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内,刀盾兵如何安排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有人甚至提出改变编制,将原本的刀盾兵剔出部队,重新再组建新的军队。不过如今袁崇焕帮助这些人找到了新的作战用途,肉搏战的火力压制部队。
这个想法源自袁崇焕在扶灵回宁波的时候,发现的一种新式火枪。这种火枪是朱聿键从法国回来之后,向军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也就是路易十三用来打鸭子用的那柄喇叭口火枪。
在研究过原理之后,军事研究所就将这种火枪研制了出来,定名为霰弹枪。他们将枪口继续扩大,将枪管璧做得更薄以降低重量,并在枪管外加上了很长的护木。
因为枪口足够大,霰弹喷射的范围有了很大提高,但射程也降低到只有二十米左右。这样的武器就是在肉搏战之前,首先对敌人进行火力压制,或者在城市巷战中使用的,如今原本的刀盾兵就成为了这样一支部队。
当拿着霰弹火枪的士兵们站成一排,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俄军时,对方还不知道他们将要面临怎样的处境。在他们看来火枪的射击命中率低,只要人品好即使向着对方的枪口冲锋,也有很大的几率活下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对方的瞄准。
这一次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对着那些枪口大得出奇的武器喷射出火焰,无数细碎的弹丸射向俄军士兵,冲在最前面的几排人几乎同时倒地,密集的弹雨直接将他们打成了筛子。
所有人都震惊了,这其中有俄军士兵,也有唐军的普通士兵,除了那些武器的使用者之外,普通唐军士兵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武器近战中的恐怖威力。仅仅这么一次射击,俄军的冲锋势头猛然停滞,士气也遭到了很大打击,不过这些肉搏部队的唐军也不是只会放枪的。
因为枪口夸张的喇叭形,无法安装卡榫式刺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近战。
射击结束的肉搏部队已经没有第二次上弹再射的机会了,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第二次射击,只见这些人纷纷掉转了枪口,露出枪托上狰狞的矛尖,原来这种霰弹火枪的近战兵器安装在枪托上。
霰弹火枪的长度比普通火枪要短一些,但他们枪托上的矛尖却一点也不短,而且因为这个部分是为了前部巨大枪口的配重,所以除了枪托后部有矛尖,其下弯的枪托底部也有沉重的包铁,同时足够长的枪管护木又隔绝了热量,让发射后有些烫的枪管不会与手部直接接触。可以说这件武器在近战中有比刺刀更多的用法,它可以被当做长矛突刺,也能作为战锤砸击,是绝对的近战利器。
当俄军士兵还在发愣的时候,这些肉搏战部队已经全部掉转了枪口,端着倒置的霰弹火枪冲了上去,很快与俄军扭打在一起。喊着冲锋口号的普通唐军火枪兵,也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冲了上去,双方很快进入了短兵相接状态。
俄军已经被层层火力削弱,加上长途奔跑的劳累,他们的体力逐渐暴露出问题。反观唐军始终在阻击,没有经过剧烈的运动,体力还非常充沛,更何况唐军刺刀战术是经过国内多个武术名家研究修改的,拼枪术可谓天下无敌。俄军虽然人高马大,但毕竟是野路子出身,遇到经过系统训练,有专门枪术和队形的唐军士兵,反而被打得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