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都市 > 四合院之舌耕 > 第2章 四合院的房子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门帘一挑,进来的男人不到三十,微胖。

“陈干事,有人找。”

用的官称,姑娘估计刚工作,情商不高。

舒汉良习惯分析着,连忙站起身,递出介绍信和工作证,说了自己的情况。

陈干事回办公桌后坐下,看着介绍信,“你档案在哪呢?”

“轧钢厂已经调档了,我户籍也是咱街道这片儿的,您看我这儿有证明和户口本。”舒汉良说话带着小心。

他上辈子的处事经验是刻在灵魂里的,尤其对官面儿,在这个年代,他那还羸弱的金手指,绝对护不了身,可能还要招灾,小心驶得万年船。

“你这还是大学生,这不是统一分配的吧?”那时候人都警惕,工作相关的事儿问清楚是本能。

“毕业前出了点儿意外,我这拿到文凭时分配工作都结束了,学校让自己先找找工作,别死等,还好赶上轧钢厂有空岗。”

其实舒汉良即便没正常毕业,按当时中小学师资情况,师范毕业生根本就不缺教学工作。

可他不敢等着,明年大风起,自己要是没有个正式工作,别再给弄到外面受教育去。

再说自己上大学是迁了粮食关系的,要赶紧迁回来,不然自己的配额不就断了吗,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可原主的粮食关系是从东城那边迁走的,老舒同志再婚后为了配额把自己户口迁到了西城新家,原来户口本上舒汉良变成了户主,可赁的房子都退租了,赶紧找工作才能确定粮食关系落在哪儿。

轧钢厂也没有想直接到学校要名额,前几天厂工会领导到结对儿帮扶的二十三中办事儿,碰巧看了老舒同志托人递的简历,想起厂里办的夜校,这不巧了吗,二话没说,直接截胡。

舒汉良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儿,老舒同志可门儿清,这要是五中也就算了,二十三中的小老师跟轧钢厂的正式工就没可比性,直接就替他答应了。

舒汉良也挺高兴,上辈子看的那些文学作品写得都很吓人,看过的都知道这时代对教师群体可是很不友好,虽然记忆中轧钢厂以后会拆迁,可还十多年呢,这个避风港相对还是很稳的。

这不,轧钢厂宣传科新进了一位学历史却精通信息工程监理的专职夜校老师,行政23级工资,5级办事员,干部!

有大学生入职,领导很重视,厂办工作很到位,知道舒汉良没地方住,就要给他分宿舍。

兼着主任的李副厂长先介绍了一下厂里宿舍情况,让他自己选。按舒汉良的级别情况,也就是未婚低级别干部,那是不能分筒子楼单间的,只能是双人集体宿舍。

这哪儿行,上辈子经常出差的他就没和别人住一个标准间过,不习惯啊。他给推了,说自己年轻也没有贡献,新楼房还是要分给一线工人同志,能保证工作效率,提高产量,那觉悟高高的。

其实舒汉良哪有什么觉悟,他盘算得清楚,不说轧钢厂以后拆迁,就厂区里几年前建的筒子楼宿舍,房子小、没暖气、公共厨房和厕所,还不如好点儿的平房。

住宿舍,那就是以后就只能在厂区里窝着了,还能有什么发财机会?几十年后是个人都不这么选吧。

李副厂长拉着舒汉良夸了半天,开介绍信让他来街道,说正好他户口所在地的街道这边还有几间划给轧钢厂,属于集体所有的房子空着。

至于为什么是让街道分,因为不在厂区内的居住用房都是托管给各街道房管所的。

看着手里的介绍信,陈干事还要问点儿什么,那边看报的中年人开口了,“小陈儿,上午轧钢厂打过招呼了,舒同志的房子上点儿心。”

陈干事赶紧应承,开始登记,舒汉良则是一撇嘴,这领导真沉得住气。

“老金,在吗?”陈干事领着舒汉良来到前院房管所办公室,冲里面喊了一句。

“谁啊?”。

陈干事走进办公室,看着办公桌后的金大爷,停了一下,才说:“老金,你查查账,科长让给舒同志找间好点儿的房。”

金大爷瞥了陈干事一眼,自顾对舒汉良说:“你们轧钢厂的集体房没多少了,大爷刚给你小子踅摸了一间,这就去瞜瞜?”

然后才对陈干事摆摆手,“小陈儿回吧,我这边定好了房,就报上来。”

“金大爷,劳您驾了。”舒汉良笑呵呵地,又对陈干事点头,“谢您辛苦!“。

掐灭了烟,金大爷端起茶缸子,嗞喽喝了一口,然后从桌上拿起房管登记台账,站起身来拍拍舒汉良的肩头,摆头示意,“走着,爷们儿!”

-----------

舒汉良双手虚扶,落后半步迈出街道办事处街门高槛,嘴里说着:“大爷您小心脚下,咱不急。”

下台阶左转,金大爷步幅不大,相当稳。

舒汉良拦了一下,“金大爷,我骑车来的,房子要是远点儿我带着您?”

“就几步路,走着去吧,车放这儿丢不了。”金大爷把手往后一背,溜达着往前走,“爷们儿,大爷跟你说,咱们去的那院儿可是比你家原来那河边乱建的大杂院儿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舒汉良跟上,“那金大爷您给说说,我小时候都没怎么到这边转悠过。”

“得嘞!跟你说啊,咱们街道这片儿,但凡大宅门里基本都是公房,小门小户大多是私产,你们是大厂,有不少集体房,房租都在工资里扣,修整什么的都委托姆们房管所负责,大修重建都跟厂里结账,小修补租户自己出钱。你大爷我这些年都转遍了,哪个院儿房子好咱可门儿清着呢!”

看了一眼旁边陪笑倾听的舒汉良,金大爷很满意,“这95号院儿原来是前后五进,高台阶儿,倍儿规整的四合院,前清那会儿主家儿也是有爵位的,祖上据说当过镶黄旗的都统,世袭的武官,后来子孙最差也混到北城巡检司副指挥。

等到了民国,铁杆庄稼倒了,那宅子转手了好多次,抗战后清算被判了伪产,然后就给零着卖了。

那阵子轧钢厂做保,这院儿里最好的正房、厢房让几个工人给分着买了,剩下的房还是公家的。

这不是公私合营后轧钢厂扩大,跟政府申请集体家属院儿吗,咱们街道腾出了好些个院子,95号里剩下的公房基本都分给了轧钢厂工人。”

“不是,金大爷,您刚说原来是五进院子?那现在…”

“嗐!抗战那几年吧,那后罩房走过水,不翻盖没法儿住了,就隔出去便宜卖了,现在是两家儿小独院儿,单走门儿。”

说着话,东行到南锣鼓巷主街再向北,行人渐多,金大爷跟迎头碰上的熟人打完招呼,接着继续,“现在后边院儿里早都满了,就剩下门道房还空着,单一个小跨院儿,你一会儿看着要是凑合,就先对付着,以后结婚有孩子了再说。”

话说到这儿,金大爷又转头看着舒汉良的神色,“你这单身干部,规定是分一间平房。咱挑房子,除非赶上有正房,别的可不能光看大小朝向,主要得看用料,要是赶上那些个碎砖薄墙油毡顶儿的,你就等着烦心吧。

我跟你说,这院儿的房,底子好,即便是倒座儿,这梁柱柁檩用的可也都是好料,瓦也齐整,前几天那院儿糊顶棚我还看过,一点儿荫水没有。”

“呦!我这多谢您了,等明儿我归置好了,得请您好好撮一顿。”舒汉良听老舒同志念叨过,有房就别愣着,没什么可挑的。四九城儿自打又成了都城,衙门太多,人涌进来不知多少,早就是一房难求了,他要不是干部身份,普通工人就算等房结婚,也且得排队呢。

“行,那我等着你小子了,呵呵。”说起房子,金大爷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一路就没住嘴,不当房虫儿都可惜了,舒汉良也就笑呵呵地听着,不时发出几句惊叹和捧词儿。

走到第三个胡同口儿往东,“这条胡同儿的居委会在东口儿,一会儿你这房定下了还得去说一声儿。以后有什么困难、纠纷什么的,居委会都管,主任姓王,倍儿热心的一女同志。” ,然后,金大爷指着进口儿不远的一个金柱大门儿,“就这个院儿。”

舒汉良站在大院儿门口,抬眼观瞧,斑驳的红漆大门敞开着,门上四个门当,下面两个石鼓,典型的武官家宅。门框上方,当当正正钉着一面白底红字铁牌,“先进大院”四个字极为显眼,右边门框上钉着一面小铁牌,红底白字写着:南锣鼓巷东六条95号。

上台阶、过门道,这年月周六是工作日,进院儿都没碰上人。

倒座儿算上门道是七间房,东、西各有个宝瓶门小跨院儿,舒汉良记得四合院中这两个方位分别是住管家和私塾先生,自己这夜校老师住私塾还真合适!

瓦房论(lìn)间架,门道右手这个小院子围起来的这间房,说是一间,实际上大约有一间半,房间对面,靠着二进院墙,还盖了一间不小的平房,当厨房和餐厅用的,算是意外之喜。

“怎么样,你小子抄着了吧!”金大爷一脸得意,“这小院儿、小平房儿可上不了账,算搭头了。”

舒汉良把感激之情表现得都夸张了,点头儿作揖外加好话不断,把金大爷奉承得见牙不见眼。

开锁进屋,房间超过二十平米,挺干净,新糊的顶棚、上窗纸和风斗儿,就是墁地青砖磨损得比较严重。

家具只有一张八仙桌儿和两把椅子,还有一张条案,估计原来不是这屋儿的。

前后窗都是玻璃的,后高窗不大,朝南开在胡同里。

对面小平房也就十平米,是个违建,不过这年头儿还没人管。看样子拾掇拾掇都能住人。

舒汉良对这房真心挺满意,这比集体宿舍强太多了,上辈子他要能在后门大街、在南锣鼓巷这片儿有间平房,不得乐死。

屋里金大爷正给舒汉良说着什么磨砖对缝三七墙,外边一阵小孩儿打闹声传来,“棒梗儿

你丫有能耐别躲,还敢欺负我弟弟,看我明儿接着堵你!”

舒汉良脑袋发懵,棒梗,怎么好像听说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