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终效果也是明显的,一众大臣听说此事后,都再不敢上疏言事了。”
“但朱祁镇却对王振的所作所为全部赞同,我不明白他是真不知道王振的所做所为,还是就这么蠢毒。”
“另外朱祁镇还总是称王振为先生,不直呼他的名字,以示尊重。其他人见皇帝都如此,各公卿大臣中有阿谀奉承的甚至直接认王振为干爹,称其翁父!由此可见当时的朝堂风气了。”
……
秦
嬴政听到宦官干政后望向一旁的赵高,他之前也确实是觉得赵高不错,但现在觉得他应该也要防范一下赵高权利过大。
唐
李世民不理解一个太监的权利怎么会如此之大,这个朱祁镇就这么信任对方?太监的权利确实是大多来源于皇帝,但所以太监看起来是最好控制的,但也不是放纵到这个程度吧!!
明
朱元璋听到前面还觉得这个张氏不错有老马的风范,他还在想这初期不是好好的么怎么发展成后面的情况?
然而后面话锋一转张氏和那个三杨都去世了,后面说道一个太监都敢废除他的指令,朱元璋简直气死了。
一个太监哪有那么大的权利,还不是那孽障给的权利!而且让王公百官叫他翁父,他干脆皇帝也别当了直接自己认爹不好么!
洪武朝的官员也跟着一起愤慨,尤其听到后面一个太监在百官头上作威作福他们也气。
但想到这才只是个开始,后面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呢……他们看着已经气的脸都红了的皇帝,有些担心,皇帝都气成这样他们后面别被迁怒了才好。
永乐大帝朱棣其实对太监防备并不如洪武年间那么严格,不然也不会有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了。
但是再重用也要有个章程不是这么放权啊,他头一次有些犹豫,这朱瞻基到底真的算是好圣孙么?眼神是有多瞎就选了给这么个东西上位?
明仁宗朱高炽想着就算他命不长也得想办法先把那个孙氏带走了,这次朱祁镇还是直接别出生了。
明宣宗朱瞻基自然是知道王振的,不过他没想到王振对朱祁镇的影响会如此之大。看着下方有些愤怒的百官,有些头疼。
说真的朱祁镇才六岁不到,本身还是个幼子,再说现在一起也都没有发生,这让他如何迁怒处置。
不过王振还是处理了吧,他欣赏王振是看在他善察人意,不是为了让他利用权势作威作福的。
身在瓦剌的朱祁镇觉得天幕不公,他本身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只是一次出师不利,他若是重掌大权后一定会洗刷耻辱的。
……
“当然朱祁镇早期还是有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的,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这三次北伐的全胜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
“所以当正统十四年,瓦剌要进攻大明时,朱祁镇决定要御驾亲征!!!”
“不过在讲他御驾亲征前我想多说一句,有一个问题困扰我挺久了。”
“这个问题不止明朝有,你们之中大多古代朝代都有这个问题。”
“那就是你们自诩是天朝上国,所以对于朝贡的使者,总会礼尚往来,这我还能理解毕竟政治经济的交流是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