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尚未开战的情况下,美洲舰队越过这里进入大西洋,不但很容易被西班牙人所警觉,也会分散美洲舰队本就不多的海军战船,这在双方爆发大战的时候将得不偿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墨西哥湾建立的造船厂就成了重中之重。只要能够在这里建造战船,海军官兵就可以从陆路前往大西洋沿岸,并在这里驾驶新战船进入大西洋。
大西洋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况不同,以如今华夏科学院造船研究所的水平,自然不会将已有的船型直接移过去建造,那样很容易出现船型水土不服的情况。
根据远洋贸易船队反应的情况,针对大西洋海况恶劣,加勒比海更是水文情况错综复杂的新问题,船舶设计师们打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新式战船。
这种战船拥有长长的凸出的首尾柱,增加了甲板的有效长度,龙骨尽量向尾部下倾,以获得更大的尾部吃水深度。这种设计采用了东方船体将重心尽量靠后的优点,可以提高船只纵稳性和航速,而且使其水下船体的横向动力重心大大后移,从而能更好地与风帆压力中心相平衡,利于抢风航行和减小横漂。
按照东方的造船模式,船体甲板上无高耸桥楼以降低重心,这不仅改善了船舶稳定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风帆在使用西式软帆之外,采取了东方的上缘斜桁帆形式,为了增加操帆效率,在其顶桅上还加挂了悬挂式斜桁三角帆。
这样的船型拥有v字形船体,吃水深稳定性好,可以很好的适应大西洋的恶劣海况,同时能够获得更小的航行阻力。创新的上缘斜桁软帆和悬挂式斜桁三角帆大大提高了操帆率,让其成为了一种远超当世欧洲帆船的快速船型。这种船只的各项性能,虽然比海军开始使用的飞剪式帆船稍有不如,却有一个飞剪式帆船所没有的好处,因为船舷没有那么低,它是可以设置火炮甲板的。
这种新船被命名为北美纵帆船,成为了墨西哥湾造船厂的主打船型。其分为三种规格,一千二百吨级、六百吨级和八十吨级。前两种规格又分为战舰型和商船型,在划分二十到三十五个水密隔舱的情况下,商船型更多得是考虑载货空间,其只在甲板上保留炮位,其中一千二百吨级拥有炮位三十六个,六百吨级拥有炮位十六个。
战舰型则建造有火炮甲板,其中一千二百吨级拥有三层火炮甲板,总共配置七十六门火炮,六百吨级只有两层火炮甲板,配备四十八门火炮。另外的八十吨级则属于近海运输,或者作为渔船使用的船型,如果在战时也能配备四门火炮和燧发枪,作为支援船只使用。
船身已经开始了大规模建造,而火炮由浙南的火炮厂生产,经过长途运输送往墨西哥湾造船厂,美洲舰队的大西洋分舰队正在秘密开始组建。
与墨西哥湾造船厂同样没有受到冬季影响的,就是向南扩张的那些开拓团了。即使在进入冬季之后,热带地区依然保持了近三十摄氏度的高气温,这让他们得以继续开战扩张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