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宋神宗想着王羲之要到现在不得供着么?那他忍一忍苏轼好像也没什么了。
……
“但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后,遭遇的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与冷遇。”
“安史之乱之前,颜真卿就不为权相杨国忠所喜,所以才被外放为平原太守。”
“然而安史之乱颜氏一族的付出,并没有给颜真卿带来任何朝堂上的重视。”
“因为颜真卿的刚正直谏,他又遭到肃宗时期权阉李辅国;代宗时期的权相元载;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卢杞等人的厌恶与忌恨。”
“每一次,都毫无意外的以颜真卿被贬而告终。”
……
唐
李世民不理解这大唐后面皇帝是怎么回事?毕竟是在叛乱中出了大力的忠臣,至于这么一次次被贬么?
而且明明之前姚崇宋璟张九龄什么都宰相也都是直言进谏的啊?有大臣直谏他们不应该高兴么?后面都是些什么大臣啊?
唐玄宗李隆基默默把让位的心思收了,他还是自己改正吧,至于继承人他想着实在不行了,改天问一下林夏,史书上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至于除了颜真卿,作为“反派”被提到的其他人,他们不想改,但是既然主播都说了,那他们把颜真卿当个吉祥物供着不就行了么?
……
“唐德宗李适即位后,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了。古代七十多岁是什么情况,人生七十古来稀不是随便说说的。”
“但哪怕颜真卿已然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当时宰相卢杞对他依旧不放心,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宰相之位,于是怂恿皇帝将颜真卿改任虚职太子太师犹嫌不够,还公然将其排挤到外地做官。”
“卢杞此举,完全是忘恩负义,要知道其父卢奕死于安史之乱,首级传至平原时,满是污血,是颜真卿替其郑重收敛的”。
“从这一点来说,颜真卿至少是有恩于卢杞的。”
“而且就算不谈这桩旧恩,颜真卿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羸老之人了,能影响他什么?竟还要他奔波外地,于心何忍!”
“但是,卢杞真的忍心!”
“卢杞祖父是玄宗开元时期的名相卢怀慎,清廉自守,而他爹卢奕更是在安史之乱为国捐躯的忠臣。”
“然而卢杞可能基因突变了,完全没有遗传到自家的良好家风。”
“之后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造反,卢杞居然上奏‘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说白了就是怂恿李适下诏,让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其歹毒之心可见一斑。”
“首先,颜真卿年事已高,是否经得起一路舟车劳顿不说,就算颜真卿安全抵达淮西,以他刚烈正直的品性,必然不会投降叛贼。”
“那么李希烈如果不杀颜真卿,于军心不利,而一旦他杀了德高望重的颜真卿,李希烈的名声又会一落千丈。”
“不过这对卢杞来说怎么都是赚了。”
“而颜真卿何尝不明白卢杞心思?”
“只是卢杞这次也是一种阳谋,他知道颜真卿一生忠于大唐,哪怕知道前路凶险,他又如何能后退?”
“颜真卿到达淮西后,最初李希烈威确实拿刚直不屈的颜真卿他没辙,又不好公然杀害他,于是将其囚禁了一年之久。”
“直到李希烈接到其弟李希倩伏诛的消息,愤怒之余便派人将颜真卿缢杀于蔡州。”
“半年后,淮西之乱告平,颜真卿的两个儿子才护着他的灵柩返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