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现代言情 > 灵泉空间:穿成农家娇女我逆袭了 > 第14章:去处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吃完糖,三人满足的拍了拍小手。

恰好不远处,被囚着的大东西开始蛄蛹乱动起来。

倒惹得三人,有些后怕地不敢靠近。

还是许庆贺这个小家伙胆子比其他两人要大些,只稍微瑟缩了几下。

便昂起他的小脑袋,雄赳赳气昂昂的踏着小步子过去了。

虽见有人终于过去处理这等可怕的冷血动物。

但林娇娇作为比他们两个小屁孩,还大十数岁的成年人。

肯定不敢独自让他们去处理了。

便急步走了过去,把许庆贺拦在自己的后面。

又悄摸地从地上捡了一根枯枝,把关押黑蛇的竹编笼子给打开了一个豁口,让它能从里面爬出来。

随后又急忙的拉起身后的两个小孩,远离了是非之地。

终于在看着拖着那黑色躯体的长虫慢慢爬远后,林娇娇才彻底的卸下心防。

刚巧这时陈家婶婶,也从里头买完豆腐出来。

与她一道出来的,还有拴着襜围的许阿奶,并不时用湿着的双手在上面磨蹭,擦干。

显然是刚刚才装了豆腐出来。

李翠花看见他们,一脸笑意的招呼一声:“玩够了,就回去做饭吃了。”

“家里的人还等着用豆腐呢。”

听到招呼声,林娇娇赶忙牵起小弟的手紧随其后,一边还应着:“翠花婶婶,就来。”

而被她拉扯着往前走的林知秋,则不停的把头往后撇,想要再与他的小伙伴说些什么。

但他的二姐姐却不等他了,小知秋便只好大声的朝后头的许庆贺说道:“等会儿吃完饭了,我再过来找你玩。”

许庆贺闻言也扯着嗓子回应了一声:“好,我就在家等你。”

“我们一会儿去捉蚂蚱斗蛐蛐儿。”

两小子隔得老远了,话音才渐渐落停安静下来。

直惹的前头扯着林知秋走的林娇娇,无言以对的翻着白眼。

心想:你俩在这搞啥生离死别的戏码啊,又不是说等下不允许你们见面。

有必要这样遥遥相望吗?

但前头拎着豆腐篮子走着的李翠花,却忍不住笑意的说闹了两句:

“知秋这孩子,我瞧着性子就挺活乏的,也与许阿奶家的孙儿许庆贺性情相投,倒是难得的缘分了。”

“也不打架斗殴,也能玩到一块不计较,离得近也当安心些。”

“正巧这几日你们家要建房子,大人们活计多,管不了你们。”

“娇娇你就多看顾一点你弟弟,让你爹娘和你大哥哥他们也省省心。”

说着又想起了刚才那一茬儿,便又提到:“这周围你们也没个熟悉的人玩耍,便就空闲时,去找许庆贺玩吧。”

听到陈家婶婶这样说,也知晓这样做是怕他们两个小孩在家呆着无聊。

索性便给他们找了去处,打发打发时间。

正好许阿奶一个人在家,又要做豆腐,又要照看孙儿的,也挺累乏的。

便支了两个小儿去,三人玩闹成一团,也就不怕他们到处乱跑了。

反正都待在院子里玩耍,安全的很。

等进了自家院子,到了灶屋,李翠花正好看见苗采荷在给青豇豆焯水。

便放下手里装着豆腐的篮子,和她说起了刚才心想的事。

也当安了人爹娘的心,不至于太过担忧。

两人一边做饭,一边说着话,苗采荷越听越觉得这个事成,便与李翠花一拍即合,把这事给定了。

反正许阿奶那边肯定是极乐意的,毕竟有人能陪她孙儿玩耍。

又是周遭知根知底的人家,也不怕会带坏性子,她自己也清闲了不少。

还能留时间多做几块豆腐,换做银钱呢。

而苗采荷心里却想着,他们初到这源溪村,本来也不认识这村里的人。

他们都不认识,更何谈说底下的两个小儿呢?

便想着让他们出去多玩耍玩耍,结交结交朋友。

以后肯定是要在这源溪村多待上好几十年的。

现在开始慢慢熟悉这村里的一切,也算是对他们有好处。

还有另一个打算便是,皮孩子老在自己跟前晃悠,平白无故的添了乱。

又没有多的时间去照看他们,还不如打发了去,到隔壁玩耍。

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和婶子话话家常,了解了解这源溪村的风俗习气,和他们以前待的荒北之地有啥不一样?

正好学道学道,免得后日搬迁之喜时,出了洋相,惹来笑话就不好了。

院子里玩闹的两人,可不知道他们的娘亲苗采荷已经把他们后几日的安排,都已经定好了。

只当突自的玩耍笑闹着,当个单纯、不谙世事的稚童。

待到午时一刻左右,终于听到院外响起的脚步声,还有汉子们絮絮叨叨的讲述接下来的房屋搭建事宜。

现在地基的坑已经挖好了,做支撑搭架的木桩也支楞好了。

又往里添了半置的泥浆,和从河边捡来的石卵子,全部倒了进去。

如今只需要抹平等晒干即可,后面就可以在其上搭建房屋的基本构造。

原林荣生本是想着,盖一间大的泥土混着茅草的房子。

但后来又一想,这不是冬日要来了吗。

紧靠着这泥土混着茅草的房子,哪能挨得过这冷酷寒凉的严冬呢?

便趁着晚上躺在炕铺上暖和的时候,同媳妇儿苗采荷商量了一下。

觉得人住的屋子,还是改用造价比较高又耐寒的青砖来铺盖,顶头用流水性好的瓦片。

虽是多花了翻了不止一倍的价钱,但好歹是自己住的屋,肯定要往日后长远的打算想想。

又不是只住三五两载这样的,还可以将就一下。

不过旁的,比如灶屋、柴房、禽畜牲口等的棚子,只需要用次一点的材料就可以了。

最简单的也不过是,用乡下农人常用的木头制成的方板匣子。

把挖来的半湿半干的泥土,直接放置在里边,拍打定型,然后脱模放在撒了干土的地面上。

只等着晾晒干透就可以使用了。

而这等材料也最省工省事,不用花银钱自己就可以制作,但坚固性和防水性就稍差一点。

比不得用青砖来铺盖的房屋,那么坚固可靠。

但也不会太差就是了。

毕竟乡下人的房屋,大多都是如此建成的。

只需要每年抽点时间仔细检查,看有无漏雨透风的地方,再重新填补上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