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光他们离开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楼上川崎一郎的房间里的窗帘被打开了一个角,一副望远镜静静地盯着他的车队。
川崎一郎是荷兰籍日裔,川崎的爷爷是商人,当时不少日本人利用政策漏洞成功入籍荷兰,川崎的爷爷就是其中一个。这群日本人在荷兰扎根后相互抱团,互相扶持,因此至今没有被同化。川崎成长过程中一直被灌输自己是日本人的思想。长大后的川崎一郎成功进入荷兰政府工作,也就是这个时候,日本的情报组织找到他,吸收他加入日本的情报组织,来到印尼群岛后,川崎一郎的任务就是利用寻机给明国添乱,阻碍明国的发展。这次暴乱本来是一个很普通的交通事故,一个华裔不小心开车撞死了一个印尼人,就这么简单。但是经过他有意识的引导之后,成为了种族矛盾的纠纷。华裔在印尼一直遵纪守法,这在印尼人眼中就是懦弱的表现,于是就爆发了这次暴动事件,印尼人大肆砍杀明国华人华侨。而本来想要制止暴乱的雅加达警局在川崎一郎的暗示下并没有采取行动。川崎一郎当然知道这样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日本的情报机关已经给予川崎承诺,事成之后会安排他假死,然后送回国内,并且给川崎一笔根本花不完的财富。所以川崎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看到靳光的车队缓缓离去,一个荒唐而又可怕的想法出现在川崎一郎的脑海中。川崎走到电话旁摇起了电话“我是川崎一郎……”
靳光的车队在路上缓慢行驶,路上众多倒地的尸体,破碎的物品都需要司机小心翼翼的躲避。来自大明的外交专用车采用全防弹设计,厚重的车身使得汽车自重比较大,汽车行驶过程中非常平稳。
靳光始终观察着外面。他发现这一段路明显的过于整洁,路上的东西就像是被收拾过一样。靳光明显的感觉不对劲,对身边的大锤说“不对劲,我感觉这里有问题。”果然刚拐过这个弯就有一群马来人持刀从车队后面追了上来。“加速,赶紧远离他们。”靳光大吼一声。
来不及了,前方出现了一道用华人华侨尸体堆积起来的矮墙。要想甩掉这群马来人只能冲破这个用尸体搭建的矮墙,从同胞们的尸体上碾压过去。司机不敢也不想这样做,于是只能停车。
车子刚停下来,不等靳光下令,护卫们就持枪向对方射击,一轮枪响后,十几个马来人倒地不起。后面的马来人惧怕枪支的威力纷纷掉头做鸟兽散去。
“迅速撤离,不要缠斗。”看到印尼人散去后大锤指挥着大家准备撤离。
卫兵收拾了一下矮墙,腾出一个可以过车的缺口,汽车依次通过。
可是没有走多远,街道边一队隐藏荷兰士兵突然就朝靳光的车队开枪。汽车紧急停止,有一个卫兵刚打开车门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当场射死。护卫们自动散开还击。但是手枪和步枪的差距太大了,护卫们被荷兰士兵压着打,只能不时还击一下。幸好车里面一直准备有两支冲锋枪,在冲锋枪的扫射下才勉强稳住局面。
没有错,川崎一郎的大胆想法就是灭掉靳光。靳光可是大明的内阁阁员兼任此次印尼排华事件的全权指挥,如果成功了,靳光的死讯对明国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骄傲的明国人怎么可能允许内阁成员在他国被截杀而没有回应。届时明国和荷兰就会成为不死不休的对头,明荷战争会极大的削弱明国的实力,特别是海军,这些年来明国的海军一直稳稳压着日本的海军,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一失败了,也可以把责任推到印尼人的身上,毕竟印尼人反华,靳光刚好又在印尼。
不过当听到印尼人听到枪声刚倒地十几个就落荒而逃的消息的时候,川崎一郎又实在不想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派出了一支军队来截杀靳光。
靳光的护卫在荷兰士兵的枪林弹雨中艰难防守。局势再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人很快就会撑不住。靳光叫过来一个卫兵,嘱托他保护好胶卷,并不惜一切代价把胶卷送出去,随后让他带领一个班的士兵护送两名记者撤向旁边的胡同,从胡同里撤离。而自己则负责吸引敌人的火力。毕竟靳光也知道,他们的目标是自己,自己只有活着,这些照片才有语无伦次的说服力,一旦自己死了,这些照片可能就会被污蔑成为明国伪造的证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己方的伤亡开始增加。大锤害怕荷兰人会来援军支援,于是把靳光拉到车上,自己却一脚油门冲破了荷兰人的,然后迅速前进,后面的卫兵们也有样学样,最终突破荷兰人的截杀。
害怕荷兰人在旅途中再派人伏击,靳光的车队特意绕了一大圈才返回港口。靳光到达港口的时候护送记者的小分队已经抵达一会了。底片也被船长安排速度最快的小艇送到新加坡,然后从新加坡直接运往应天府。
靳光看着汽车上布满了弹孔,让人收拾了一下,这以后都可以充当证据,这个日本人才是最后的幕后黑手。靳光心里十分肯定。
靳光带人上了船,给国内发去了一封电报,叙说自己今天的遭遇,并着重讲述了自己被荷兰人截杀,差点死在雅加达的事情。
靳光在确认码头上的侨民都已经上船,再也没有侨民进入码头后,下令开船撤离。
剩下的时间就要等了。
靳光的电报一到应天府,满朝哗然。首辅苏鹏飞立即召集大臣进宫面见大明皇帝朱晗嘉。
朱晗嘉才是大明军权的拥有者,开战不开战完全是她说的算。首辅召集大臣面见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了,那就是请求皇帝下令开战。大明人的骄傲不允许大明受到如此的耻辱。
朱晗嘉看到电报后只是留下了一句话:“朕希望朕的军队能够狠狠的打击荷兰人的嚣张气焰。”
晗嘉十六年(1933年)大明同荷兰宣战。大明的电台不停的向全世界宣布这一决定,并将这件事的因果始末讲述清晰。大明鸿胪寺还特意将底片洗出来的照片送到了每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告诉这些国家荷兰人究竟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