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望后,声名渐起的苏易水还是一如往常开始他的读书生涯,他的生辰也快到了。
八月二十一。
因着今天是苏易水的生辰,杨玉娘特意在前一天就给饭馆老主顾们打了招呼,今天要休息一天。
苏易水本不打算耽误学业,但是黄氏觉着这是他们家第一次好好的给苏易水过生辰,故而也让他给学堂郑秀才告了假,休沐一天。
本来苏易水打算做个生日蛋糕,他自己也想吃了,趁这个机会可以做一个,只是做生日蛋糕需要用到烤炉,现在临时定做也来不及了,就放弃了这个心思。
但是可以做点其他的糕点,替代生日蛋糕。
苏易水也早早的起来,和杨玉娘一起布置起了家里的装饰,买了几个新的灯笼高高挂起,特意还为苏易水做了一身新衣裳。
中午的时候,黄氏特意给苏易水做了一碗长寿面,益州这边的习俗就是要吃碗长寿面,福气长长久久。
然后再拿出染红了外皮的熟鸡蛋,在苏易水身上滚了几圈,送走晦气,迎来新岁的福气和好运。
滚完以后把鸡蛋在苏易水头上磕一下,砰的一声,鸡蛋壳就碎了。
“一下就磕开了,开窍了!我们乖孙就是聪明!”
磕鸡蛋叫做开窍,如果一下就能磕开,说明这个人聪明。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的一些小习俗,各个地方都有所不同。
如果读书人来解释,可能就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远古时名叫简狄之妇外出游玩时遇到一枚燕卵,吞服后怀孕,生出“契”。
后来“契”成了殷商的始祖。契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所以后世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他那样优秀,于是就送燕子蛋给生育孩子的人们表示祝福,可燕子蛋不好找,就用鸡蛋代替了。
红鸡蛋滚完后,苏易水穿上了新衣服,八岁的他已经虽略显稚嫩,但面容清俊,眉清目秀,加之读书以来养成的书卷气,好一个风度翩翩的小少年。
“苏苏!”门外传来陈祁急切的声音,“你过生日居然不告诉我,还是从郑秀才那里才知道的!”
“还好,紧赶慢赶算是赶上了。”
开始的时候,陈府陈柬之只是觉得苏易水聪慧,是个读书的苗子,所以陈祁和苏易水相处甚好他也乐见其成。
自从中秋夜宴上,苏易水的光芒开始展露无疑的时候,陈老有意无意的也让陈祁多和苏易水结交。虽然此举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功利了,但是时代如此,宦海沉浮多年能全身而退的陈老更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是呀是呀,同窗一场,你都不知会一声!真不够意思!”朱文也来了。
“上次中秋宴会一别,本想着找机会和苏小兄弟结识一番,奈何院试在即,时间紧任务重!”钱慕风笑着说道。
“不请自来,不胜叨扰。在下游学各地,也想领略一番益州农园之风光。”谢少虞文质彬彬的气质拿捏的很足。
“谢兄客气了。”
“而且也不着急,生日宴放在了晚上呢!也不能叫宴,就是家里人一起聚聚。有朋自远方来,也是欢迎之至。”苏易水淡笑道。
“嘿嘿,我这肚子都空着呢,就等着来你们家吃席了!”
“你这红鸡蛋给我垫吧垫吧,沾沾你的才气!”陈祁毫不客气的拿过苏易水手中磕破了的鸡蛋,剥开剩下的鸡蛋壳一口吞了。
“小心噎着!”苏易水苦笑道,这陈祁还是一如既往的虎,这鸡蛋也能一口闷的。
陈祁腮帮子鼓鼓的,“无事无事,这样吃才最有感觉......咳咳......给我倒点水!咳咳......”
旁边的方婆子见状,赶紧从端来一杯茶水递给了陈祁,笑着说道:“呵呵呵,这公子哥可真有趣。”
“习惯就好了。”苏易水扶了扶额头。
原本苏家只打算在家里好好热闹热闹的,没曾想苏易水的同窗们来了,原准备的食材虽然也勉强够,但是这不是招待之礼,黄氏只得吩咐苏明强到县城再割点肉了。其余的蔬菜什么的,他们农户家里最不缺,地里挖起来就是,吃的就是一个新鲜。
“这边请。”
苏易水带着他们到了书房。为了苏易水能够有个好的环境读书,苏家也是把家里都翻新了一遍,腾出一间最宽敞的房间作为书房,方便苏易水读书写字。虽然他几乎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堂以及县城里的铺子度过,但是老宅还是给他留了一间。
“苏小公子,上次中秋得见千古佳作,我可是心痒难耐,正值生辰好时节,不知可有佳作?”谢少虞一开口便是诗词,真可谓是把游学的学字贯彻到底了。
“谢公子叫我易水便是。”
“易水,那咱也不生分了,唤我少虞吧。”谢少虞笑了笑,好看的桃花眼微眯,配合上温润如玉的气质,还好苏易水是个男孩子,这身好皮囊换了谁谁不迷糊啊。难道谢家都出美男子?谢县令虽不复少年般阳光爽朗,但确是稳重贵气、丰神挺秀。
“对啊,易水,良辰吉日,何不吟诗一首?”钱慕风看热闹不嫌事大。
“害,慕风兄折煞小弟了,哪能张口就来呢!”
“苏苏,你就谦虚了不是,就凭你那明月几时有,我就不信你没有库存,就算没有库存随便来一个那不也是佳作!嘿嘿嘿”陈祁在旁边附和,“况且,你那词,被老头子拿去了,让他拿出来看看都不肯,真是扫兴极了。”
“新菊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铜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乳虎啸谷,我辈少年时。”
“好一个我辈少年时!”谢少虞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已是秀才的他此次外出游学,也是因为读书无所精进,便到处游学,增长见闻。
“还得是你!”陈祁很是配合的竖起了大拇指。
......
四人在互相探讨中度过了一个下午的宝贵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分享了彼此的见解、经验和学识,使得苏易水受益匪浅。毕竟,他们在读书上比他早很多,并且拥有卓越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