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考的事情暂告一段后,今年的秋收也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易水!”朱文从马车里探出个头大声喊道,“走了!”
苏易水刚在店里忙完,朱文就到了食为天的门口。上车后,便缓缓朝着小河村驶去。
天空湛蓝,游离的白云像羊群一样飘浮,微风拂过田野,稻谷在金黄色的阳光下沙沙作响,宛如一波波金色海浪。
“虽然每次都会去家里的农庄巡视,但是每每看到这金黄色的稻田还是很开心!”朱文坐在马车外说道。
小河村。
田地里的庄稼,一看就是丰收年,稻穗一串串的都把稻杆给压弯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苏家人也忙着地里的秋收。
苏易水看向田里稻穗低垂,谷子饱满,开心道:“这年景好,我们老百姓也能多吃几顿饱饭。”
自从苏易水开始读书以来,基本少有下田,不禁感叹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不愧是你,出口便能成诗!”朱文举起大拇指赞叹道。
苏易水不经意间做了一回文抄公,但确实是有感而想到这一句。
到了苏家的田地附近,苏达富带着一家人正忙着割稻子,虽然是秋分但天气还在炎热,汗水随着脸颊一滴滴的流到地里。
朱文带着包袱从车上下来,看着赶车的人道:“富贵叔,你就送到这里,先回去吧!”
蓝布衣裳的驾车老头道:“那文哥儿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然家里老夫人可会担心了。”这次朱文独自到农村来待几天,都是磨了他祖母好久才答应的。
朱文飞快的点头说道:“知道了,让祖母不必担心,过几天你来接我就是。”
苏易水两人看着马车远去,便径直去了地里,还好两人早换了方便的短打。
“易哥儿,你放假了?”苏达富边割稻谷边说道,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
“嗯,爷爷,学堂放秋收假,回来帮忙!”
朱文上前一步,喊了声:“苏爷爷好,我叫朱文,是易水的同窗。”
苏达富看着朱文白白嫩嫩的样子,虽然换了短打,但是富贵人家的气质和书卷气确是一眼看出来的,这小少年也不像是能干活的样子,来村里干啥嘞。
苏易水看出爷爷的疑惑,转头对朱文说道:“来都来了,快干活吧。爷爷,我们来帮忙!”
“呃.......”苏达富想了想道,“那好吧,我用镰刀收割,你们就把我割好的稻谷给搬到那边推起来。然后在后面捡掉落的谷穗。”
苏易水对于跟在屁股后面捡谷子这件事可谓是驾轻就熟,从小就是这个活儿。
“好嘞!”两人齐声应道。
“你把包袱放在那边大树下面,我家的凉茶也在那里,放好了就过来开始干活吧。”苏达富也不是个多话的人,家里地多人少,还得赶着把稻谷收回来,不然下雨烂在地里可要心疼死。
苏易水两人一起忙活,刚开始朱文还激情满满,到后面日头逐渐大了起来,晒得满脸通红,汗水一颗颗往下掉。
朱文摇了摇头说道:“易水啊,我不行了,我去休息会!”
“行,那你去喝口凉茶,别中暑气了!”苏易水虽然比朱文要好些,但大半年没有干过农活,搬谷子跑来跑去也是气喘吁吁。
苏达富见状说道:“你也去阴凉处歇会儿吧!”
苏易水也不是个逞强的性子,便跟着朱文的脚步去了大树底下。
“真是农家少闲月呀,这种地可是真的辛苦。”朱文感叹道。
两人休息了一阵后便又咬牙开始忙活,趁着日头好,把割下来的稻谷放到晒谷场那边,准备打谷子。
此时的晒谷场已经有不少的村民开始打谷子了,这时候还在使用很费力的方式,放一个打谷桶,用手抓住稻谷的根茎,用力拍打在打谷桶内,实现把稻谷和稻草分离。
苏易水顿时想起来拍古代戏的时候,用到的碾谷机和碾米机,虽然也是人工操作,但是比起这种方式可省力多了。
说干就干,当晚苏易水便拿出纸笔,照着记忆中的模样开始画碾谷机的大致结构的图纸。
琢磨了半宿,修修改改,苏易水终于大功告成,只是可行性如何只能先找木匠把碾谷机做出来后拿去试试才知道了。
第二天,苏易水便和苏家众人说了这件事。
“碾谷机?真有那么方便?”苏达富高兴的问道,毕竟他干了一辈子农活,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打谷子的,也没有琢磨过其他方法。但是如果能加快收谷子的进度,那也是极好的。
“是的,爷爷,但是成不成还得等碾谷机做出来后才知道。”苏易水也不敢打包票,毕竟他上学的时候也只是个文科生,对于农事更是一窍不通,还好他演戏的时候有过相关的剧本,也在农民伯伯那里请教过碾谷机的用法,这才能慢慢琢磨出图纸来。
“那行,那你去找赵木匠研究研究,如果能成功,那对于整个村子都是好事!”
“好嘞!”苏易水兴高采烈的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朱文虽说写字读书不太行,但画画确是颇有天赋,本来苏易水的图纸画的只能看出个形状,可能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什么意思。
在朱文看到苏易水神神叨叨的画些奇怪的东西后,便感兴趣的一起研究了起来,这幅比较标准的图纸还是朱文画的。
“你急啥!我还没吃完呢!”朱文虽然对碾谷机挺感兴趣的,如果做成了他也与有荣焉,但是此时还是填饱肚子未大。
“吃吃吃,这事情比吃重要多了,没有农户种地,你吃啥,快走吧!”苏易水催促道。
“行行行,你说的都有理。”朱文不情不愿的站起来,苏易水拉着他就出了门去往赵木匠家里。
赵木匠家。
“这是?”赵木匠深深被苏易水拿过来的图纸吸引了,“结构精巧,环环相扣,感觉这样做可以省力不少!”
赵木匠不愧是这附近十里八乡较为出名的木匠了,连县城都有人专门找他做木工活儿,通过图纸便能看得出碾谷机的一些核心功能和构造。
“赵伯,这是碾谷机,用来打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