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景予得知了此事,他觉得奇怪。
两个人一向不对付,那么楚风灵又为何要特地去关照她呢?还让她喝下了那碗安胎药,简直多此一举。
对上了肖景予责备的目光,楚风灵仍是笑语盈盈。
“我不想让你心中有愧,于是便擅自做主,让她喝下了那碗安胎药。”
她耐心的解释,肖景予点了点头,而后生硬地撇过头去。
“我没有怀疑你,我们二人恩断义绝,我会找个合适的时间将她送出去,从此之后再无瓜葛。”
肖景予坐在了一边,看着他的模样,楚风灵的心里没由来的一阵抽痛。
肖景予是情深义重之人,如果不是被林宝珍伤的太深,他才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楚风灵刚想开口。
就在这时,一个婢女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了二人的面前。
“不好了,宫里传来的消息,敌国太子京河指名道姓,要让林宝珍以公主的身份前去和亲。”
楚风灵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肖景予站了起来。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心情复杂,而后便一同来到了林宝珍的住处。
“你进去劝?”楚风灵挑眉,她推了推肖景予。
毕竟林宝珍只喜欢肖景予,对她是恨不得避如蛇蝎,不如让肖景予去,说不准还能安抚一下林宝珍的情绪,肖景予微微一愣,随即摇头道,“我说不动她。”
林宝珍性格倔强,她认准的事情非几匹马都拉不回来,何况她对那敌国太子确实是有恨的,对方用卑鄙的手段让她怀上孩子,林宝珍想死的心都有。
楚风灵睨了他一眼,最终索性她自己进去。
结果就瞧见林宝珍手里拿了把剪刀,面色愈发清冷,她用剪刀随意比划了一下,楚风灵刚想阻止,便被林宝珍瞪了一眼,“你也不想我好过对吗?”
谁都知道林宝珍回去京河身边,只会死路一条,这跟要了她的命有什么区别?
楚风灵低叹一声,“宝珍,你冷静一些,陛下还没答应。”
“就算陛下暂时没有答应,但顺水推舟的好事谁不愿意去做?何况我肚子里还有京河的孩子,有个怀着大厉血脉的孩子入主东宫,这对江山社稷都是大好的事情,你凭什么觉得他们不会答应?”
这句话足够清醒和理智,楚风灵发现,她没有说服林宝珍的理由。
这对一个女子而言,是莫大的耻辱和痛苦,林宝珍被迫怀上京河得孩子,还被大厉抛弃,这跟杀了她有什么区别?
“陛下不会的。”楚风灵沉声
,“这对大厉是一种羞辱。”
“前有寿安公主身死,再白送一位大厉女子和亲
哪有这般的道理?”
“这跟羞辱人有什么区别?”
楚风灵一字一顿,说给林宝珍听,林宝珍面上罕见的出现一抹纠结。
她全说对了,全说到自己心坎上了,也许只有在这时候,同为女子的楚风灵才会知晓她的痛苦和无奈。
她忍不住失声痛哭,捂着脸哭的跟个小孩一样。
“我也想回家,可为什么我连回家的资格都没有了?”林宝珍又哭又笑,最终索性道,“我连家都没有,哪里是我的家?”
哪里都不是她的家。
对于宝珍来说是这样。
楚风灵一步步靠近,她将林宝珍抱在怀里,悄声道,“你肚子里的孩子很健康,是一个活泼乱跳得女婴,她会是你的家人,我和肖景予亦是。”
“可我害过你们。”直到如今,林宝珍才稍稍醒悟。
“这个孩子还怀着京河的血脉。”她咬唇,想到京河,她紧紧闭上眼睛,那种噩梦一般的生活,她不想再体会?
楚风灵见她情绪平稳之后,转身出去,外头几位大人正在议事,正好说到林宝珍和亲这件事情,对于朝堂和大厉社稷有利而无一害,这些老东西就想着不如送个人情。
她越听眉头直皱,最终索性道,“牺牲一个女子这种事,为什么要有第二次?”
一番话惹的那群老人急眼,却让东方明宸另眼相待了一下楚风灵。
他低声叹道,“肖景予,你这位夫人倒是有魄力得很,朕已经失去一位妹妹,再送一个女子过去和亲,岂不是打朕的脸?”
“弄的朕怕他们了,还非得送个公主过去和亲,可笑至极。”
也直到现在,这群大人才揣摩到了东方明宸的心思,皇权是不可冒犯的,敌国这番举动,跟打东方皇族的脸没什么区别,陛下会拒绝,实则是在情理之中的。
“陛下,这事还得容后再议。”说话的便是匆匆赶来的左相,李丞相,早些时候淑妃连失两子,连带着风光无限的丞相府都跟着没落了些,李丞相本就不讨喜,东方明宸看他这张脸就觉得烦闷,偏偏他是满脑子的迂腐,能牺牲一个女子获得国家的安定,是李丞相最喜欢做的事情。
果真,他说的话东方明宸丝毫都听不进去,不如让楚风灵去做这个丞相,至少她说的话还算中听,身为皇帝就喜欢这样的臣子。
“你觉得呢,司正?”他微挑眉看向旁边始终一言不发的肖景予。
“于私心而言,臣希望林姑娘能留下,于国家而言,和亲,确实稳妥,加上林姑娘怀着敌国太子的子嗣,日后这孩子乃是有一半的大厉血脉。”
相当于大厉血脉的皇帝入了敌国皇权争夺之中,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肖景予冷静的可怕,他没有那么多细腻的心思,至少在此刻他这句话中规中矩,挑不出任何错处。
就连李丞相都跟着侧目,“肖司正所言极是。”
东方明宸唇角笑意不减,“既然如此,就问宝珍姑娘的意思,真也想知道,她是愿意不愿意。”
楚风灵脸色一变,陛下其实应该早就知道,宝珍是不乐意的,可陛下这般说,无疑是在讲不管林宝珍乐不乐意,但木已成舟,已经无路可走。
她的决策算不得什么,陛下愿意卖这个人情。
但就需要一个契机,陛下不愿被他人诟病
就想林宝珍自己。
主动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