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评价过: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可惜这个奇迹我们现在已经无缘看到了。”
林夏查资料的时候,为了方便古人或者说清朝那些人了解,特意把公历时间换成了,皇帝年份。
林夏逛到一些景点时,有查到一些资料的,就给一边拍摄一边介绍,有时候顾梦颖、赵琦、李云梓也会帮林夏对应补充介绍一下。
像是她们路过海晏堂时,特意介绍了一下由十二生肖铜像组成的水力钟,每到整点就会喷水报时,可惜它们也在圆明园被洗劫物品中,导致现在只有七尊兽首回归,其他的还是流落在外。
至于她们也不太清楚的景点,其实哪怕林夏她们不说,古人也能从那些残败的遗址上看出它们都经历过什么。
……
看着圆明园里那些断壁残垣,各朝大多数百姓心中相比较遗憾、沉重的情绪,更多的是茫然。
之前鸦片赌博什么的,是可能和百姓生活相关的,他们代入自身后,设想到吸食鸦片和赌博对他们的危害,那些人自然会主动抵制并反抗。
但是圆明园作为一个“皇家园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不是林夏带他们来参观,他们可能一辈子就不会知道圆明园里面什么样,之前故宫也是同理。
所以在百姓看来,这些都是皇帝要操心的,和他们也没什么关系吧?
而且就算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好了,问题是他们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啊,连太监都不是,好像也没资格替皇帝急啊。
再说了,他们身边比后世那个“圆明园”更破败的地方多了去了,圆明园看着再破败总归是带一些厚重的历史感的。
百姓平常见到的那些破房子、寺庙、院落,那才叫真正的破败不堪的。
不过要是说百姓对于此情此景,没有任何感触和想法,也不太可能,只是有感触的人会比较少,而大多数都是感慨一下就过去了。
清朝时期大部分百姓都找不到操心的理由,更别提清朝以前那些朝代的百姓了,他们连那个园子可能都还没有呢,又有什么可急的呢?
当然众人达成一致的看法就是,那些外邦人不是什么好人,这次虽然洗劫的是皇家园林,但是建造这些园林的钱财、工人都是从百姓那来的。
而且很明显后面,他们在解决清政府后,也开始对百姓下手了。
还有就是,那些洋人抢完还放火把这几个园子烧了,如果后面清政府还想重建的话,苦的还是他们这些百姓啊。
清
乾隆看着圆明园遗址,横看竖看,左看右看怎么都不敢相信这个破园子,会是圆明园。
他都顾不上赵琦林夏对于他作诗水平的吐槽了,他看着那些景观荒草丛生的惨状,乾隆觉得之前视频说的再多,也不及这次亲自来遗址参观一次来的震撼。
要知道哪怕后面皇帝又扩建了圆明园,但里面那些已有的景点总不会变了吧,他都不用看那个复原图什么的,就能感受到前后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