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科幻 > 影帝穿越后的科举之路 > 第41章 笔墨纸砚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喜欢看热闹的苏明轩,立马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

“这是郑公的论语注释啊!”

“还真是!郑公已经退下来很多年了,市面上他注解的论语就算是拓本也可遇不可求哇!”

“这注解真是眼光独到,深入浅出,让人启发颇深啊!”一个围观的人赞叹道。

“这也是我费了好大力气才搞了这一本。”掌柜颇为自豪的说道。

“掌柜的,这注解卖不卖,我出五十两!”

“五十两你就想买郑公的注解?莫不是搞笑吧,我出一百两!”另一人反驳道。

“我出一百五十两!”

“一百八十两!”

......

不大的书斋瞬间变成了一个拍卖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竞价的也络绎不绝。毕竟郑公可是官至内阁首辅,官拜太傅,当年科举也是状元及第的大神级别的人物。

“真是有辱斯文,郑公之注解怎是这些黄白之物可以衡量的!”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一边摇头一边走了过去。苏易水感觉这大叔应该是坐在柠檬树下了。

争到最后,这本注解被人以四百两收入囊中。苏易水不得不感叹这个华阳县富贵之人竟如此奢侈。

苏达富也感叹道:“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四百两银子有多少呢!都够买三百亩良田了!”

“三位需要买点什么?买书还是纸笔,咱们文墨斋物品齐全,价格公道,绝对童叟无欺。”伙计走了过来问道。

苏易水心里默默吐槽,一个拓本被炒到四百两,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真品,还说价格公道......

“我们要买砚台、毛笔和几刀纸,你介绍一下吧。”苏明轩抢先开口道。

“好嘞!”

“这是端砚,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一口气即可研墨。”伙计指着雕刻精美的砚台说道。

“这个是红丝砚,由上好的红丝石雕成,质地细腻温润,发墨性能好,研磨的墨汁细腻如油,护毫功效明显。”伙计拿起一块石质赤黄,纹理如刷丝的砚台说道。然而顿了顿继续道:“只是这价格嘛,比端砚高了许多。”

“有没有瓦砚或者澄泥砚?”苏易水及时打住了伙计继续介绍下去,他看着红丝砚也是心痒难耐,但是奈何囊中羞涩。

“有的,瓦砚五十文,澄泥砚八十文。”伙计瞬间泄了气,虽然他从不看不起任何人,也不通过衣着来判断客人,因为以前吃过亏。

“最便宜的墨条呢?”

“最便宜的是三十文。”

“那就要瓦砚吧,墨条也带上,另外小哥你们有没有便宜的纸?”苏易水基本上都挑便宜的买,现在刚开始读书,用太好的也是浪费。

“我们店里刚来了一批纸张,正适合蒙学用,能用好久呢!价格也十分实惠,书院先生或者是私塾夫子布置的学业,都可以用这种纸。”

“价格呢?”

“一刀三百文!这可是最便宜的了!”伙计连忙解释道,生怕苏易水他们觉得他价格卖贵了,“你也可以问问旁边这位小公子,他应该知道价格的,不会坑你的。”

苏明轩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苏易水家中情况,故而没有开口说话。

“太贵了,小哥有没有再便宜点的,我也是才刚读书,也就练练字,用不着那么好的纸!”

“这...我只能去问问掌柜,上个月进货的时候,有一批保存不当蛀了虫,掌柜说折价卖,但是已经卖出去许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伙计便跑过去询问掌柜去了。

“掌柜说了,还剩下一些,一刀本来三百文的现在一百八十文,用来练字最好不过了。”伙计很快便回来给苏易水说了价格,“当然,如果做学问的话还是需要好点的纸张。”

“狗蛋,要不我们还是买稍微好点的吧?”苏达富对这么懂事的苏易水很是心疼。

“不用,爷爷,我就是练字,不用花那冤枉钱,等后面要用到好的纸张我再问爷爷要钱买!”

伙计还是想要劝劝,至少也买一点稍微好点的纸,但是苏易水不吃这套,直接买了一刀一百八十文的。

犹豫了一小会儿,苏达富还是选择买最便宜的,“就买一百八十文的,来一刀吧。尽量给我们挑好点的。”

“行,我们存货不多了,你们只要一刀的话,后面再来可能就没有了。”店里伙计虽然没有推销成功贵的纸,但量上他还是想要再争取争取的。

“那来三刀吧!”苏达富咬咬牙说道,这三刀一下子就去了五百多文。

“小哥,我们买了这么多东西,能不能送咱们一支笔啊。”苏易水才想起来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居然能忘记第一的笔!

“送不了!送不了!咱们这最便宜的笔是用兔毛做的,也要三十文呢!”

店小二看苏易水他们买的多,便又说道:“只能多送你几张纸了,您看成不?”

“成,那你把兔毛笔也包上,给我们多送几张纸啊,下次还来你这里买!”

“好嘞,马上给您包好,承惠六钱五十文!”

苏达富掏了钱带着买好的东西出了文墨斋,他想过读书费钱,可没想到这简直是烧钱,买的还是有瑕疵的,不然更贵,怪不得绝大多数农家都承受不起读书的费用。这些银钱如果放在往日,都够全家人舒舒服服过小半年的好日子了。

但是苏达富不知道的是,还没有买书,因为今天没有问。如果苏达富知道书的价格,必定眼睛都要掉到地上。

苏家除了种地,女眷偶尔也有刺绣织布补贴家用,尤其杨玉娘的绣工在县城也是卖得起价钱的。算上自家种出来的粮食,一家五口人一年吃喝嚼用也就花个二两银子。

怪不得小叔爷家这么宽的地,次子还在城里做账房,小叔爷自己也开着启蒙学堂,这么多年也就供养了两个读书人。

苏达富小心的把笔墨纸砚放好,这可是金疙瘩,花了半两还多的银子呢。

“狗蛋啊,你可要好好读书,这可花了咱家小半年的收入了。”

苏易水有预想到这个时代读书费钱,但还是低估了这花钱的速度,怪不得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这门槛已经隔绝了大部分人了吧。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