在外面的温度超过37度啊,老天爷,你这是要玩死我。
在这闷热异常的夏日里锻炼,味道真不是一般的酸爽。
头痛症状最早出现在高三下学期。
开始时非常频繁,几乎天天发生,把老妈吓得不轻。
只要一发病,脑子里就像有针在扎一样,让人痛不欲生。
老妈带着他专门去市里的各大医院做检查,什么B超、CT、内科、神经科,能查的全查了个遍。
光检查费就花出去大几万,可就是找不出任何问题。
转头又去遍寻老中医来看,依旧检查不出问题。
医生们给出的说法是学习压力太大,导致脑部神经受压迫所致。
只是建议让他注意调养,多喝水、多休息。
药也只给他开点止痛片,痛的太厉害的时候对付一下。
真――尽人事、听天命。
那段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把姜上折腾的痛不欲生。
只觉得每天都是水深火热,生怕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可能是天无绝人之路吧。
艰难熬过前二个月,在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居然慢慢地有所缓解。
喜得老妈是连称菩萨保佑。
在一次发作时,姜上无意中发现。
头痛的时候,只要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就能减轻症状。
所以只要头痛,他就得被迫营业,开始运动。
生生把一个小宅男给逼成了运动达人。
虽说痛起来真要命,但也不全是坏事。
姜上发现,头痛好像还有助于提升他的记忆力,算是失之东隅吧。
现在看书、学习,基本上都能做到过目不忘。
高考这段时间,头痛症状又减轻了一些。
间隔时间从原来每天发作延长到二三天左右,让姜上轻松不少。
这种类似针刺的感觉,有点像电疗。
慢慢地居然有点让他上瘾,不知道是不是觉醒了受虐人格。
因为头痛过后,都会让他觉得耳清目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
后遗症就是,信息接收太快。
有用没用得都往脑子里钻,导致思维经常跟不上。
就跟电脑CPU过载一样,有时候卡的姜上语言、行动看起来像个八十岁的孩子。
每到这时,姜山都会自言自语,吐噜出脑海中的实时画面,跟个傻子一样。
这其实是一个疏理的过程,和家里大扫除一样。
等把信息理顺,就能恢复正常。
但在外人看来,这娃怕不是有神经病吧。
所以周围的人,经常能看见面无表情,眼神呆滞的学生,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
有些没事的人还会取笑他两句或者故意逗他。
遇到这种情况,姜上最多用眼神冷冷地瞟对方几眼,对方就会被吓退。
妈呀,这小伙的表情和眼神,真吓人!
附近的小孩都躲着他走,颇有点净街虎的意思。
以至于有家长教育孩子时,还用姜上来吓唬他们,不听话,让那个神经病把你抓走。
你说我招谁惹谁了,这自言自语也是病?
因此,姜上在外人面前,尽量少言寡语、控制音量。
这样看起来就像喃喃自语,没那么吓人。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这股歪风还是愈演愈烈。
周围经常都能听见议论:
“唉,听说了吗?老姜家的儿子得了神经病?”
“是吗?那可真是太可惜了,那孩子好像学习还嘿好的嘛。”
“快拉倒吧,那个不叫神经病,叫精神病,啥也不懂。”
“这哈安逸咾,这回老姜家算是惨了。”
“都是啊!高考可能也没得戏唱喽。”
“你们少说几句,他妈妈过来了,快走。”
老妈上班的地方,都在传自家的孩子精神有点不正常。
把老妈气得不轻,却又无能为力。
本身传八卦就是人的天性,啥时候都别想堵上这些人的嘴。
老妈工作单位属于市级下属储备粮单位,工作清闲,长舌妇特多。
天天上班不是议论西家长,就是编排东家短。
啥话从她们嘴里出来,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
这种新闻,更是这帮老娘们的最爱。
她们就爱传这些莫名其妙的消息。
本来姜家的条件不错,就让这帮老娘们嫉妒。
爷爷当年是随二野大军解放渝州的南下干部。
老爸大学毕业后,听从爷爷的安排,进县粮食局工作。
后来更是凭自己的能力坐上粮食局长的位置。
家里住的还是干部楼,三室一厅的大房子。
爷爷因为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早早离世。
老爸前年又因为心梗过世了,当时姜上刚好考上高中。
这两年,家里全靠老妈一个人撑着,家境也逐渐变差。
再加上这半年为了给姜上治病,家底基本上都被掏空。
如果姜上考上大学,还得为他的学费发愁。
现在又到处传这种闲话,气得老妈天天是以泪洗面。
谁家摊上这种事不憋屈。
在单位,老妈跟那帮老娘们狠吵了几架。
这里面,尤以同住干部楼的老孙家最为过分。
老孙头原先就是姜爸的手下,能力不咋地,溜须拍马、上蹿下跳却是一把好手。
后来被人举报,被迫提前内退。
这人啊,就是心理阴暗,总觉得自个冤枉。
因为是在姜爸任内被辞退的,对姜家自然怀恨在心。
今年老孙家的老幺也参加高考。
成绩一般的老幺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
平时没事就爱拿出来跟姜上比,而且能考上大学也会让人觉得他家了不起。
一家人恨不得把姜上踩到泥里,把自家儿子捧到天上。
可惜这老幺的成绩跟姜上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望人穷的思想,让老孙一家都巴不得姜家出点事。
现在得了机会,更是四处宣扬,煽风点火。
再加上前段时间,老妈确实带着姜上到处求医问药,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
这下老孙家得意了,他那个体重超过一百八的婆娘,天天在姜妈面前晃荡。
嘴里不干不净地说着怪话,话里话外就是姜家出了个神经病。
姜妈哪受得了这个闲气,每次都要跟她吵几句。
就这,老妈还不敢让姜上看见,生怕影响他学习。
心里苦也只能自个受着,为人父母难啊!
单位、家属院的这些闲言碎语,姜上是不知道的。
老妈把他护得严严实实,生怕影响他的学习。
高考过后,姜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泡图书馆,为将来的大学做准备。
完成今天的锻炼任务,让刺痛的大脑平静下来。
一身臭汗的姜上准备回家洗澡。
刚走进院门,就看见一群人围着看热闹。
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准备低头绕过去。
人丛里却突然传出老妈的声音,似乎还带着点哭音。
扒开人群一看,可不正是老妈。
老孙那个像肉山一样的婆娘正得意洋洋地周围的人宣扬:
“啷个嘛,你娃儿神经有问题,还不让人说嗦?”
“都他这个样儿,还想考大学,早点送精神病院才是真的。”
说到兴奋处,脸上的横肉都在跟着抖动。
一副地包天长相的孙老幺则躲在她身后,笑的很开心。
没想到学习好,长得帅的姜上也有今天,苍天不负有心人呀!
“你娃儿脑壳才有问题,你们全家脑壳都有问题。”
老妈极力回怼,这种事怎么可能认。
所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两人口中的方言像机关枪一样,突突个不停。
老孙婆娘语言越来越恶毒,污言秽语不断地从她嘴里冒出来。
姜家从祖先到姜上都被她反复唾骂,简直气死个人。
老妈毕竟不是泼妇,放不开,渐渐落入下风。
只能气得眼泪长流,咬牙切齿。
要不是打不过,可能早就上去拼命了。
围观的人也不劝,都在看热闹,甚至还有跟着起哄的。
这完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屁股都不知道歪到哪去了。
这一刻,人性的卑劣显现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