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听到林夏举例后,嬴政整个人也有些恍恍惚惚……
他轻轻摇了摇头,仔细回想了一下他听到了什么?好像是说器官移植?
嬴政感觉他这次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后世医学先进和务实了,所以器官坏了就换个新器官么?等一下……那新器官是怎么来的?
汉
刘彻对医学本身体系的争辩其实并不感兴趣,毕竟后世国家都在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话,已经足够说明中医药不是没有作用了。
不过刘彻有些好奇的是,这背后说明的态度,他之前一直看到的是后世百姓的团结凝聚,无论是战争中的士兵还是疫情下的医护人员,所有人团结一心。
但就中医药这一点,倒不是说一定要后人崇拜古医什么的,而是这种全方位恨不得彻底颠覆的否定,倒是让他看到另一种态度……
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张仲景本来听着中西医互相尊重、学习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毕竟后世医学发展明显对于百姓日常看病治疗也是很有益处的。
但是在听到器官移植后,震惊过后就是担忧。器官移植确实是能救一部分人,但那用来移植的器官是谁提供的呢?
张仲景不知道后世国家如何确定器官来源,他比较清楚的是,还好如今他们没有器官移植的条件,不然对于那些王公贵族而言百姓就是他们的器官库罢了。
华佗对于外科本来就很感兴趣,听到林夏说的器官移植更是好奇,毕竟心脏、肝脏、肾脏可都在人体内,想要移植必然是要剖腹或胸腔的……
这就让他对于后世医学更感兴趣了,可惜的是他这里还没有开通正式交流名额。
明明感觉后世人对于“三国”那几个势力中的人,大多还是挺感兴趣的,为什么就是不开通呢?
唐
孙思邈没觉得自古以来就一定是对的,像是他在研究药方时也会多方验证,而随着后世各种技术发展,也许也会纠正他的一些错误。
但也不至于全盘否定吧,这种对中医的否定更多像是否定了他们这些古时医者存在的意义。还好后世政府国家还是支持中医药的发展的……
不过对于后世医学孙思邈还是十分感兴趣的,他不会因为后人夸赞就真的自满了。
毕竟他连“细菌、真菌、病毒”什么的都没见过。如果不是天幕他可能都不知道自然中一滴水会含有那么多“东西”。
而且后世的各种科技的发展是如今怎么都追不上的,与其固步自封倒不如多学一些知识。
宋
赵匡胤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在行军打仗时他就意识到医官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了,所以赵匡胤可以说是十分重视医学了。
赵匡胤曾下旨编修《开宝新详定本草》,并亲自为其写了序,可以说是在医学上也是下了一定功夫的。
所以在中西医的争辩上赵匡胤依旧是觉得那个有用就用哪个,千万别像他大宋文武一样走了极端……
不过即使是这样赵匡胤也被器官移植一说吓了一跳,但是反应过来后他更想知道后世剖腹后那些人是怎么存活的。
毕竟打仗中难免会有士兵因为受伤需要缝合,但是即使缝合了有时还是逃不过一死,可是后世医生竟然可以直接剖腹或胸腔换脏器?那又是怎么确保病患存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