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也就简单给他们概括一下,就是他们看到电视剧、电影,还有听到那些歌曲就是那些明星饰演的或唱的。
……
在各朝代古人看来,后世的那些明星和他们身边的“戏子”或是“乐姬”没什么不同,所以他们才无法理解后世明星身份如此高的原因。
当然主要还是由于古代“戏子”身份阶级带来的偏见,毕竟古代的等级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像是卖唱的人和戏子都属于下三流的职业,而且在下三流的职业也有分类,当中一共有九类,而戏子还是排在第七位。
其实古人并非没有追星的,不过古人的关注点不在戏子和卖唱者的身上,而更多的是在聚焦于文豪诗人。
比如诗词方面大家比较熟知的“大唐顶流”李白,和“大宋顶流”苏轼。
还有像以书法造诣出名的王羲之,以及算的上是顶流中的顶流的陶渊明。
古代受人追捧的“明星”可以理解为具有突出才能、才华、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虽然自天幕出现后,他们被灌输了好几次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阶级思想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转变的。
像是他们也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了,甚至大部分人对西游记都十分喜爱的,并且因为西游里面的人物形象,无论是神仙还是妖魔鬼怪,所以角色扮演的都十分活灵活现。
但是大部分人投射喜爱的是那个角色,而不是角色下的演员。
简单来说当演员在扮演那些角色时他们是喜爱的,而一旦演员脱离了该人物形象……
对于现代观众而言如果喜爱一部作品的话,可能对于角色扮演者也会带有一定的角色滤镜,随之而来的就是爱屋及乌。
但是对于大部分古人,在不知道演戏的情况下投入的感情虽然要大于后世观众,但是一旦清楚对方是假的时,一旦演员脱离了角色,那么大部分人审视角度又回到阶级层面了。
要知道这还是有后世特效,以及天幕加持的情况下,更别提古代那些原本的戏子或是艺妓了。
所以各朝百姓在看到后世那些“明星”的塌房,能引起如此轰动时才会感到不解……
不过那些古人一想到之前那些鬼畜视频,他们觉得后世一些人精神状态本来就有待研究了,会对那些明星塌房有所关注也不奇怪了。
……
林夏在娱乐新闻方面并没有过多解释,主要是也解释不清,等后面他们多看几部好一点的电视剧和一些烂片,没准就能自行理解了。
不过说到塌房的新闻,不少人都想起关于这几天暴雨洪涝的新闻,林夏之前也说了她们推迟旅游的原因之一,便是暴雨天她们不敢开上高速。
其实只要影响不到林夏,古人对于后世那些明星塌房并不太关心,毕竟离他们太远了,就算有八卦之心也不多了。
但是像是暴雨洪涝灾害这种可能和他们生活切实相关的,那么就要在意多了。
林夏觉得如果从抗灾方面来讲,之前疫情防控也说过最主要的原因,除了中央对灾情及时控制支援,还有的就是全国各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但是如果真的让林夏给他们解释后世防洪种种措施安排什么的,这种专业类的事情她还真的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