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宋神宗现在听不得党争这两个字,别管新党旧党现在能老老实实完成他命令就是好臣子。如今有天幕如果有人敢阳奉阴违,那么不杀士大夫这条在他这就要改改了。
不过宋神宗更想知道新政的弊端,便发弹幕询问关于变法的利弊。
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嫌弃的别开头。
司马光看到官家的弹幕后,他也想问一下,但想到主播对变法明显是支持的,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问。
在他看来变法如此急于求成,动摇的是大宋的根基,这点后世一女子不了解国家政事又怎么能懂呢。
蔡京没想到除了苏轼还有他的事情,不过现在官家坚定要变法,这个墙头草的名声他可不能背上。
苏轼看向自家弟弟小声吐槽道:“这不就是墙头草么,哪边得势就往哪边倒。”
这悄悄话还不如不说,周围这么安静一时间众人都看着兄弟二人。
苏辙:……
宋神宗:“那你算是逆风墙头草么?哪边失势往哪里倒。”
苏轼觉得他这是坚守本心好吧,而且他嘴怎么毒了,明明是直言不讳!
宋哲宗看了下方在那努力剖白的蔡京,并没有做什么,不知道后面主播会不会仔细说一下蔡京,实在不行他就发弹幕问,现在还不急着处理。
……
“我们现在常说的王安石变法,也就是熙宁变法,意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
“事实上是针对北宋愈发严重的冗兵、冗官、冗费。”
“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也发动过庆历新政的改革,不过仅仅一年新政就宣告失败,结果并未改变北宋严峻的形势。”
“简单解释一下三冗这个说法,最早是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在熙宁二年给宋神宗的《上皇帝书》中提出来的。”
“苏辙在《上皇帝书》中提出:事之害财者三:一曰冗官,二曰冗兵,三曰冗费。”
“所谓的冗兵是指北宋中后期军队规模和兵员人极多的现象,当时军队开支就能花掉财政支出的七八成。”
“为稳定社会秩序,以及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实行的养兵政策,即使真宗仁宗时期战争减少但是用于军队的开销却逐年增长。”
“并且由于宋朝最初太祖黄袍加身,后面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也就是让兵不知将,将不识兵。”
“这就导致宋朝兵士虽多但都不精,所以很多时候部队战斗力不如人意。宋神宗时期便罢废了更戍法。”
“而冗官是指北宋官职多权力分散,导致的后面官员数量极多,且不断逐年增加。”
“宋朝当时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但北宋初期设官分职还是有定数的。”
“但自宋真宗起至宋仁宗,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政府机构人员远远超出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而且因为人员繁杂行政效率反而变低了。”
“至于冗费则是由于冗官、冗兵问题所带来的结果。”
“因为庞大的官员、军队数量都是靠国家财政供养,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巨大花费。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北宋财政更加窘迫。”
“这三方相加,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