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体仁以为崇祯打算封禁报纸,连忙施礼道:“此物蛊惑民众,乃是邪魔外道,应当立即封禁。”
崇祯摇摇头道:“自古明君向来以宽厚治国,朕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总不能做那些堵塞民声的事情。朕只是想要知道,温爱卿对办报纸有何想法?”
“办报纸?”温体仁颇为意外:“难道皇上也打算办一家报纸?”
崇祯点了点头:“也可以这么说,朕以为在北京办一家报纸以正视听,相信可以维护皇家与朝廷的威仪。”
温体仁连忙跪倒:“皇上圣明,此计大妙我等不及。”
听到温体仁一阵阵的拍马屁,崇祯感觉到无比的受用,他点头道:“如果朕要温爱卿推举一个得力的人物,专门办理此事,可有人选?”
温体仁暗想此事如果办得好,皇上必定龙颜大悦,他也能够借此巩固地位。这样露脸的事情,自然要派出亲信担当,这样才好给自己助力,他当即回答道:“臣以为侍郎唐世济文采华美可当此任。”
“好,就命侍郎唐世济经办此事,下旨吧。”崇祯挥了挥手说道。
温体仁和旁边的曹化淳等人连忙答应着:“臣(奴才)遵旨。”
唐世济接到这么个陌生的差事,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可是皇上已经下令,他又不可能推脱,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唐世济对报纸完全没有概念,他唯一能够参考的就是手上那份《宁波日报》。
读着四书五经出身的唐世济对新闻这种东西一无所知,让他办报纸只能依葫芦画瓢。在接到任务之后,唐世济仿照朱聿键等人写得那些小文章,找了一群好朋友为报纸写文章。这些“大才子”又拿出了当年赶考那种气势,将新闻稿写得骈四俪六、引经据典一个个将文采发挥到了极致,其形势根本就是八股文,内容极尽吹捧之能事,将崇祯说得上比尧舜下压太宗。
将这些东西编排到报纸上,已经占满了好几个版面,幸好唐世济没有忘记新闻性,将朝廷邸报原样誊抄上去,算是有了个新闻的模样,就这样最新出炉的《大明月报》就开始发行了。
崇祯接到这份报纸以后,看得连连称赞,对于大臣们的文采夸赞不已,尤其是那些翰林所写的,都是极尽歌功颂德之言,崇祯更是看得高兴。当然唐世济认为每天一份报纸没必要,所以改成了每月发行三期,平均每十天一期,这样的内容才能凑足六个版面,对此崇祯也认可了。
唯一令崇祯感到别扭的是这报纸发行之后,购买的人却非常少,唐世济用刚刚开始发行,需要一段时间让大家了解为由搪塞了过去。不过从这一天开始,崇祯就下旨每份新报纸印出来之后,必须给他留一份。
实际上这份报纸卖不出去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来是价格太贵,因为没有商业头脑,唐世济光是算着各种成本卖报纸,从来不知道引入广告进行价格分摊,这份报纸的价格因此比宁波日报贵了十多倍。
另外唐世济邀请的都是朝中官员为报纸写文章,他们个个都是学八股文出身,写出来的文章典故太多,如果文学功底不够深厚,是完全看不懂的。试问全国就算认字的人,有多少能够有这样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