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欣怡陷入了回忆中,她是青山小学的老师,部队子女一般都是去这所学校,还有周边几个村子里的孩子上学也是来这里。
苏欣怡教过李青和李兰,两个女孩都是瘦巴巴的,眼睛很大。她们抬眼看着你的时候,总让人忍不住心里怜惜。
当初苏欣怡能那么为杜秋菊出头,也是因为这两个女孩的缘故,她想帮帮这两个女孩的母亲,让她们母女三人的日子好过点。
可她实在没想到,杜秋菊在看到她男人到了现场后,立马转变了态度,变成一副她是受苏欣怡胁迫来找婆婆的样子。
苏欣怡当时就生了气,既气杜秋菊的背刺,又气自己不长脑子,被别人这么利用。对着杜秋菊毫不留情地质问现在她装成这样是什么意思。
可杜秋菊却说她只是在她面前说了说自己的委屈,她又没有让苏欣怡来家里大闹一通。
好,好一个大闹一通,苏欣怡当时就跑回了家,发誓不再跟杜秋菊说一句话。俩人以后也确实没再来往过。
后来,那个叫李兰的小姑娘跑到苏欣怡面前道了谢,她说谢谢苏老师为她和姐姐做的,以后她和姐姐就不在这边的小学上学了,要去老家那边上学。
李青是家里的老大,当时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杜秋菊就哄着这么一个孩子,在她身上花费的时间多,她受杜秋菊的影响也深一些。
但是李兰是家里的老二,有她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个孩子了,她又是个女孩,所以杜秋菊并没有在她身上多花精力。
因此,李兰性格更多的是受她父亲李军的影响,她知道是她娘做的不对,伤了苏老师的心。她也知道苏老师是为了她和姐姐,才跑去她家为她们说话的。
让两个孩子回老家,其实是李军的主意。
一开始没有虎子的时候,他的两个女儿在家里虽说不受宠,但也能说得过去。无非就是要帮家里干点活什么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孩子干家务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有了虎子以后,他媳妇和老娘都变了。只想着宠虎子,完全不在乎家里的两个女娃,到后来甚至变成处处看她们不顺眼。
那一次,李兰哭着跟李军说她和姐姐在家吃不饱,奶和娘在爹去军营后总是吵架,不论是谁吵输了,都会拿她和姐姐撒气。
她们说饿,换来的就是一句饿什么饿,女娃吃那么多干啥!
李兰哭的很伤心,她对着李军说出了她和姐姐在家的现状。
至于她姐姐李青,被她娘杜秋菊教育的,真的觉得自己不用吃那么多饭,要省下来给弟弟虎子吃。
但是李兰不听姐姐的,她觉得姐姐就是傻了。
李军知道两个闺女在家的遭遇后,很生气。他当然也喜欢虎子,但他也不能让他闺女过这样的生活。
他那次在家里发了很大的火,他娘和他媳妇确实安生了一段日子,可是很快又故态复萌。
李军对他媳妇还能多教育几句,可他怎么教自己这个老娘呢?他一开口老娘就一副他大不孝的样子,逼得李军满腔的话只能咽回肚中。
后来,李军想过了,他在家的时候媳妇和老娘对俩闺女都挺好。可是他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军营里的,他没办法一直在家看着两个人不斗气。
他找到李兰,跟李兰商量了一下让她们姐妹俩回老家,李兰欣然答应。
在这里,不仅仅是要帮着干活,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她和姐姐每天都压力很大,生怕奶和娘又干起来了。
所以李兰故意惹了她娘和她奶生气了一次,俩人要把李兰赶出家去,让她在外面反省一下。
李兰就小声嘟囔了一声,我要跟爷告状,让他喊你俩回去。
李兰的这句话仿佛一道灵光一样注入了李大娘和杜嫂子的脑海里。对啊!可以让这俩丫头回乡下啊!
于是杜嫂子就想了整整一天,她在想找个什么借口把俩孩子放到乡下。
等到李军那天回家后,她就试探着跟李军说,家里只有公公一个人,太孤单了,不如让两个丫头回家陪陪她爷。
她以为要费很多口舌自己男人才能同意,没想到李军一听就答应了。
很快两个女儿就被送回了老家,跟着爷爷一起生活。李军每个月都要往老家寄钱,就说是要给他爹寄养老钱。
李大娘和杜嫂子一听,也不能拦着儿子给他爹寄养老钱啊。
杜嫂子一开始确实很烦自己这两个女儿,因为她在娘家就是一直这么被教育的,女娃没啥用,家里还得靠儿子。
所以她看到两个女儿,就会想起她一下子生了两个闺女的挫败经历,让她心里很不痛快。她是真的想把两个女儿送到乡下,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她俩真的走了以后,家务活基本上全落到了杜嫂子身上,每个月李军还要给家里寄钱,她们这边的花销也缩减了。
她又想让两个闺女回来,没想到当初跟自己男人说让两个闺女回乡下,自己男人答应的很痛快。
现在想让孩子回来,自己男人反而不同意了,说就让俩孩子在家陪着他爹,替他尽孝。
李青李兰离开家属院后,苏欣怡再也不跟杜秋菊说一句话了。倒是当初跟着杜秋菊一起认识的周来弟,苏欣怡还和她一直来往着。
现在杜嫂子又把主意打到了时安安身上,可惜时安安没入局。
其实按照杜嫂子本来的想法,她没想这么快就跟时安安说这些事,她想着再和时安安多交往一段时间,多熟悉熟悉。
可是那天李军回家后,吃饭的时候提起靳嘉快要离开这里了,言语间很是羡慕靳嘉的晋升速度。
靳嘉要转去独立团的事不是秘密,早就已经开始准备相关手续,转接组织关系了。
至于全军比武大赛,那是靳嘉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论他是不是冠军,他都会去独立团。
杜秋菊一听心里着急起来,她还没有等来时安安为她发声呢,怎么就要走了?
李军是个孝顺的,心里对待他爹娘很是看重,所以杜秋菊就不愿意在他面前说婆婆的不好。但她和婆婆实在是不对付,她就想着让别人替自己出头,把她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时安安是她非常满意的一个人选,如果时安安能像苏欣怡那样,那婆婆肯定会退步。
时安安嘴上功夫那么厉害,上次她收拾陈翠华那事,家属院里都知道。这一次帮帮自己不行吗,明明就是几句话的事,她们不是朋友吗?自己当初还是主动去给她送菜,难道时安安忘了吗?
可惜时安安是个听不懂她意思的,她只能自己放出去点家里的事,装作不经意间让婆婆的老姐妹听到了。
那老姐妹听了以后就跟李大娘说了,李大娘当时误以为是时安安传出去的,这才有了前面李大娘去找时安安那一出。
时安安听苏欣怡说了她之前和杜嫂子的事,心下了然,怪不得那天杜秋菊看到苏欣怡后就没了笑模样。
上一次时安安和陈翠华之间闹得动静很大,可以说是满家属院皆知,但是时安安并没有放在心上。
这一次时安安和杜嫂子之间没有激烈争吵,倒是在时安安心里引起一丝波澜。
她也想过要和这个第一个上门的军嫂当朋友来着,哪怕不是无话不说的密友,也可以当作是一起上山的同伴或朋友。
不过那都是这件事没发生以前了,时安安从不为别人的错误内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