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两股大势力的发展,暂时还只是癣疥之疾,而外部环境已经趋于平静,除了本土舰队在张名振的率领下,日夜攻打巴达维亚的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整个亚洲暂时没有了大的战事,朱聿键则在这个时候,一头扎进了研究所里。
食用油一直是华夏百姓制作日常菜肴必需品之一,但在平时这种油的制作却并不容易。用芝麻、油菜籽等物品炒熟后再蒸,然后利用手工进行榨油,这样的做法出油率低,而且芝麻和油菜籽非常细小,也造成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如今随着蒸汽机越来越多,润滑油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大,尽管棉花籽榨油一直在进行,也开始跟不上机器的使用了,更何况这种油无法食用,更是让油料来源紧张,在封地内生活开始改善的百姓们,甚至还在用动物性的猪油炒菜之用。
朱聿键知道,未来主要用于产油的作物是黄豆,经过压榨和浸出等工序,榨出大量油脂,剩下的废料还能作为饲料使用。当然他也知道大豆直接压榨出油率很低,需要使用浸出法才行,不过他只知道浸出法使用有机溶剂,至于是哪一种就需要试验解决了。
大豆的出油率低,但是生产效率却很高,北大荒就非常适合种植大豆,后世那里也是著名的大豆产地之一。大豆的推广种植很有必要,更何况除了榨油之外,还能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精饲料,这是一举两得的问题。至于出油率低的问题,朱聿键设计了一种蒸汽动力的榨油机用来提高出油率,同时以数量来补足,当然朱聿键也没有忘记浸出法的研制。他直接不负责任的将自己模糊的记忆都告诉了化学研究所,让他们去一点点的试验好了。
除了榨油之外,朱聿键发现他还缺少许多民生产品,如今虽然封地内各种工业品的数量不少,但都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利用同样是棉布制品,同样始终机器纺织,在出产棉布的同时,朱聿键又开发出了毛巾编织机。同样是丝绸纺织,他又开始设计提花织物纺织机并加以颜料染色,羊毛的制毡厂之外,他又研究出来编织羊毛地毯和纺毛线的机器,毛线衣成了北方各地新的冬天御寒衣物。
民间也没有闲着,钟表厂的一位技师通过多年研究,制作出了更加结实耐用,携带更加方便的全钢腕表,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这位技师也因为获取了专利而富裕了起来。
化学研究所研究出的联合制碱法,让新成立的碱厂赚得盆满钵满,不管是民用还是工业,都开始用上了高质量价格又便宜的纯碱。一时间纯碱的销售供不应求,工厂不得不在一年之内两次扩建,研究团队虽然因为无法投资而只能获得百分之二十的收益作为专利费,也个个成了财神爷。
在经过天启七年开始了教育投入和专利法鼓舞下,直到崇祯七年的时候,华夏的科学技术出现了井喷的现象,朱聿键的苦心经营终于开花结果了。
封地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封地外却是死气沉沉。随着连年天灾不断,处于丰硕之地的江南尚能支持,但北方各地却赤地千里难以维持,大量的北方灾民都有如被磁石吸引一般,汇聚到河南的南阳府。田见秀始终在主持此事,为流民施粥之后全部安排到封地去,移民们将在上海寨做短暂的停留,在奔赴民政司所指定的各个移民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