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又下起了雪。整个天灰蒙蒙的,才四五点钟就已经昏昏暗暗了。
沈颐安睡得很沉,但似乎正与噩梦作斗争。
在梦里,她回到了初中时学校里那条长长的走廊,不同的是,走廊两旁漆黑,只有一排灯忽明忽暗。
她一直向前走,却怎么都走不到终点。感觉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阻挡她前进,她用尽了全身力气都走不快。
后面有人在追赶她,在叫骂。她听不太真切,但她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她带着焦急和恐惧,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
突然面前出现了一扇门,她推开门走了进去,发现是一个图书室,里面有个小男孩捧着书抬起头看着她。
两人相对无言,就在她正准备开口询问的时候,后面的人追了上来,疯狂地敲打着她身后的门,像是要索命一般...
沈颐安倏地睁开眼睛,醒了。
她惊魂未定地闭了闭眼,稳了稳心神。
摸出手机看了眼时间,晚上7点了。
沈颐安下床倒了杯水,走到窗前拉开窗帘,夜幕早已降临,天空中还在飘雪。她发了会呆,把水喝完。又爬回到床上,靠着枕头刷手机。
沈颐安打开了许久没用的Instagram,发现有人给她发了消息。
“Hi你好,我是书店里的圣斗士星矢。” - 1月8日
已经一周过去了,她居然才看到。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沈颐安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常常闭关十天半个月的,谁都联系不到她,更别提让她去刷什么社交网络了。
她盯着这条消息愣了半晌,然后不禁莞尔。
于是点开他的头像进入主页,加了个关注,往下刷了刷他的内容,多数都是和书店有关,要么就是风景和咖啡。
呵呵,文艺青年呐。
继续往下翻,看到了一张他为数不多的自拍,是跟一本书的合影。
沈颐安仔细一瞧,居然是《道德经》的英译版!
她再度认真看了看照片里陆星矢的脸,莫名觉得和刚才梦里见到的小男孩出奇相似。
思及此,沈颐安赶紧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奇怪的联想。
“Hi你好,我是Yian。”
沈颐安本以为他要过很久才会看到,但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两秒,对方就显示在回复了。
她挑了挑眉,心想这家伙看来不太忙。
“最近还好吗,你的疆土开辟得如何了?”
“努力开拓中,拭目以待吧。”
沈颐安的朋友其实很少,童年的阴影和父母的疏忽让她养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么多年身边也只有陈思年这一个要好的朋友。其实她很少对不熟的人用这种语气说话,但不知怎么了,她总觉得陆星矢能让她放下戒备。
他就像森林秘境里的一潭清泉,清澈凉爽幽静,十分包容柔和,又不失神秘的自然力量。
他们相识不久,却好像已经是认识多年十分熟悉的朋友了。不管什么场合,似乎总能十分平静自然地畅谈,沈颐安很喜欢这种感觉。
不过即便如此,她似乎还是缺乏一些基本的社交能力,比如在回复完别人的关心后也要顺便关心一下别人,再比如如何自然地展开话题等等。
但沈颐安显然没这个自觉,如果她会烦恼这些,那就不是她了。对于维持人际关系,她从来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并不是不屑,而是她更想无拘无束潇洒自如地活着,纵然很难,但她愿意在可实现的范围内,保持内心的自由。
童年的经历让她深知人的成见难以打破,与其努力经营,倒不如保持自我。
另一边,陆星矢嘴角缓缓上扬,回道:“恭喜,那我就期待着了。”
看到沈颐安也关注他了,心里有些开心。他又刷了一会儿沈颐安的主页,便放下了手机。
知道沈颐安也很忙,但奇妙的是,他丝毫不觉得需要靠聊天维持他们的联系,好像是多年的朋友一样,互相默默关注对方的近况,各自前进,足矣。
他刚忙完一天的课业,下午下课后径直去了打工的书店,最近他在做一个project,需要收集10个来自不同风格书店的营销方案,还要写一篇分析研究营销模式的论文,作为期末作业。
在美国留学的每个学期都十分忙碌,大约是他以前在国内课业的三到四倍左右。不过他很享受,因为这样可以减缓一些他对于开书店的无措和焦虑。
只能说关心则乱,外公外婆留下的书店是他目前唯一想守住的东西了。
陆星矢查了一些资料和文献,又和难得出现在书店的老板聊了聊做书店的灵感,不知不觉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
回到住处,他没急着开灯,反而慢悠悠地倒了点热水,打开了蓝牙音响,连上手机,放出了一段很熟悉的交响乐旋律。
没错,就是沈颐安的那首出圈的毕业作品。他一边听一边靠在窗户边看着外面的路灯和月色,若有所思。
不知道循环播放了多少遍,他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站着发呆,外面幽暗的灯光印在他白皙俊朗的侧脸,显得深黯又孤冷。
倏地,只见他用骨节分明的食指尖敲了敲玻璃杯,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转身坐到了书桌前,打开了电脑,翻到很久之前保存过的那本《射天狼》。
是的,就是韩子昭抄袭他然后出版了的那本书。
陆星矢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文字,耳边是悠扬辽阔的交响旋律。这是他第一次有勇气一字不拉地从头看到尾,居然没有他预想得艰难,或许是沈颐安的曲子给了他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扫清了他的懦弱、胆怯和悲伤,唤醒内心对文学和作品的爱。
陆星矢骗不了自己,自从被背叛以来,他一直说是因为外公外婆的突然去世,所以无暇顾及其他。但实际上他心里明白,自己只是在找借口逃避现实罢了。
直到上次,他在沈颐安的音乐会上失控地掉泪,他才突然明白,原来一直以来他都如此深爱自己的作品。
第一次仔细看了一遍抄袭的版本,他才发现,原来韩子昭并没有一字不拉地全部照搬过去,而是略微改动了一些配角的名字和主角的人物设定。这不改还好,一改就把他原本的布局全盘打乱了,整个作品看似框架差不多,实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可惜他暂时找不到证据证明这本书的原创是自己,不过陆星矢也并不着急,既然做好了维权的打算,他有这个耐心陪韩子昭慢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