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誓等二人稍稍放慢了语速之后便开口说道,“二位大人,永国和竞国都是小子所倾慕的,但是现在北蛮的军队正要进攻燕云,若是城破,我就算想投,也没机会了啊!”
王洪笑了笑,“杨将军莫怕,只要您同意投入德安皇帝麾下,我会立刻命令军队驱赶北蛮军队。”
永国使者也说道,“只要杨将军肯投于我们,永国的十余万太州军就会立刻北上,到时候,北蛮的军队便会望风而逃。”
杨玉誓又无语了,他想依靠大国将北蛮驱逐。但是又不知怎么说。
王洪看杨玉誓不说话,便斥责永国使者学他说话。“这样吧,杨将军,不如看谁将北蛮军驱逐,您就投于谁,这样也可以给杨将军看看两国的实力。”
“怎么样啊?”王洪对永国使者说道。
永国使者的脸色已经有点难看了,因为他不知道太州军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能不能调动他们,更不知道,调动他们后他们什么时候会北上。
不过永国使者还是硬着头皮地说,“哼,当然没问题。”
杨玉誓也立马插嘴道,“好,那就这么比,谁先驱逐北蛮军队,燕云和惠楠就归谁。”
而北蛮的军队正午时分被杨玉誓打懵之后,躲回了一个山谷中。
呼尔巴轮次很愤怒,尽管那支部队只是自己的一个先头部队,可是自己也是损失了几百人。
“那是谁的军队?”
“我们实在是没有分辨出来,他们的军服我们从没有见过。”
“没见过,怎么会呢?”
德安二年九月二十日,王洪已经通知了赵宇,又让庞安卫将军驻扎在燕云城西部不足三十里处。
杨玉誓也在城中安排了进攻的计划,决定分北蛮兵。
他决定自己和余勿领兵出击,然后假装兵败,然后敌军定会追击,到时候可能因为自己是杨玉誓而导致敌军分兵不均匀,所以命令余勿把北蛮军引向地势不利于己的作战位置。
王洪听到这,并不高兴了,不是担心自己的军队打不赢,只是有些质疑杨玉誓到底是不是英雄少年,怎么会如此的傻呢?
王洪通报给李仕后,李仕也对杨玉誓有些失望。不过燕云和惠楠又不能不拿。只好先凭杨玉誓的说法去做。
永国的使者是很慌的,因为自己并没有把握让太州军出兵,而且现在皇上也说了,太州军要以解京城之围为主。可是现在燕云惠楠的谈判少了军队又不行。
所以永国使者只好硬着头皮给知太州军彭书写了封信。
彭书此时依旧是驻扎在离太州不远的七鹏山中,就在等着战场上的形势变化,进行出击,或等待皇帝诏令进京勤王。
德安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永国使者的书信已经送到了彭书那里。
彭书随后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是否抽出部分兵力北上攻击北蛮,借此收回燕云和惠楠。
赵王很支持永国使者的请求,他认为现在京城的勤王军很多,加上京城城墙极其高大坚硬,李勤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攻进去的。
不过其余将领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有人认为,竞国军也要争燕云和惠楠,双方出兵,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再者说,一旦出兵就会得罪北蛮,现在皇上好不容易让安谷退兵,又招惹了北蛮,岂不是更麻烦?
彭书自己也不想出兵,因为他担心现在京城的战场瞬息万变,自己决策失误就可能丧失勤王之功,到时候朝中政敌再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分兵燕云不顾圣上安危,意欲谋反,那可就坏了。
于是彭书当即就给永国使者回信说自己要以勤王为重,不能分兵北上,你去另寻他法吧。
而京城那边的情况正如赵王所想的,这几日虽然李勤计时常攻城,但是没有一点进展,虽说守军损失较大,但也还有五万余人,城外更有七八万人从各地来的勤王军。至于出使燕云的永国使者说有三十万的勤王大军,就是骗杨玉誓的拉。
另外许政也并不着急让太州军进京勤王,他是想着若是靠着这些勤王军就逼迫李勤计退兵是最好的,让太州军来了,万一西部形势在有变,那可就坏了。所以许政一直没有下达让太州军勤王的诏令,只是命令他们留在七鹏山静候命令。
永国使者收到回信后也很无奈,自己没有军队如何跟他们竞国争呢?
王洪收到庞安卫已经准备好了的消息后,便向杨玉誓提出让竞国的军队进城。
杨玉誓本想答应,但是永国使者却说,“不可,杨将军,你城内有多少兵马?竞国军队有多少兵马,而且都是精兵强将,万一他们背约,那这燕云重镇岂不是不攻自破,传出去岂不令人笑话?我提议永国和竞国的兵马都在城外三十里处驻扎。”
杨玉誓便听从了永国使者的话,没有让竞国军队进城。王洪其实是很纳闷的,没有到太州军的痕迹啊,难道永国还有军队?
这一日张岳从惠楠来到了燕云。杨玉誓很开心,自己的“兄长”来了,于是便设宴款待,王洪和永国使者也一同出席,他们在会上并没有明确的讨论惠楠城的归属问题,不过听会上的意思,是只要谁拿到了燕云城,那么惠楠也就是他的。
在宴会上,永国使者一直心不在焉,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获得燕云和惠楠,他一会看看王洪,就想要不把他杀了,不行,太明显了,叫后世人怎么看自己。又看看杨玉誓,要不,不行他不能杀,那要不张岳,杀了他有什么用?唉,张岳,能不能用呢?怎么办呢?
德安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杨玉誓在王洪的催促下决定开始实行计划。随后他命令余勿领八百余兵马,自己则领一千余兵马前去进攻北蛮,早在几天前,他们就已经探明北蛮军队驻地,于是这次出击找的也很顺利,不多时便清楚的看见北蛮人的营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