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
嬴政觉得他周围的大臣和宫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他也不是没受过伤,至于如此小心翼翼么?
汉
刘邦本来还挺羡慕刘彻的,毕竟他大汉也就刘彻能和林夏交易,但现在看来,他还是更羡慕始皇。
不愧是第一个皇帝的排面,什么都不用要人家就都准备好了,反正少了谁的也没少始皇的。
汉武帝刘彻之前看到林夏零食分类里有两份比较多的,倒是没多想,主要是他坚信自己也是那两份中的一份,毕竟自己这还有卫青和霍去病的。
而看到林夏提供纸笔时,刘彻有些坐不住了,他觉得他必须要提醒一下林夏,大汉现在和秦朝其实也没差太远。
秦朝没有的东西,他们大汉其实也没有,准备给秦朝的时候,别忘了他们啊!!
刘彻十分同情的摸了摸霍去病的小脑袋,觉得林夏也有为帝无情的潜质,明明上一秒还被霍去病“姐姐”叫的恍恍惚惚,结果下一秒和始皇有关就把霍去病给忘了!简直太无情了!!!
唐
李世民知道秦朝竹简不方便,所以对于林夏给秦朝提供纸笔倒是没有什么想法,不过在看到林夏示范用法时,才发现和他们现在的纸笔也差的也很远!!!
他以为提供的就是他们现在的毛笔什么都,谁知道她提供的是后世的纸笔!他大唐也没有啊!!
武周
武则天觉得林夏偏向始皇又不是第一次知道,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反正林夏最后送东西的话每个朝代都少不了。就让其他人去问吧。
宋
宋神宗其实之前看过林夏桌面上的书籍的封面,后世的字除了缺一些笔划还是挺好认的。
不过他知道《千字文》算得上是蒙学读物,但《三字经》是什么?后面朝代写的蒙学读物么?
苏轼发现后世的纸笔改良也是能普及教育的关键,毕竟毛笔字练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后世所有学子都要学那么多学科,若都是用毛笔作答还不麻烦死。
不过他觉得后世这种铅笔普及了,那书法还有人练么?虽然林夏写出来的字不错但他还是觉得林夏那个“铅笔”写出来的少了一些韵味。
……
林夏把纸笔都送过去后,就点开视频了开始播放,她看了一下时间光拼音教学就要一个半小时多。
林夏想着她做完饭中午的时候,视频也就差不多刚好播完,就出去帮忙了。
等到她忙完午饭都做完了,发现视频还没播完,就剩个结尾了。
不过弹幕一片安静的,不知道他们是在专心听课,还是没听懂被催眠睡过去了?
……
众人本来好奇会是讲的内容,结果被开头的拼音歌给整的一愣一愣的。
上面那些奇怪的符号不是英语么?为什么又变成汉字拼音了?汉字里没有那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吧?
等到开始讲课时他们发现用拼音,给汉字做注解,其实比直接用两个汉字要简单方便一些。
古代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就是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比如,《广韵》中“冬,都宗切”,就是用“都宗”为“冬”注音。
不过因为从古到今,汉语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切已经不适合今音的应用。
大部分古人刚开始因为对那些字母的不习惯,所以有些磕磕绊绊的,说白了拼音声母韵母等等并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