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率教的第二骑兵军则是沿着外兴安岭南下,他们将先攻克老哈河卫,再转而向东进攻,最终与坚守山海关的第四骑兵军叶永刚所部取得联系,避免他们被两面合围。
这两路都是骑兵,他们将发挥机动优势以快打快,在清军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对辽东的包抄,切断关内关外清军的联系,并打算将留守关外的清军一口吃掉。要吃这顿大餐就要慢条斯理不急不躁的,而真正吃掉这片广大土地上清军的势力的,则是从脱伦卫一路向西南方向扩展前进的步兵第四军和第五守备军的两个师。
进军的顺利程度超乎想象,本来以为有场恶战的三路大军,却是迅速前进,情况犹如是在无人区一般。当然这些地方不可能真的是无人区,只不过各地少量的包衣奴才根本无人看管,没有食物的他们只好四处打猎采集野果。
幸好此时处于夏天,各地的食物还算丰富,加之包衣奴才人数不多,否则他们早就被饿死了。即便如此善后工作也相当麻烦,袁崇焕发现情况之后,立刻给附近几个省政府发出了求援信。
早已做了充足准备的几个省立刻派出数十万民夫,他们在特警部队的护卫下,携带大量食物、种子和农具进入辽东北方的大片区域,逐步帮助那些被解放出来的包衣奴才恢复生产。
袁崇焕和赵率教的两路无法迅速进军,只能亦步亦趋的边稳固地方边前进,吴之番的一路却有些不同。在将占据的地盘交给高丽省的民夫之后,吴之番立刻率队向着通化城奔去。
作为沈阳的东大门,通化城是不可能被放弃的,除非清军彻底放弃了整个辽东。上一次吴之番率领着唐军刚刚建立的骑兵团抵达这里,还是崇祯二年的时候,那一次这里只有三百名满人老弱骑兵驻守,结果一战就被消灭了,这一次吴之番已经做好了恶战的准备。
当数万唐军骑兵如洪水般冲来,将通化城团团包围之后,令吴之番奇怪的是城头居然挂出了白旗。四面城门大开,驻守此地的士兵一个个排着队走出来,将武器扔在了城门附近。
吴之番看得疑惑,立刻派出一个排的骑兵上前询问,很快一个身穿清军棉甲的男子就来到了面前。那个人到了吴之番马前当即跪倒说道:“小人张华,职务是大清国华军甲喇额真,如今特来向大人投降。”
“什么大清国,分明是建奴。”吴之番冷哼道。
听到对方语气不善,张华吓得连忙磕头道:“是小人说错话了,是建奴,是建奴。”
“你为什么要投降?城中建奴都在哪里?”吴之番询问道。
“回报大人,建奴无论青壮老幼三个月前就全都离开了,一个也没有剩下,如今本城只有一千名华军和三万多华夏百姓。”张华的回答却让吴之番一愣。
“他们都去了哪里?”吴之番又追问道。
张华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只是据说沈阳的建奴也全都撤走了,一个也没有留下。而且在离开之前,他们将各地的粮食牛羊全都搜刮走了,如果这里不是有我们驻守,粮食也不会给的。”
“你们为什么不战而降?”吴之番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