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孟九生的后悔
清河县。
街道上很热闹,聚集了童生考试的考生和家长。
童生考试第一天上午考试,第二天上午就出成绩,所以有从村子里来的人都不会回去,而是等发布完成绩再走。
因为清河县来了很多的书生,所以教坊司的生意也很好。
有钱没钱的都会去教坊司里看表演。
教坊司为了迎合书生们,也免费大酬宾。只看不摸,可以免费。
教坊司里人挤人,无非是看美女跳舞,再就是互相比诗。
“李兄,这次你应该能考取童生的位置,毕竟你上次考了十一名,只差一名就可以考中。”
“哎,客气客气,这一次的题难,我没什么把握,倒是你写的第一首诗,明显比我的好,你肯定能进童生。”
书生们一边看表演,一边互相吹捧着。
“快看,快看,是明月姑娘。”
“明月姑娘啊,她可是儒家八品了!这是清河县儒家修为最高的吧。”
“不愧是明月姑娘啊,果然黑白。”
明月出场以后,书生们的目光都停留在了她的身上。
一舞结束,明月姑娘顿了个万福:“今夜我们以诗会友,诗写的好的,可以与我彻底畅谈。”
书生们一阵骚动,终于等到了白嫖的时候。
每年的童生考试,教坊司都会有这个节目。节目的内容就是比诗,比试赢的人可以与花魁共度良宵。
共度良宵是其次,最重要的免费!
至于比诗的题目都是固定不变的,历年的题目就是童生考试的题目。
所以每年童生考试的前一夜,前十名在教坊司就能看出来是谁。
今年的题目是夜色下的江海。
考生们都会来比诗,这些诗写在一起,大家互相对答案,看谁写的好。
书生们开始些诗,不一会儿,数百首诗摆在了教坊司里。
明月和书生们开始挑选写的好诗。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大部分的诗都被排除,只剩下了二十首诗。
接下来,就是要从二十首诗中选出第一首。
那些没被选上的人已经开始有人散场了。
首先是没有了一亲芳泽的机会,再就是童生考试也失败了。被选出来的二十首诗明显比自己更好,于是那些选不上的人已经开始离开了。
不多时,教坊司里就少了一半的人。
教坊司舞台中间,二十首诗的主人上台,大家互相恭维着。
“看来童生的前十名就会从这二十人里产生。”
“是啊,这二十人里就是前十名了。”
书生们纷纷点头,他们心里都知道童生考试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的。
虽然有操作空间,但是你写的诗必须要差不多才行。
诗差的太多还被选为前十名是会引起民愤耳朵。
“我看未必,前十名里,有一个人已经定了!但是那个人不在这。”
“什么意思?有人写的诗很好吗?”
“就是,什么意思啊?他要是写的诗很好,能进前十名,为什么不来这里呢?”
“我也听说了,今年有人已经预定了一个童生的名额,只不过这个人并不是写诗有多好,他还是一个镖师。”
“我也听说了,这人只写了第一题,第二题根本就看不懂,但是他会是童生。”
书生们窃窃私语,他们知道有人已经锁定了一个童生的名额。
书生们互相交流消息,很快就把事情的全貌恢复了出来。
“原来如此,是郡守的儿子在秘境里遇到了危险,有个小镖师愿意去救他,但是镖师的条件是让自己当童生。”
“这事靠谱吗?就是路县令也没这个权利吧?”
“嗨,你没见孟儒也在吗?这可是孟儒点头的。”
书生们拼凑出了故事的原貌。
“什么东西,一个镖师竟然也能考童生,而且他题都没写完。”
“就是,就是,这让我们这些寒窗苦读的人怎么办?”
书生们义愤填膺,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不行,我们必须去抗争。”
“对,我们必须去抗争。”
有人占了一个童生的名额,这对于舞台中间的二十个人来说最有影响,因为周平占得是他们中的名额。
很可能有一个人因为周平而当不上童生。
台上的二十个人开始逐渐的激动起来,他们越说越起劲,已经不在意谁能得到第一,然后一亲芳泽了,他们要去县衙阻止那个小镖师占据童生名额。
“镖师,童生考试。”明月有点懵,她没想到今晚竟然是一个不眠之夜。
想到镖师的一瞬间,明月就想到了周平。
明月看着群情激愤的书生们,暗暗祈祷:“希望不是周平吧。”
宅院里,范十一、小青、柳如烟和何云卿正在打桥牌。
“范公子,每年的今夜教坊司里都很热闹,里面有清河县所有的书生,你怎么不去凑热闹呢?”何云卿说道。
范十一摇了摇头,她在清河县已经一年多了,但饭能写诗的人她都见过。
只不过这些人没什么才华也就算了,更没什么意思。
语气跟清河县的书生应酬,还不如跟何云卿打桥牌呢。
范十一这些天对何云卿很有兴趣,何云卿不像教坊司的姑娘,也不像清河县一些大户人家的姑娘。
无论是教坊司的姑娘还是大户人家的姑娘都上赶着要跟范十一在一起,有的甚至想给范十一下药求生孩子。
何云卿对范十一不咸不淡,这倒是激发了范十一的求胜心。
“嗨,教坊司里的姑娘哪有何姑娘好呢?”范十一趁着摸牌间隙,趁机摸着何云卿的手,“啧啧,这清河县,哪怕是明月姑娘的手都没何姑娘滑溜呢。”
何云卿不知道面前的是一个女人,她巧妙的抽出了手:“范公子说笑了。”
何云卿知道范十一的身份显赫,正常的女子或许都会倒贴,但是何云卿不一样,她人间清醒,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京都中那么多的豪门美女,范十一却依旧独身。何云卿知道自己比不上那些女人,所以也没必要对范十一上心。
一旁的柳如烟转开话题:“周平也是,进什么秘境,考什么童生,在清河县带着不挺好的吗?”何云卿听到秘境两字,也问道:“范公子,秘境很危险吗?”
小青一边逗小白,一边没好气的说道:“秘境里已经死了上千人了,就是八品都死了上百个了,你说危险不危险。”
范十一皱眉道:“周平是一个谨慎的人,按说他不愿意进秘境,也不知道对方开出了什么条件,周平竟然愿意进秘境。”
“条件?”何云卿微微一愣,她听说了一些小道消息,“我听说,周平愿意进秘境,是因为监考的孟儒承诺给他一个童生的身份。”
“什么?”范十一一紧张,把手里的桥牌捏成了碎片,“他竟然是为了这个!”
“为了什么?”柳如烟和何云卿同时问道。
范十一说道:“我告诉他,只要考取童生,就可以进入京城书院读书。”
“如果他靠作弊的手段当上了第一,那么还是别让他进书院了。”小青幻化出一个桥牌,“接着玩。”
范十一看着手中的新牌,微微皱眉。他以前不愿意去京城书院,可是现在却愿意去了。
范十一猜测周平绝对不是因为名利才去京城书院的。
“难道有什么危机,所以周平才愿意去京城吗?”范十一想着,什么样的危机,竟然让周平进到危险的秘境当中去。
“去京城有什么好,在清河县多好啊。”柳如烟感慨道。
何云卿却说道:“还是去京城好,京城的机会更多。”
何云卿的想法跟柳如烟不一样,她觉得如果周平进了京城,他的身价必然水长船高,而且有了书院的背景,那么何家的药铺生意就没人敢觊觎了。
何云卿希望周平这个靠山能越来越厉害!她偷偷看了看自己的娘亲,何云卿知道周平没跟她发生关系。
何云卿的内心很复杂,她既希望周平跟柳如烟有关系,有希望两人没什么关系。
“小姐,不好了。”袁工跑进来,脸上还带着汗。
何云卿皱眉道:“什么不好了?”
袁工刚才准备下班回家,路上碰到了闹事的书生们,他们堵在县衙,要求路县令给个说法。
袁工打听了情况,发现竟然与周平有关。
“糟了,激起民愤了。”范十一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了这个地步。
书生们闹事的情况很严重,大魏很重视,如果大魏派人来查,定然会查到周平。
按照以往的惯例,如果是考试作弊舞弊,会被剥夺读书人的身份,还会下牢狱。
周平的情况有些不同他只是做了交易,但是本质上来说,还是作弊了。
只不过有的人舞弊靠的是钱,有的人舞弊靠的是别的什么东西,但是都是做了交易,作弊了。
何云卿同样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没想到转瞬间情况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如果周平真是因为作弊进到了牢狱中,恐怕对何家也是灭顶之灾。何家早就跟周平荣辱与共了。
“范公子”
“我去县衙看看。”
县衙中,路县令和孟九生同样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没想到事情竟然泄露了,而且还激起了民愤。
童生考试的舞弊是官场中墨守成规的东西,即便是老百姓也默认。
但是前提是不能做的太差劲。
民愤一旦激起,路县令和孟九生或许不会下牢房,但是两人的名誉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路县令的官位可能不保,孟九生或许以后都不会出去见人了。
“哎,倒地谁把消息散落出去的。”路县令咆哮道,“王城,去给我查,看谁走漏了消息,我要把他剥皮抽骨。”
王城一脸的苦涩,周平这件事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怎么查?
孟九生嘴角苦涩。他后悔来清河县看热闹了。
本来像这种监考的事情,书院随便来个六品五品都行,可是孟九生听说清河县有秘境,所以就来看热闹了,没想到竟然摊上这种事。
孟九生是三品,而且是大魏乾州城的书院院长。
作弊的事情暴露出去,对孟九生的生命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他的声誉影响很大。
民愤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孟九生就没脸面当书院院长,更美脸面在儒家这个圈子里混了。
儒家最看重的就是脸面。
孟九生后悔不已:“我就不该来这里。”
“孟儒,你确实不该来这里。”范十一进到了衙门里,她对着孟九生轻轻一掰。
两人也是熟识,毕竟孟九生经常去京城书院,范十一也见过他。
孟九生轻轻摆了摆手,他有些心累。
“范兄,你来了。”陈抄也每走,他一直跟着孟九生和路县令在进行排名。
其实排名已经准备好了,九个清河县的书生再加上周平。只不过没想到竟然激起了民愤。
路县令看着范十一,不觉眼前一亮。范十一温润如玉,见到她的人都想跟她交朋友。
路县令来清河县早就听说过范十一的大名,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见过。他没想到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了范十一。
只不过现在这节骨眼,书生们都快重进县衙了,路县令也没心思结交范十一了。
路县令道:“范公子可是为了民愤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对策?”
路县令说完,孟九生也看向了他,希望范十一能给出一个好的办法。
范十一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不知道当时什么情况。”
陈抄说道:“当时是这样的.”
陈抄把吴老三找周平进秘境的事情说了一遍。
范十一听完,微微松了一口气。
孟九生和路县令看到范十一这个表情还以为范十一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贤侄,可有什么好的对策,孟叔这张老脸全靠你了。”孟九生还以为范十一有办法摆平民愤。
范十一纸扇轻摇:“我还以为周平是跟你们做交易舞弊了,没想到是你们跟周平做交易了。”
范十一听陈抄说了事情的过程,她才明白原来并不是周平提出的交易条件,而是路县令等人提出的条件。
也就是说周平构不成舞弊罪,毕竟是路县令开出的条件。
周平没作弊!
如果是这样的话,范十一能保下周平。
孟九生、路县令和陈抄都明白了范十一的意思,感情范十一根本不是来处理民愤的,她就是来保周平的。
“贤侄,你.”孟九生没想到范十一竟然是来帮周平的,他没想到两人的关系竟然这么好!
孟九生、路县令一下子陷入了绝望。范十一等于说把舞弊的锅甩给了两个人。
“大人!不好了,书生们冲进县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