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执掌大明:从解元开始 > 第3章 严嵩、严世蕃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顺天府,这里靠近大明的北部边境,为大明两京十三省的两京之一。

大明的第三位皇帝成祖皇帝将本来位于南方应天府的京城迁到了这里,并立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明自太祖皇帝于应天府称帝开始,已立国近二百年,如今已经传至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早已不复太祖以及成祖之时的盛世气象。

嘉靖帝朱厚熜崇信方术,一心修道炼丹,妄求长生,自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之后便迁居西苑,不再上朝听政,并任用严嵩执掌内阁,迄今已二十年。

嘉靖帝迁居西苑之后,内阁的值房也随之迁到了西苑。今天是九月初六,在西苑内阁值房当值的是内阁次辅徐阶。

大明的奏章一般要先送通政司,再由通政司整理上交。而今天的内阁的西苑值房竟收到了一份违反规制,越过通政司直接送到内阁的奏报。

徐阶打开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份奏报的分量,以及上奏者越级上奏的缘由,当即不露声色,命书办立即将这份奏报转交到严嵩府邸。

内阁首辅严嵩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自从他年岁愈大之后,除了去西苑万寿宫觐见嘉靖皇帝之外,几乎从不到西苑内阁值房,而通政使罗龙文又是严嵩的心腹,因此以往各路奏章都是被通政司直接送往严嵩府邸,在严嵩家里议好了,再以内阁的名义转交司礼监批红,或者干脆把一些奏章淹了(既原疏掷回)。正如当时的传言:内阁不在宫里,而在严府。

这份由徐阶转交的奏章被送到严府之后第一时间到了严嵩之子严世蕃的手中。

严嵩毕竟年纪大了,因此事实上大部分奏章送到严府之后都是由严世蕃看后直接代父票拟,小部分才报于严嵩。是以严世蕃虽然只是工部侍郎,但却素有‘小阁老’之称。

严世蕃看完奏章之后,听闻奏章竟不是通政司送来的,而是徐阶看后转交的,当即勃然色变,怒气冲冲拿着这份奏章去见了他的父亲严嵩。

书房内,严嵩躺在靠椅上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严世蕃读着奏章: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臣王以禄谨奏:自今年八月十五以来,陕西所属的八府七十余县皆大雪不止,较之往岁提前两月有余。秋粮未熟,田野便已被雪遮盖,百姓之生计,似有颗粒无收之虞。臣等派人探查,百姓夏收之粮尚能维持两月,然两月之后,百姓恐将无粮以食。无粮则失民,失民则危国。故臣等奏请朝廷豁免今年陕西秋税,并亟谋赈灾之策。”

“陕西总督陈其学和左右布政使俱在奏章上署了名,”严世蕃读完奏章也不待严嵩回话,怒气冲冲地说道:

“就这样一份报灾的奏章有必要跳过通政司直接报给徐阶吗?我看他王以禄怕是失了自己的前程,想向徐阶示好,给自己留个退路!他也不想想他这个陕西巡抚的位置是怎么来的了!我们能将他扶上这个位置,也能让他滚蛋。爹,你给个话,我立刻让人弹劾他。”

也难怪严世蕃怒不可遏,自从嘉靖三十六年严嵩的义子工部尚书赵文华被黜暴毙后,嘉靖皇帝已经不再对严嵩那么信任了,而一向谨慎侍奉严嵩的内阁次辅徐阶也不安分起来,开始与严嵩明争暗斗。

而王以禄是严嵩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个时候他越级上奏的行为对严世蕃来说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背叛。

严嵩慢慢地睁开眼睛,不紧不慢地说道:“王以禄跟了我几十年了,当初曾铣被斩、夏言弃市,王以禄没少出力,倘若我们真的倒了,他该被清算还是要被清算,这一份奏章顶什么用?他这是怕你把这奏章给淹了,到时候陕西起了乱子就是他的责任。”

严世蕃是个聪明人,当即就回过神来:“好个王以禄!他故意让徐阶知道他上过奏章,现在陕西受灾倘若我们不管,到时候陕西乱了就是爹您的责任了!好算计啊!”

严嵩慢慢地从靠椅上坐了起来:“这个灾现在不想赈我们也得赈了,你差人去准备车轿,再去通知袁炜和各部堂官,立刻去西苑内阁值房议事。”

西苑内阁值房是嘉靖朝内阁议事票拟的场所,值房内,左右各摆着一条紫檀木长案,正中还有一个独立的书案。

严嵩坐在正中的书案后面,左边长案后坐着内阁次辅徐阶和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袁炜,而右边长案后则坐着剩余五部堂官。

严嵩开口说道:“奏章你们都看过了,陕西遭了灾,今天召大家一起就是要议出个赈灾的法子交给皇上圣裁。少湖(徐阶号少湖),你是次辅,你有什么想法先说。”

徐阶站了起来对严嵩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王以禄所奏请免今年陕西秋税,这是正理,应予批准。至于赈灾之策,陕西全省约有人口五百万[注1],陕西九十多个县有七十多个县遭了灾,受灾百姓按四百万来算,赈到明年夏收,至少需要筹粮六百万石。”

“我大明两京十三省加起来一年所收税粮不过二千六百万石,这六百万石可是我大明一年税粮的四分之一,想请教徐阁老这六百万是怎么算出来的?”

说话的是严世蕃,他虽只是工部左侍郎,但自赵文华被黜后,工部尚书之职一直空缺,严世蕃便以工部左侍郎衔掌工部尚书事,是以有资格列席议事。

“自然按大口每人每月食米3斗,小口食米1斗5升的标准来算,这是成化年间就定下的规矩。从今年十一月赈到明年五月,一个五口之家大口二人,小口三人,以此估算四百万灾民需粮588万石。”徐阶显然早有准备,此时不急不慢地回道。

“用不了那么多!”严世蕃斩钉截铁地说道:“先不说是不是会有八成的百姓受灾,就是这口粮标准也忒高了,这是成化年间赈济京师流民的标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只要不饿死百姓就成,我看筹三百万石粮就够了!”

严世蕃果然是个狠人,一开口就将赈济标准砍了一半。

-----------------

注1: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弘治四年(1491年)陕西布政司有人口391万,万历六年(1578年)陕西布政司有人口450万,但明史记载的人口数据一般认为除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数据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剩下的数据水分很大。

明史记载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人口为6069万,但据学者考证,一般普遍认为16世纪晚期明朝人口约为1.5亿,以此简单推算16世纪晚期陕西人口应在一千万左右。

此处可能会关系到后续情节,特此注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