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夏提出来的贸易地点,欧洲四国感到自己并不吃亏,当然这关键要看的是所谓运费究竟要加多少。奥利瓦雷斯伯爵最关注的就是这一点,他试探着问道:“请问贵国所谓的加运费究竟是多少钱?”
宋献策笑道:“我国的海运运费并不算高,我们可以在条约中做出保证,从国内运送的货物运费不超过货物价值的五倍,从美洲运送的货物不超过三倍如何?”
众人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各国从亚洲千难万险的运送物资,哪个不是能获得百倍利润,这还要冒着船只翻覆人员损失的情况,这都是要船主赔钱的。如果能够安全的进行近途运输,对方只加三至五倍就太便宜了,如果让欧洲商船运送,连运费都没有这么低。对方为什么会有如此低的运费,所有特使都不会怀疑,因为他们在海港中已经看到了答案,如果用宝船运送货物,运费低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条件是朱聿键在与政务院众人商讨之后,作为优惠条件用来调价还价的。实际上这个条件看似优惠,其中却蕴含着很大的阴谋。贸易场地靠近欧洲,欧洲对大船的需求就小了许多,他们会慢慢失去建造大船,探索更优秀航海技术的动力。
全都是近途运输的工作,也让欧洲水手不再熟悉除东大西洋之外其他大洋的水文气候,慢慢失去了那里的航线和坐标信息。将欧洲人局限在一个小区域内,让他们丧失远洋航海能力,这等于将欧洲人被动的闭关锁国,对华夏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至于被欧洲人获取的百倍利益,也只是画出的大饼而已。朱聿键深知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昔日欧洲商船的运力不足,自然能够赚到百倍利润,如果他能够利用宝船大量供货,在扶植起华夏自己的工业体系之余,还能对欧洲形成商品倾销,价格自然也会大幅回落,到时候欧洲人恐怕也就是赚个短途运输的辛苦钱而已。
就算欧洲人醒悟过来,少进货以维持高价也不行,先不说欧洲各国并不团结,没人会为了他国商人的利益而减少自己的供货量,但就是贸易本身来说华夏可没说将销售全都交给这四个国家。华夏商人同样有将货物贩卖到欧洲的权力,如果他们不卖华夏就自己卖,再加上法国这个准盟友的倾销,根本不怕他们的各种限制手段。
这样的未来境况,几个特使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他们都是贵族出身,根本没有金融人才,也不懂后世经济学中关于供求关系的论述,自然无法意识到价格的波动。这些人中唯一感到难办的,反而是法国代表黎塞留了。法国本来是只是调停国而已,不过他们也与华夏签订有合约,而且是从华夏港口优先进货的合约,可是现在这个合约反而出现了问题。
华夏拥有极其巨大的宝船,运货成本将比法国商船自己运货低廉许多,如果他们依然从华夏自行购买产品运输,从成本上恐怕会遭到欧洲四国的碾压,反而让法国处于不利的贸易地位。
黎塞留有心将这个条款搅黄,不过看看另外四国特使的眼神他就知道,如果他敢出面阻止,肯定会让法国成为欧洲公敌的。看来需要与华夏商讨一番,更改一下双方的贸易协定了,黎塞留暗暗打定了主意,就算是与欧洲四国取得同样的贸易地位,也要将法国的地位凸显出来,毕竟他们与华夏更加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