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其他 >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 第437~438章 赚了最大一笔钱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250包鼓鼓囊囊的麻袋。

每袋120斤,共计3万斤小米,静静的摞在库房里,散发出阵阵粮食特有的清香...

叶小川通过仓库大门上的小门,只身钻进库房里面。

仔细顶好门。

钻到仓库里,叶小川随后盯着那些麻袋包,运起意念...

整整一大摞装满了粮食的麻袋,瞬间便没了踪影。

好像刚才那一摞麻袋,根本就没存在过似的...

一跺麻袋是10层,每一袋麻袋里面装着120斤小米,这么高高的一摞,总共才1200斤而已。

这对于叶小川高达3000kg的意念力来说,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搬完一摞又一摞。

直到把整个仓库里搬得干干净净,前前后后,也没用的了10分钟...

稍等片刻。

将麻袋全部放进柜子里增重、改良了小米的品质之后。

随后叶小川再度运气意念,又将250包粮食,给完完整整的搬了出来。

至于多余出来的那45000斤小米?

叶小川只搬出来5000斤,用于眼前急需应付的支出。

而剩余的4万斤散装小米,则把它全部存在柜组里。

打算等以后,需要再次给杜家庄那些乡亲们发放粮食的时候,再拿出来就是了。

反正用意念力,将这些粮食搬进搬出的,轻松的很!

根本就不费劲。

把粮食摞好之后。

叶小川又将这些散装的小米,用意念力将它转移到一墙之隔的“粮食出库仓”。

‘收入仓’这边,归自个儿管。

没经过叶小川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进入这個仓库。

而‘出库仓’那边的事。

则归阿姿负责。

将这些散装小米放进‘出库仓’,叶小川是打算等下午放工之后,再派人去通知那些杜家庄的乡亲们。

让他们各自提着粮袋子,过来找阿姿给他们分粮。

杜家庄这些乡亲们所分到的粮食。

一部分会留在工地上,供他们自己吃。

如果嫌光吃小米饭,不太顺口的话,他们还可以打发人,把这些小米拿到鸽子身上上去。

换成黄米、玉米面之类的。

由于小米价格更贵。

真要拿去换成玉米面、黄米或是全麦粉的话。

还能多换一些粮食回来呢!

除去他们自己吃的粮食。

其余的部分,则会找人捎回杜家庄去,好用来接济他们家里的人...那边缺粮的情况,已经特别严重了。

而还留在杜家庄里那些老弱病残,全都眼巴巴的盼着这点粮食,好续命呢!

忙完这些。

叶小川随手解开其中一条麻袋上的打包绳。

伸手从里面抓出一把小米,仔细看了看...里面除了有少许杂质、小砂子,谷子皮屑之外。

这些经过改良后的小米,比起刚刚收割下来的时候,气味还要更为清香好几倍!

不仅闻着味道正。

而且这些小米色泽光亮纯正,黄灿灿的、粒粒饱满。

绝对属于超一级好小米啊,放眼整个陕北,恐怕真找不出能与之匹敌的好米了!

让人一看就心生喜悦,爱不释手....

而这一切,还得归功于那个神奇的柜子...实在是太厉害了!

有了神奇的柜组加持。

这些小米比起没有增重、没有改良之前的话...两者之间的品质,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没得比!

把手中的小米丢回麻袋,拍拍手。

白白赚了45000斤粮食的叶小川,不由心情大好...这是自己重生一世过来这么久了,所挣到的最大一笔原始资金啊!

只可惜...这些粮食,目前自个还真不想把它拿去变现。而是打算用一种非常稳妥、非常隐蔽的方式。

将它洗上那么一洗...

然后再转着圈子的、将它变成现金,回流到自个儿的兜里。

不过。

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得等时机成熟了才好弄,反正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得慢慢来。

收拾收拾心情,叶小川随后转身出了仓库,仔细锁好门。

顾不上刚才动用意念力太多,而身体稍稍显的有点疲惫。

叶小川跑到卫生室工地,找到那位卫生局重新派来的驻点干部。

要求对方除了留下施工技术员、监理员之外。

其余的像那些什么砌砖匠人、腻子工,钢筋工,负责架模子的木工。

还有负责和砂浆的小工、搭脚手架什么的,全部都打发掉!

——那些匠人,他们属于国营、或是集体建筑队。

其中有些人是有编制,有固定工资的正式职工。

剩余的那些、临时招募而来的农民工,则都是些关系户...在这个时期,因为工作机会极度稀缺。

别说在工地上去搬砖,需要有点过硬关系才进得去了。

就连脂米县城里,各个单位的门房老头、环卫系统上的清洁工、掏粪工...

随便你拉住其中一位问问,他们哪一个不是有点关系、有点靠山的?

反正在这个时期的人,他们脑子里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但凡能去国家单位里,谋得一份活干,能有工资可拿。

再怎么着。

也比在农村里挣工分,不知要强多少倍不是?

因为有了剪刀差的客观存在。

所以在这个时期,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巨大鸿沟、工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

那是客观存在、真还不是吹出来的...

反正由于那些建筑队的人,其中有些是有编制的职工,旱涝保收。

而有些则是关系户。

但凡公家单位的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已经被他们给包圆了!

活儿多的,干都干不完。

因此这些人即便不来帮着修建三十里铺的卫生室,他们也不会缺活干、更不可能挨饿。

叶小川哪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而等到这些人撤场。

杜家庄的那些汉子们,就正好能趁机替补上来。

这样一来。

也好让他们挣一份比起种地、比起修建堤坝高多了的工钱。

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口粮标准高,工钱也高。

要知道。

建筑队里的工作岗位,按照这个时期的相关规定,建筑队里无论干什么样的工种。

只要是在工地上干活的人,全都被有关部门,定性为“重体力劳动者”。

而在这个时期。

无论是干部、职工,还是汽车驾驶员,不管是焊工车工还是营业员。

他们都是被详详细细地分了很多档、分了很多级的。

不同的档,不同的级别,会对应不同的待遇。

像建筑工这种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口粮标准是一个月45斤。

而至于说工资吧?

那得根据不同的工种,去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管的很严,分的很细的!

但不管怎么说。

让杜家庄的汉子们过来干这些活,能赚到手的工钱,肯定要比在山沟沟里修建水坝,要高6、7倍。

不但工钱高。

而且还不会引起三十里铺庄子其他社员们的妒忌。

——人家这些工钱,是由脂米县卫生局全额支付,和三十里铺没半毛钱关系。

这倒不是叶小川占了公家便宜。

反正卫生局请那些国营的、或者是集体的,建筑施工队过来干活。

他不照样还得付工钱?

就像那位新来的卫生局驻点干部,他所说的:没关系的,小川同志,你用谁来帮着盖房子?

咱不管。

只要不损害到我单位的形象,不让公家利益遭受损失。

其他的事,一切都好说好商量!

咱单位,反正是付工钱请人干活,只要工程质量有保证,不耽搁工程进度。

其他的...没嘛哒!

看看...多好的公家干部啊!

既能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又还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要是前任驻点干部老寇,他能有人家一半的觉悟和应变能力?

那还何至于。

闹到把他自个儿给吓得在,躺病床上插着导尿管、吃饭拉屎都得人伺候?

更倒霉催的是:等他病好了,县里肯定还会给他一个大大的处分...

估计不是下放农村劳动。

就是以一名卫生系统普通职工的身份,最终被派到某个偏僻的公社卫生院,就那么慢慢熬到退休...

而老寇一旦没了干部身份,退休工资就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等以后老寇生病了,要想再像别的干部那样,住进好一点的干部病房?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儿,想甚好事哩?

只怕他连上那个楼层的资格都没有...

谢过卫生局的驻点干部。

叶小川让杜小雨,赶紧跑回三十里铺。

让她到水利工地上去,把那种会砌砖、会刮腻子灰,会打水泥地皮的人通通给叫来。

来的人,不要怕多!

反正卫生室早点盖好,也能早点换战场...

等他们把这边工地上的活干完,估计三十里铺大队那边,也应该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工作了。

而等到三十里铺的春耕工作完成。

他们杜家庄子那些坡地,估计也该播种了...

更何况。

在‘原新利民饭店’那边,还有不少工程需要继续施工。

而通过盖卫生室,正好能锻炼出一支、业务技能相对比较熟练的建筑施工队伍。

到时候。

再把这些熟练一些的匠人,统统给拉过去、抓紧搞那边的工程就是了!

这就好比铁锁连舟,一环扣一环。

反正,有的是活给他们干!

处置好了修建卫生室的事情。

叶小川正准备回办公室...在自个儿的办公室里,刚刚装好了一部电话。

而叶小川正是想回办公室,往海咛南阳公社邮电所打个电话,请他们那边派人,去张海丽家一趟。

请邮电局的工作人员。

转告张海丽的父亲张国兴:让他半小时之后,给自己回个电话,有事情需要商量商量...

刚走到沐晴沐娜两姐妹摆摊的地方。

沐晴凑近叶小川,低声问了一句,“小川哥,上次,我跟你说的代销店的事...?”

“哦,前天我骑着自行车去脂米县城,找了一下县供销社社主任。”

叶小川回道,“当时梁主任说。

考虑到三十里铺饭店这边,人流量确实还不错,广大群众、以及南来北往的广大旅客同志们,确实有各种各样的购买需求。

所以设立一家代销店,县供销社这边...没问题!是肯定会同意的。

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代销点而已,根本用不着县级供销社出面。

他直接打个电话,让官庄公社的供销社点对点的考察一下,就可以帮我解决掉的。”

“真的?那就太好了!”

沐晴双眼放光,“那...到底啥时候才能解决呀?”

“这...嘿嘿。”

叶小川挠头,“这两天我不是忙嘛,要不这样,我现在就骑着自行车,跑一趟官庄供销社...?”

“还是别!”

沐晴心疼叶小川跑来跑去太辛苦,赶紧拽着叶小川的袖子不让去。

正说着呢!

却见身后广场上地皮微微颤动,一辆老旧的、似乎浑身都快散架的‘北京吉普’车。

颤颤悠悠地开了过来。

看那架势。

这辆吉普车,本来是准备停到靠近饭店围墙外的、那处停车专用区域停靠。

但叶小川分明听见车上有人喊了一句,“小朱啊,停停停...就在这里刹一脚。”

“嘎吱——”

吉普车缓缓停下,卷起淡淡黄沙一股股...

“谁呀这是?”

沐娜撅嘴,“好乞人憎,哽多辉...”

一边说着,沐娜赶紧一边用抹布擦拭掉落在她开水摊子上的灰尘。

“说的个甚?”

腋窝下夹着公文包,皮鞋擦的锃亮,身穿四个兜干部服的县供销社主任,刚一下车。

兜头迎接他的,便是一阵听也听不懂的鸟语花香...

直把他惊讶的瞪大个眼!

“叶知青同志啊,这位小姑娘,应该不是本地的吧?她说的是个啥?”

“哟,原来是主任您大驾光临啊?”

叶小川迎上前去,双手紧握县供销社主任的手使劲摇晃,“这小姑娘说‘好大的光辉’。

意思就是:

肯定是有大干部来了,而且还是送好消息来了...要不然,咱们这里,怎么突然光辉笼罩?”

“哦,原来是这样啊。”

供销社主任微微一笑,“她们这些南方人说话,可真有意思...跟山上的鸟叫似的。”

主任的话,立马招来旁边忙着擦拭开水摊的沐娜,当场怒怼过来一个大大的白眼!

外带心中腹诽:你才鸟叫,你全家都会鸟叫!

而且还是头上,连毛也没几根那种秃头鸟叫...‘刮刮刮’!

沐娜在心中,使劲‘祝福’有点谢顶的供销社主任。

而对此浑然不知的他。

伸手从胳膊窝下取出公文包,从中抽出一张纸递给叶小川,“看看,嗳...小川同志啊,你倒是看看嘛!”

接过来一看。

原来却是一张,用红色油墨印刷的正式文件。

只见上面印着:

《脂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75(第057)号文》。

——这分明是他们县供销社的内部文件,拿来给自个儿这个外人,看个毛啊?

忍着心中的疑惑。

叶小川再仔细看看文件的内容,随即,忍不住眉头一皱!

麻蛋...让人安安生生的过几天清静日子,不行?

非得天天跑三十里铺来打馊主意...当这里是唐僧肉吗?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来吧!

咱得让你们知道:三十里铺这唐僧,可不仅仅只会碎碎念。

惹毛了的话!

贫僧,也是略懂一些拳脚的...

———第438章———

《一家独大供销社》

《脂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文件》

办公室发(1975)第:057号

————————————

【xxx指示:大力推广“新仓经验”,与农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热情服务,保障供给】

俞林专区脂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关于印发

脂米县三十里铺大队申请设立“供销联合社三十里铺综合门市”的回复函

县供销联合社人事办、采供办、物资计划调运办、财务办:

鉴于官庄公社下属三十里铺生产大队,向我社递交增设‘三十里铺饭店综合门市’一事。

经我社调研办、信息采集办、供应与采购办同志现场调研,集体研究论证。

报请脂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办公室,请求批复同意新设该处综合门市。

现经县社领导集体研究决定:该项目切身可行,现责成你部门积极协调落实为要。

——脂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

1975.2.21

看完这份县供销社,同意在三十里铺饭店设立一间“综合门市”的批复、并责成供销社相关办公室积极落实的文件。

叶小川一声不吭。

将文件递还给县供销社主任,随后转身便走!

一个字儿都没说...

“哎你这位同志,咋了么这是?”

站在县供销社主任身侧的、一位大腹便便的干部,伸手朝着空气抓了抓...

一脸的不满,“这生产队的同志,咋解就这么个做派?甚态度咧...”

县供销社,要想在三十里铺饭店这里设立一间综合门市。

那就必须得找地盘盖房子。

如果综合门市门口的进出通道,不是太好的话。

那还得由当地的生产队干部出面,协调一下地皮、组织社员把道路给拓宽等等。

做生意嘛,肯定得盖上几间门市、仓库,职工宿舍啥的。

交通还得方便些才行。

而要想做到这些。

那就必须得当地的生产队干部出面,好好与县供销社的同志沟通沟通,协商处理一应相关事宜。

而刚才县主任坐着车。

原本是要去当地生产队干部的办公室谈事,结果半路就刹住了?

因此。

站在县供销社主任身边的那位干部,一下子就能猜到了:

眼前这位年轻后生,应该就是三十里铺当地的生产队干部。

相邀不如巧遇。

这不,人家堂堂县供销社主任不惜下贤礼士,半道停车相谈。

这...这咋还走了呢?

“真是的...现在的基层干部,个头不大大,势倒是拿的不小...跑什么呀?”

那位供销社干部嘀咕几句。

“主任,要不我们还是直接去官庄公社,找那位新上任的公社主任,让他过来协调处理吧?”

县供销社主任微微一笑。

“呵呵...你说的是,刚刚调来的那位苟主任吧?

我听说这位苟主任,时不时会来三十里铺饭店,和同事们一起打平伙、会餐。”

“让苟主任来吃个饭...能行。但要让他去找这位叶同志谈事儿?我看还是算了吧!”

县供销社主任脸上的笑容很平淡。

判断不出来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老李啊,你也是刚从佳县供销社,平级借调到我县的新同志。

有很多情况,恐怕你还不太了解...尤其三十里铺大队这边,真还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走走走,在这里站着也不是个事,咱到叶知青同志的办公室去谈谈。”

“哟,原来这位叶同志,还是个插队知青啊?”

那位老李有点意外,“难怪!这些从城里来的年轻后生,哎...”

老李的言语之中含义复杂,充满了不屑...

“你还先别哎。”

夹着公文包,一边往前走。

县供销社主任一边低声道,“待会儿到了办公室,我建议老李同志你啊,多看多听少说话...”

???

老李一愣!

啥话嘛这是?

当我是刚顶替他老子的班、刚刚参加工作那种愣头青?

咋解就这么没头没脑的、莫名其妙教训我几句?

我好歹也是平调过来,目前只是个供销社副主任...但单位上谁不知道:一旦等我熟悉了这边的情况之后。

老辛你就得挪挪窝,把位置腾出来。

到时候,咱就是堂堂脂米县供销社主任了!

好你个老辛!

咱俩是平级的好不好?你大大的,有啥资格这么教训我...

还让老子‘多看、多听,少说话’?

老辛你咋不嘱咐我,手上还得拿个小本本,装作认认真真的在那里作记录啊?

麻蛋...跟个职场老师傅,教训毛头小子似的...

忍着心中的强烈不满,供销社副主任老李心不甘、情不愿的,跟在老辛的屁股后面。

二人来到叶小川的办公室。

一进门。

只见叶小川,正在使劲摇动电话机的摇把“呜呜呜——”的!

指指办公桌对面的凳子,叶小川没吭声,只是示意一正一副两位供销社的主任,自个儿找地方坐。

看那派头。

跟上级领导,对待前来请示事情的下属似的...

整的老李心里的不满情绪,立马又增加了几分!

连握手问好、寒暄打招呼什么的都没有,那就更别指望有什么茶水伺候了...

“喂,接线员同志吗?麻烦你接一下江浙省,海咛市南阳公社邮电局营业部门市电话。”

这个时期的摇把子电话,并不是后来的那种程控电话。

全都得靠电话另一头的人工接线员,全程手搓。

她得不停的将话筒插头,在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插孔当中抽出来、插进去。

要是本县之内的电话,那倒还好办。

那些接线员小姑娘,一个个的...记忆力强大的吓人!

只要是本县各行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所有的电话插孔,这些接线员全都牢记于心。

往往电话这头刚说了句‘喂,帮我接一下县物资局’。

只怕话音还没落地...

那边的插孔,立马就插好了。

但像叶小川这种国内长途,那就麻烦了!

得由脂米县邮电局的接线员,先接通江浙省的总机,然后再由那边来一层一层地往下转接...

耐心不好的人,光是在等待接线的过程当中,估计都得崩溃!

哪有后世打电话这么方便?

“喂,南阳公社邮电局吗?嗳同志您好!”

电话里杂音整了半天,好不容易等到电话接通。

只听叶小川开口道,“我这边有件事想麻烦你一下,你们邮电局能不能在有空闲时间的时候。

请哪位同志跑一趟张氏别苑,让那位叫张国兴的同志,让他给我这边回个电话?”

电话那头,叽里咕噜一阵鸟语。

声音糯糯的、软软的,想来接电话的是一位年轻姑娘。

江浙姑娘个人素养高,脾气好。

像叶小川打电话过去,请她们给张国兴捎话这种麻烦事儿?

要是搁在男女脾气,全都普遍不太好的陕北的话...

只怕那边,会直接来一句“你谁哩,我尿你呀”!

但人家江南水乡的姑娘...就尿!

这不,电话那头,那位不知名的姑娘还挺好说话的,人家居然干干脆脆的答应下了...

挂上电话。

叶小川自顾自落座。

然后就那么坐在椅子上,左抽屉抽开看看,把右抽屉抽开瞅瞅...

也不知道究竟在找个啥东西?

“咳咳!”

县供销社主任老辛干咳一声,“叶知青同志啊,首先呢,莪得感谢你一声。

感谢你上次给我们带回来的海带,那质量,确实还不错!

含水率不高,价格还低...这可给我们县供销社,增添了很是亮眼的一笔业绩呀!”

“哦。”

叶小川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你个龟儿子的,还记得我给你捎了几万斤海带?

还知道我没赚你的钱啊?

那你现在跟我办的事,那叫人事?

哦...我们三十里铺大队,苦心经营这么久。

才好不容易将这座废弃学校一带,给打造成了一个热热闹闹、人流如织的繁华所在。

心想着:既然这里每天的人流量这么大,那就顺带开个代销店。

一来呢。

能满足广大乘客,和那些货车驾驶员、押车员,以及时常在这里摆摊的各路神仙鬼怪。

他们的日常所需。

另一个呢,也好满足沐晴‘想开一家、相当于属于她自己的小店’的心愿。

如今倒好!

开店的事儿确实是有眉目了,而且还是远超代销店规模的、那种‘供销社综合门市’。

在这个时期的供销社,它的店的等级大致是这样子划分的:

最最小的那种,叫代销点。

这种代销点很小、很简陋,卖的商品种类很少。

甚至有些时候,代销点的负责人还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下乡,爬山涉水,走家串户的去卖货。

【参见电影《红色背篓》】

比代销点大一点的,叫代销店。

以上两种、供销社开办在农村里的小商店,他们的负责人都不是在编职工。

身份依旧还是农民。

这些代销点、代销店的负责人是没工资的。

左右不过靠赚取一点微薄的差价,作为他们的日常收入而已。

而比代销点和代销店更大的,就是这次县供销社,批准同意新设的“综合门市”了。

而比综合门市级别更高的,那就是“百货大楼”这种全品类的商场了。

像这种综合门市。

它权限更大,能从县供销社库房拿出来的货,商品种类会更多。

不仅包括日常村里那种小店,所卖的散酒散盐、陈醋散装豆瓣酱,煤油火柴、肥皂香皂。

手电筒干电池,头痛粉小儿安之类的。

而且综合门市。

往往还会卖日用百货、纺织品针织品,擦脸油护肤霜,镜子搪瓷盆...

而这些东西,往往在村级代销点里,是买不到的。

因为这些工业制品牵涉到工业券,还有一些专用的供应凭证。

所以管控更为严格。

因此,像这种综合门市,所卖的商品种类更为丰富。

但与此同时。

因为需要更为严厉的管控,所以这种门市的负责人,一般都是由供销社直接派正式职工过来担任。

如此一来。

开办在三十里铺饭店这家综合门市,还和沐晴有啥关系??

甚至和三十里铺大队,也没有半毛钱关系...综合门市上的生意好了歹了,关这边毛事!

反正到了最后,半个蹦子的好处都捞不着...

辛辛苦苦闹半天,原来却是与人做嫁衣?

这种事,叶小川咋可能会干?

所以。

哪怕这次县供销社主任老辛,他亲自前来,叶小川也是对他爱理不理。

纯粹就是把他给晾在一边,只当空气!

见眼前这后生,不理睬老辛。

立功心切、给予展示自己办事能力的老李。

悠悠开口了,“同志,我们县供销社准备在你们三十里铺饭店这一带,开一家综合门市,这事啊...请你大力配合一下。”

“哦。”

叶小川淡淡应了一声,低着头,依旧在抽屉里面搜寻...

“首先,我观察了一下你们饭店的地形地貌。”

老李开口道,“我认为啊,把这综合门市开在你们饭店的围墙、与广场的交界处,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个选址。

开在那里,既能截留来来往往的班车乘客。

和前来住宿、就餐的驾驶员同志,方便他们顺手买上点东西。”

老李分析的头头是道。

“与此同时,由于综合门市的仓库和营业厅,又是位于围墙后面。

这样一来,综合门市里的财产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哎我说同志,你到底有没有听我在说?”

叶小川头也不抬的回一句,

“我听着呢,请领导继续下达重要指示。”

县级供销社的副主任,他的级别啊,不会比一个公社主任低。

而且由于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

供销社的实权干部,他们手握各种物资的调度、供应以及销售大权。

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的话。

在化肥种子这一块,供销社那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所以。

身为脂米县、供销社副主任的老李,他在叶小川这个区区大队仓库保管员面前。

无论是从身份和地位,还是社会影响力,还是人脉方面来讲。

肯定是保持着碾压式的、绝对优势的。

于是。

有点倨傲、很有优越感的老李幽幽开口道,“哈哈哈,言重了言重了!指示嘛...倒谈不上。

这位同志啊,现在我要求你对我们的工作,提供大力配合...”

这下子!

一直对眼前二人不理不睬的叶小川,猛的抬起头!

“如果,我说...‘不’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