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觉得杨国忠别说有卫青才能了,哪怕他有卫青一半的稳重,没准都冠不上奸相之名。
唐玄宗李隆基也有点愤怒,不过倒不是因为卫青他们,而是觉得他一个皇帝都能接受批评,杨国忠怎么就不能说了。
李隆基觉得他都被批评成“荒淫无道的昏君”了,他还不是认错改正,躺平任嘲么?只希望那些史官看在他知错就改,虚心接受的情况下,能笔下留情!!!
杨钊(杨国忠)其实也就是抱怨一下,倒没有真的想和卫青霍去病比肩,他想表达的是,他和李林甫一样也是有能力的,主要是皇帝懈怠政务所以他只是迎合皇帝的意思。
但是看着林夏和汉武帝还有不少人不认可又怼他的弹幕,杨钊虽然不服气,但也不敢再回复了,毕竟说多了他身份也就暴露了。
宋
宋朝因为重文轻武,所以很多人都是看轻武将的,自然对卫青霍去病评价一般了。
此时他们也很庆幸之前为了节省积分没怎么评论过卫青霍去病的,不然他们估计要提前享受被怼套餐了。
岳飞没想到这还有他的事情……不过他也不算忍耐官家,而是为了收复失地罢了,不过以前忍,不代表现在也要忍!!
……
林夏看到卫青的弹幕,对杨国忠更来气了。
“那我们简单看一下,杨国忠是如何专权误国,败坏朝纲的。”
“他办的糟心事太多,说几个典型的吧。”
“首先是杨国忠在执政期间,两次发动了征南诏的战争。”
“但由于杨国忠使用无能的将领征南诏,以及士兵深入南诏水土不服遭遇瘴疠,两次战争都以惨败收场。”
“两次征战的惨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加重了百姓对朝廷的反感。”
“更重要的是,直接将南诏国推入了吐蕃的怀抱,顺带着拐跑了寻传蛮和骠国。给唐朝在西南树立了一个敌人的同时,还损失了一众屏障。”
“还有就是杨国忠对百姓疾苦的漠视。天宝十二年,关中地区发生了特大水灾,继而引发了饥荒,关中的粮食几乎绝收。”
“唐玄宗当时还有那么点担心会伤害庄稼,但杨国忠竟然叫人拿不知从何处找到好庄稼给玄宗看,并说:‘雨水虽多并未伤害庄稼。’然后玄宗信以为真,就不在管了。”
“扶风太守房琯不满杨国忠欺君害国,上奏说明辖区内受灾情况,希望朝廷赶紧放粮救灾。”
“可惜他的奏章并没有到达皇帝手中,而是直接被杨国忠扣下了。”
“杨国忠得知后大怒,直接将房琯下入大狱,并让御史弹劾他,从此再没有人敢汇报实情。”
“还有擅改国税,利用权力,闭塞言路,破坏了朝廷的选官制度。”
……
唐
李世民不想讨论杨国忠,他只是不解唐玄宗明明知道关中有水灾了,为什么杨国忠拿个好庄稼他就信了?李隆基脑子已经昏庸到这种地步了么?
别说唐太宗不理解,李隆基自己也不理解,而且他更不明白的是,隐瞒灾情对杨国忠有什么好处么?
又不是他不知道,灾情就能消失了,灾情依旧是存在啊,这么放置不理只会激起民怨啊,难道人老了脑子真的变化这么大么?
杨钊(杨国忠)总算知道为什么之前陛下怎么都不辩解了,早知道他就不该开口替自己辩解,不然也不会被集中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