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看哪个描述都挺像正确答案,感觉都没错啊!
宋
苏轼虽然还没有被贬,但毕竟是他自己的诗词想分析出来也不难。虽然由于d选项过于直白表达,导致苏轼很想把d排除出去。
但整篇是以公瑾为题的,他并没有描写诸葛亮,自然也就不存在诸葛亮的特点了,至少这篇是没有写的,所以答案是b。
……
林夏看着这次五花八门的答案,道:
“羽扇纶巾这个成语,就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在这首词中指代汉末儒将周瑜的便装打扮,并不是诸葛亮。所以b选项中,赤壁之战中瑜亮的特点是错误的,这首词中并没有描写诸葛亮。”
“答案是b,恭喜苏轼本人再次答对了。”
“最后一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宋
苏轼觉得这种刨根问底的鉴赏方式不好,他能有什么感想?
既然是被贬后,那就是对于自己一大把年纪仕途失意,看到赤壁感慨颇多,既然不能再讽刺朝堂,那只能借景感叹一下下了。
当然写是不可能这么写的,毕竟都到了最后一题了,他怎么也要把分得回来!
于是苏轼认真剖析过后,觉得难得有一个不是固定选择题,他能发散写一下,他感觉自己写诗词都没有这么麻烦过。
然而苏辙更绝,直接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鉴赏感想,篇幅长到被分成两个弹幕,直接单独当一篇文章放语文书里都没问题。
而其他想回答的人看到兄弟二人卷成这个样子,也被激起了胜负欲,纷纷拿出写诗词文章的架势来做一道赏析题,对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苏轼就是一通夸。
……
林夏看着好好一道分析题硬生生被那些大佬变成了文学竞赛,那一堆文邹邹的古文看得林夏简直绝望。
以为能为难一下他们的,结果小丑竟是她自己!!!
不过想想也正常,那些大佬哪个不是出口成章的。拿别的科目的题考一下也许还能为难住他们,语文的话还真有点难。
不过里面其实也没有完全贴合标准答案的,因为古人再豪放直接也是雕章琢句的,若是真考试还不一定得分。
毕竟他们这不叫答题,而是给考官们又出了一道题。
弹幕中有不少答案感觉拿出来当成是新的文章也没问题。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跑题了,题目问的是抒发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不是他们自己的观后感……
林夏想了想说道:
“除了部分跑题的,你们回答的都挺好的,好到我差点都没看懂。”
(o﹏o?)
“不过你们这里面都没有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及其壮志难酬的忧愤心绪。作者借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旷达进取的精神。”
“你们意思其实差不多,可能是表达的太……委婉了?如果是考试的话很容易丢分的!”
……
秦
嬴政本来还欣赏着弹幕里的回答,还让宫人除了苏轼的诗词,把这些回答也记下来了一些。
但听到林夏的标准答案后他有些不解,像这种作者本人都可能答偏了的诗词理解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