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更是后悔的不行。
也是自那之后,刘亦诚整个人都颓废了,若是王胤然是假颓废,为了躲避亲事,引心高气傲的梁小姐退亲。
那么刘亦诚是真颓废了,而且一蹶不振的样子,这几年来,姚氏没少为此呕气,却根本拿刘亦诚没有办法。
甚至刘亦诚还纳了两个妾侍,生有庶子女,姚氏心里天天堵的慌,若不是为了两个孩子,只怕都得气死了。
越是这样,姚氏越怨刘秀才和薛氏偏心,也怨刘亦杰心狠,家里人是偏心一些,可刘亦诚这个大哥对刘亦杰却是不错的,可刘亦杰出息了,发达了,却不顾长兄死活了。
只是姚氏再怨也没有办法,嫁都嫁了,也不可能和刘亦诚和离,而她也不愿意和离,这世道和离的女人能有什么好去处,再说她有了孩子,现下也只能忍了。
刘信和余氏则沉默了许多,这几年心里可不好受,只要回想起当初把小儿子过继的事情,心里就仿佛被钝刀剜心血淋淋的生疼。
特别是余氏,心里有气,没少给姚氏难堪,把一些的过错都推到姚氏的身上,所以姚氏在姚家过的苦不堪言。
以前是要死要活逼着分家,不愿意家里拿钱救刘亦杰,可现在刘家的家财都被刘亦诚给败了,若不是还有点田产,刘信教书有些束脩收着,这家都撑不下去了。
现在姚氏只寄望于刘秀才和薛氏还有刘亦杰回来,想着怎么也要跪地磕头赔罪,也要求得刘秀才和薛氏还有刘亦杰这边对长房心软。
刘亦杰都当了大官了,若是愿意提携长兄,他们家也能摆脱苦日子,若真是那样,刘亦诚的纳多几个妾侍,生几个庶子,她也忍了。
听说夏家要摆宴请客,村里的村长他们,和夏家交好的人都有份,但他们家却没有。
刘亦杰虽然回来了,肯定也会在夏家吃完宴席才回河源村,可姚氏光想着,心里就憋闷不已。
说到底还是怪刘秀才和薛氏偏心,怨着刘义和刘二婶这对叔叔婶婶不厚道,若不是长房把刘亦杰过继出去,他们哪有儿子,可是得了好处,却把长房给忘了,真真是白眼狼。
夏家老宅这里,也不比刘家这里好受多少,不过有刘家陪着,夏家老宅这心情也好了许多。
只是让夏童生和刘氏郁闷的是,刘秀才和薛氏真是好福气,在京城享了几年福,如今倒是要风光回河源村了。
看看现在,刘秀才和薛氏没有回来,几乎整个人河源村都在准备欢迎,刘氏一族的人已经准备刘亦杰回来祭祖了。
虽然夏贵和柳氏年年也回来祭祖,这祖宗是同一个,可在夏童生的爷爷辈那里就分开了,这还是当年他们主动分开的,怎么不另他们郁闷。
宋县令这里,襄国公和宋县令说了好一会的话,才歇下。
卢元白那里也和文氏说话,看着如今迅速成长,有大将之风的卢元白,文氏心里欣慰,眼里都泛着泪花,直说姐姐要是还活着,定很高兴的。
可是文氏为卢元白的成长成就欣喜的同时,心里也非常的遗憾,这样优秀的儿郎,若是成为她的女婿,或者娶文氏女多好啊。
肥水不流外人田,文氏自是向着娘家人,而且以前娘家人也有这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