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战船设计之初,朱聿键本来以为使用蒸汽动力,可以完全摒弃风帆的,但是徐光启认为蒸汽机的可靠性不足,同时因为在这个时代设计人员的固有思想中,总是有蒸汽机必须烧煤,而煤的存储量有限,但是风帆使用的风并无限制这样的想法,所以朱聿键就从善如流,同样保留了风帆。
这艘船的特点除了蒸汽机之外,就是那外部清晰可见的铁甲了。为了加强防护,三号战船用榉木制造,板壁厚达450毫米,外部加挂25毫米钢板。为了减轻重量和减少海水腐蚀,钢板是从水线部分起开始加挂的,以减轻船体重量。此外发动机舱特意全部钢制,并以多层铆接方式固定在三条彼此连接的钢制龙骨上,以保证发动机的震动不会影响船体结构强度。
这样一艘堪称划时代的战舰,比后世第一艘铁甲蒸汽战舰,英国的勇士号要提早了240多年,可谓当今世界绝对的第一战舰,当然造价自然也不会低。这样一艘战舰单论制造成本,就达到了七十万银元一艘,这也是当初总参谋部反对建造的原因之一。
对于海军的投资,朱聿键却是不遗余力,在第一艘建造完成并进行海试成功之后,朱聿键就当即拍板再造四艘,随后按照需求继续增购。
按照徐骥提议的新式命名规则,新的三号战船以首舰“宁波”号的名字,被称为宁波级铁甲舰,后来这种命名方式也被固定了下来,这一型战舰也成了世界造船史上第一种拥有级别代号的战舰。
宁波级铁甲舰的大量花费并不是唯一的,作为铁甲舰的试验品,三门军用造船厂还建造了二十艘浅水炮舰。因为这是一种花费较少的作战平台,军事研究所希望在这种炮舰上验证各种建造思想,以确定铁甲舰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这二十艘炮舰没有一个重样的,摆在港口内千奇百怪,有的像是平台上扣了个铁盒子,有的则像三角棚屋,最奇葩的一艘甲板贴近水面,首尾各加装了一个八棱型的钢铁碉堡,另外还有两个更高的圆顶安置在两侧,那是被铁甲包裹的蒸汽机动力明轮。
这些设计虽然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但却让造船设计师们在毫无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得到了第一手数据,为设计更加合理更加有威力的铁甲舰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今后华夏的海军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艘浅水战舰虽然抗浪性差,使用效果也差强人意,但是朱聿键绝不会浪费的,他很快组建了长江舰队,将其编组后驻守上海寨。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在长江上打击水匪,为经常从河南驶来的移民船保驾护航,甚至被当做拖轮,为逆流而上的航船执行拖拽任务。至于另外一支由三号战船组成的主力舰队则成为了最高机密,等待着真正发挥实力的日子。
崇祯七年三月末的最后一天,李伦率军攻陷东吁王朝都城阿瓦城,他隆王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唐军驱逐了此地的尼德兰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地,将整个地区划入大明版图。李伦在边境线陈兵三万,迫使阿萨姆国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