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重生之我要从小浪到大 > 第6章 纯情的寡妇(上)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要做一个普通人,不穷也不富,不贵也不贱,不美也不丑,否则的话,就要吃更多的苦。”

走在这陌生的村子,陌生的街道,高小娥又想起父亲常说的这句话。

一个多月以来,她遭受了无数的冷眼和诽谤。

十里八乡的乡亲只要遇见她,个个目光如刀,舌头如箭,在她后背指指点点,说些不堪入耳的话,恨不得把她生吞活剥。

她不是第一次遭受这些,甚至有些司空见惯。

一切都要从祖辈说起。

本县人祖上大多是明朝初期从山西迁徙而来,高家最初也是寻常百姓,几代人攒下些产业,后世子孙读书举业,虽没出过进士高官,却也出了不少举人秀才。

到清末,时局动荡,家业不兴,高小娥的祖爷爷带着太爷爷行脚经商,贩布贩粮,历经无数凶险,每每赚了钱,就在家乡买房置地。

到民国,全村一两千亩地,大半都是她家的。

五十年前,战火烧到这片平原,她爷爷把一家老小安置在西部山里,独自回来守着田地祖宅,最终死在日寇的刺刀之下。

抗战胜利后,一家人从山里回来,两个伯伯欺负她父亲年纪小,瓜分了家产,只给了她父亲五亩地。

伯伯们作风不好,名声很差,几年后都被枪毙了。

而后父亲娶了隔壁村豆腐坊的女孩,家里分了三亩地。

父亲早就学会种地,成了一个地道农民,后来又被请去村里小学教书,母亲种地之余,就在家磨豆腐,二人日子过得不好不坏,生养了两个儿子。

高小娥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万幸活了下来,她打小聪明伶俐,乖巧懂事,深得父母喜欢,哥哥疼爱。

然而到二十多年前,一切猝然改变。

父亲哥哥脖子戴上铁牌子,被押着游街、上高台,被千夫所指,谩骂殴打,她和母亲被剃了头发,每天遭人吐口水。

哥哥们受不了屈辱,又害怕死在村子里,趁着一个黑夜,逃往南方。

父亲每次游街回来,擦掉血迹,掸去尘土,忍着疼痛教她读书识字,母亲则继续洗衣做饭、打扫屋子、缝缝补补、做针线、磨豆腐,他们不曾埋怨,不曾害怕,只是老老实实配合着所有人,默默承受一切。

她问父母:“为什么会这样呢?”

父亲说:“不为什么,人都是一样的,往上数一千年,祖祖辈辈,家家户户,出过好人也出过坏人,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享过福也吃过苦,不过是轮到咱们吃苦受罪了。”

母亲说:“一切都会过去的。”

父亲的淡然和母亲的坚强,让他们一家没有垮掉。

有赖于父母多年来的正派温良,不曾与人龃龉,乡亲们还算手下留情,没有把他们逼上绝路。

后来真如母亲所说,一切都过去了。

父亲依旧教书,母亲依旧磨豆腐。

只是对她来说,一切并没有真的过去。

从年幼到青春,她都屈辱地活着,同龄的女孩们咒骂她,男孩们丢石子打她,她不敢反抗,只能低着头跑开,装作服了怕了,满足那些孩子的成就感。

她是村里最好看最勤快的女孩,高挑白净,不管农活、针线,还是蒸馒头、磨豆腐,都称得上一把好手,可是到了年纪,没有人上门来说亲。

亲戚好心,给她介绍了县城的一个男生。

二人在亲戚家见面,那个男生长得英俊,斯斯文文,但是没有工作。

她觉得很好,男生对她也很有好感。

二人谈起恋爱,每天男生骑自行车十几里过来,她在村外的土路上等着。

见面以后,就在田间地头站着吹吹风,坐着说说话,有时候男生带她去城里逛逛,买些吃的,看看热闹。

约会完,男生送她回来,她从不让男生进村,只说:“我家成分不好,怕你挨打。”

男生笑笑说:“那你先走,我看着你。”

她就一步三回头地回家去。

等她身影消失,男生才转身骑车离去。

那是她的初恋。

男生和她父亲一样喜欢看书,算不上精明能干,但是对她温柔体贴,最重要的,男生对她尊重,不嫌弃她的出身,那是她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

汹涌而来的情愫冲击着她的内心,她想嫁给那个男生,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一个黄昏的时候,她主动对男生吐露心声。

男生沉思良久才说:“我有先天性心脏病,所以近处的姑娘没人和我好。”

她说:“我不嫌。”

男生说:“那我要是过几年就死了…”

她说:“有孩子我就养孩子,没孩子我跟你一起死。”

男生听后哭了,又笑了,拉起她的手紧紧握着,对着夕阳喊道:“我愿意娶高小娥。”

晚霞映照之下,平原村落,杨柳微风,一切都是那么明艳。

后来他们如愿结婚了。

丈夫不会挣钱,她就在城里开起了豆腐坊,每天做豆腐,卖豆腐,还要洗衣做饭,伺候公婆,为一家操劳。

丈夫身体不好,她从不让丈夫干活。

丈夫乐得清闲,或看书,或散步,在家里种些花花草草,晚上闲下来,就给她捏捏肩膀,揉揉腿,给她讲新闻,讲书里的故事,二人有说不完的话,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两年后生了闺女,公公婆婆不高兴,她恨自己不争气,执意要再生个儿子。

丈夫说:“闺女像你,很好!要是再生一个像我,可就毁了。”

她听了只觉得心酸。

又过了两年,丈夫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突犯心脏病死了,没受什么罪,也没有一句遗言。

她悲恸大哭,要不是舍不下闺女,她真恨不得跟丈夫一起去了。

料理完丧事,没过几天。

婆婆说:“你还年轻,再找个人家吧!”

小叔子一家同住一个院,丈夫在的时候还好,如今看她也不顺眼。

她说:“我是嫁过来的,男人没了,该走我会走,但是我要把闺女带走,我保证不给她改姓。”

婆婆说:“改不改你说了算。”

她听了又气又羞,让闺女给公公婆婆磕了一个头,就收拾东西,带着闺女回了娘家。

成了寡妇,父母替她难过,但是回来娘家,父母又很开心,大哥当年意外去世,二哥独自在南方闯荡,如今父母年纪大了,她撑起豆腐坊,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短短几年,仿佛翻天覆地。

当年欺负她的同龄人也都做了父母,以前的事很少再提,大家似乎都变得和气了,每天聊聊家长里短,说说衣食住行,最在乎的不过是种地赚钱,孩子上学什么的。

她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不停的有人上门说亲,她每每好言把媒人劝走。

村子里的闲汉没事就来豆腐坊,也不买豆腐,只说是串门,色眯眯地瞧她。

有些大龄光棍,在街上看见她,贱笑着打趣:“小娥,跟我过吧!”

她理也不理。

西边二十里,行州市郊的一个人家条件不错,差人过来说亲。

她也拒绝了。

母亲说:“你还年轻,再找个人家吧!”

她摇了摇头说:“我再也找不到那样好的男人了,我自己能养活孩子,女孩被人瞧不起,我不能给闺女找个后爹,找个后奶奶。”

母亲听了便不再提这事。

闺女上学后,为了多赚钱,她每天多做几板豆腐,家里留一半,母亲张罗卖,自己骑自行车驮着另一半,外出走街串巷,或者赶集去卖。

第一次去赶集,她提前占的位置被一个卖饼干的男人抢了,她当街跟对方吵起来。

卖饼干的理亏,开始耍无赖,骂她不要脸,骂她婊子,还把她的豆腐扔地上。

她攥着豆腐刀,跟那人理论,对骂。

那人混不吝,挺着身子说:“来,捅我!”

她被逼着步步后退。

一个卖水果的兄弟看不惯,帮她出头骂了卖饼干的,还撸着袖子想要动手。

卖饼干的见卖水果的身材高大,就灰溜溜走了。

旁人们都在议论,卖水果的满不在乎,对众人喊道:“大家乡里乡亲的,出来做买卖,谁也别欺负人。”

众人都附和:“说的在理。”

卖水果的帮她收拾了豆腐,支好摊子,就回自己水果摊上去了。

她切了一块豆腐,给卖水果的送去道谢,卖水果的不肯收,她执意要给,卖水果就包了几个苹果塞她手里。

二人随便聊了几句,她得知卖水果的叫田向阳,温牌村的。

就这么认识了,也没多想,后来赶集常遇到,无非打个招呼,换点东西,破个零钱啥的。

赶集还好,遇到庙会,总有十几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成群结伙上街招摇,随手拿摊子上的东西不给钱,午后喝了酒,必定打几场架,还有个别猖狂的,见了年轻好看的妇女就言语不尊重。

还好豆腐卖的快,她一般不到晌午就收摊回家了。

有回庙会,到晌午没卖完,后晌来了个醉汉,乱动她的豆腐,嘴上还调戏她,她紧紧攥着豆腐刀,破口大骂。

醉汉笑得更加放肆,言语更加不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