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拧不过大腿,王世兴一脸不情愿地退出了书房。
王世兴退去后,王以禄则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内,靠在椅子上扶着额默默地想着心事。
过了一会儿,外面的丫鬟通报道:“老爷,徐大人到了。”
王以禄没有动弹,只是应了一声:“徐大人来了?快请。”
徐承业走进书房时,看见王以禄正闭着眼睛靠在书案后面的椅子上,一脸的帐然若失。
“大兄?”徐承业轻唤了一声。
徐承业与王以禄不仅仅是同乡,更是同村出身,是自小的玩伴,是以两人情同手足,向来以兄弟互称,王世兴见了徐承业也是要叫一声叔父的。
不过徐承业才学不及王以禄,一直没考上进士,只是个举人出身。
在明代,举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不过要等,等现任官死得多了,空缺多了,才有机会。但许多举人宁可屡试不中,考到胡子一大把,也不愿意去吏部报到,因为分给举子的官大多都是典史、主簿、教谕之类的八九品甚至不入流的小官,若是遇不到贵人,做到致仕都很难升到七品知县。
而进士哪怕只是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做官基本起步就是七品,就算任上一路政绩平平,混个五品致仕也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徐承业举人出生,此时也才五十多却已是从四品的陕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这中间王以禄自然是出力甚巨。
“嗯,嗣宗(徐承业字嗣宗)来了,坐吧。”王以禄依旧是闭着眼睛。
徐承业自己找了把椅子坐下了,关切地问道:“大兄可是在为贤侄昨晚翠微楼之宴的事烦心?”
“他做的混账事还少吗?昨晚那点事说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又丢了点面子罢了!”王以禄仍然是闭着眼睛,挥了挥手道。
“那大兄这是?”徐承业不解地开口问道。
“京城那边有消息了?”王以禄并没有回答徐承业,而是反问道。
“有!我今天来正是要向大兄禀报此事。”徐承业说着从袖中掏出两封信,道:“一封是我们的人带回来的消息,这封信我已经看过了;另一封...则是小阁老写给大兄的,说是私信,要您亲自看。”
王以禄终于睁开了眼睛,从椅子上坐了起来,约是沉默了几息,他才开口说道:“这两封信我就不看了,严世蕃那封信你也帮我看看吧,看完捡一些主要内容说给我听。”说着竟又是闭上了眼睛,在椅子上躺下了。
“可大兄...”徐承业正要劝,却被王以禄挥手阻止了:“严世蕃的私信——无非是一些斥责的话罢了,让你帮忙看,省的我闹心,也防止得真错过一些消息。”
“是,大兄。”徐承业应了一声,将信拆开慢慢看了起来。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
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大约是一盏茶的功夫,徐承业收起了信,提醒道:“看完了。”
“嗯,”王以禄应了一声,道:“说说都写了些什么吧,先说严世蕃那封信吧。”
“正如大兄所料,小阁老在信中没说别的,就是斥责了您一通,”徐承业斟酌地说道:“他说您...首鼠两端是没有好下场的。”
“首鼠两端?”王以禄闻言自嘲地笑了笑:“我要是首鼠两端能走到今天这步吗?”
王以禄顿了顿继续说道:“京城的消息呢?九月初一送的奏章,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也要到九月初六。今天才九月十二,算算时间,收到我送上去的奏章,内阁当天就议完了?”
说到这里,王以禄再次睁开眼,面容之上竟浮现了一丝紧张:“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奏章最终还是被淹了?”
“没出岔子,”徐承业连忙回道:“奏章当天早上就送到了内阁西苑值房徐阁老的手中,徐阁老随后将其送往严府,严阁老当即招了六部堂官和袁阁老议事,当天上午就把这赈灾法子议出来了。所以京城那边的消息才回的这么快。”
顿了顿,徐承业继续说道:“我们这边奏请免今年全省秋税,内阁已经批了,只待司礼监批红。而这赈灾的法子,内阁打算一共筹粮四百万石。”
“四百万石?”王以禄从椅子上坐了起来。
“是,其中直浙两省出三十万石,兵部出五十万石,工部出八十万石,户部出八十万石,最后一百六十万石则由巡盐御史鄢懋卿清厘江南盐税,用这盐税来筹。”徐承业对信中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此时有条不紊的回道。
“一百六十万石,几乎相当于陕西一年的税粮总额,”王以禄叹道:“这下我可把严阁老、小阁老和景修(指鄢懋卿,鄢懋卿字景修)得罪的狠了。”
“就算是筹了四百万石,这赈灾怕还是不够啊。”王以禄在书案上敲了敲,道:“之前藩臬司道各个衙门一起合计过,这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筹粮六百万石,这还差着两百万石呢。”
“是,徐阁老在议事也是这样说的,”徐承业接言道:“不过严阁老最后定了调子,除了明年开春要劳作的大口足量放粮,小口及大口其余时候一律只以一半的标准放粮。这样算四百万石粮也够了。”
提到严嵩,王以禄沉默了。就算是足量放粮,层层克扣,分到了百姓手中也只能勉强果腹,更何况是一半放粮?王以禄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后饿殍遍野的场景。
想了想,王以禄说道:“严阁老也是尽力了,剩下事的就是要我们想法子了。嗣宗,有几件事我需要你立刻去办。”
“是,大兄。”徐承业站起身来躬身应道。
王以禄也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第一件事,即日起严禁私自进行粮食买卖,所有粮食买卖必须在县衙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严防粮食流入那些士绅大户手里,士绅大户买粮一律以十倍市价!这件事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公文,你让布政使衙门也盖个章,十天内必须下发到各个县。”
“这...”徐承业惊讶看了王以禄一眼,这样一来可是要得罪不少人。但他也知道王以禄所说的是正理——
现在士绅大户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粮,如果不管控,一些见识短浅的农户肯定经不住诱惑卖粮给士绅,然后想着再以市价买粮(其实根本买不到了)。粮食这样就会集中到士绅大户手中,而届时饥荒一起,士绅们手中的粮食就能卖出十倍天价!
这是暴利!没人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