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因为杜充导致东京失守,金兵再度来犯,直捣扬州,赵构只能仓惶渡江,南逃至杭州。”
“逃跑中的赵构不忘致书给金人祈和,书信中的用辞可谓卑微到了极致。”
“不过金人依旧不予理会,将重兵集中于江淮一线,以渡过长江,生擒赵构为最终目的。”
“不过赵构不愧是赵光义一脉,在逃跑上还是很有天赋的,跑得那叫一个快。”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林夏还在平板上调出了一张赵跑跑的逃亡路线图。
“同年八月,赵构将长江防务交给杜充后,就坐御舟离开建康。”
“九月至越州上岸,驻跸于此。”
“十一月,金军在马家渡击败宋军,由此渡过长江。赵构得报,逃往明州。”
“十二月,金军攻陷临安(杭州),赵构改坐海舟,自明州逃往定海县,同月,又渡海至昌国县。”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形势下,赵构仍一心与金人议和。”
“其后金军攻陷越州、明州。”
“于建炎四年正月,追击赵构于海上。金军在追击途中,适逢大风雨,加上船只既少又小,被南宋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击退,被迫退回明州。”
“赵构最后只能在海上漂泊来躲避金兵的追杀,直到韩世忠、岳飞等名将抗金得力,赵构才结束了他的跑路生涯。”
“赵构由海上返回浙西,四月到达越州。不过赵构这次不准备回建康了,所以在绍兴元年正月,赵构改元绍兴,十月将越州升格为绍兴府。”
……
秦
嬴政看着赵构种种操作不由得有些阴谋论了,第一次从金营回来的赵构,真的是赵构么?一人前后行为差别会如此之大么?
汉
刘彻看着赵构的逃跑路线有些感慨,这赵跑跑可比前面那个高粱河车神能跑多了。这都已经跑海里去了。
宋
赵匡胤已经被赵构那句“蕃臣”气到自闭了,他一直自诩中原正统,结果宋钦宗宋高宗一个个对着金国称臣……
宋太宗赵光义莫名想到自己高粱河一战后的逃跑路线……难怪后世人说他这一脉能跑呢!
不过这最大责任应该是赵构吧,他又没丢大宋领地,他还收复太原了呢。剩下的真宗和钦宗不是没跑成么。
宋神宗时期苏轼看着神宗气的脸上已经发白了,赶紧劝,“这能跑就不错了,好歹没被抓住,不然这南宋刚建国皇帝就被抓,难不成要再改个“东宋”?”
“而且太宗也跑过啊,这么想想高宗跑路也就不是很丢人了。”
宋神宗也没觉得他跑路有什么太大问题,毕竟金军南下就是为了抓皇帝,避其锋芒也不算问题。
但他这个皇帝说跑就跑,完全没有后续安排,还好最后有将领赶走了金军。
不然他一直在海上飘着,难不成赵构想在海上建国再来个“海宋”么?
……
“当然这只是赵构的怂,真正让赵构甚一臭到底的是任用奸臣,冤杀忠臣岳飞。”
“像现在不关注历史的人,对王安石变法、靖康之耻等等宋朝的事不太关心,但说起宋朝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那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尽忠报国的岳大将军!”
提到岳飞林夏语气都欢快不少,反正赵构也没那么多值得讲的,还是讲一下岳飞吧。
“岳飞,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