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都元帅姜弘立本归明东路军刘铤节制,后领兵投降努尔哈赤后,因其所部多为炮手工匠被后金扣押,成为跟朝鲜谈判的筹码。
此时明军在辽东势力仅龟缩在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大城市,尽失边城数百里土地,百姓商贾逃亡,辽地千里荒无人烟。
面对辽东危局,明廷并未做出有力决策。
仅调熊廷弼紧急出关,启用李如桢为辽东总兵官。
无人可用,杨镐革职留任辽东经略。
内阁首辅方从哲多次上疏万历,奏请万历帝出御文华殿,召集文武百官,令百官进言,商讨御敌方略。
辽东如此危局,万历仍旧留中不发。
各科道言官上奏弹劾辅臣方从哲误国,再请万历临朝听政。
面对汹汹而来满朝非议,万历依旧深居后宫,一言不发。
经过两个月休整,努尔哈赤决定攻击大明辽东重镇,开原铁岭。
新任辽东总兵官李如祯还未出山海关,自持为锦衣近臣,做过三十年京官,为锦衣卫指挥使,掌管南北镇抚司多年。又籍父兄势,常言辽事非李氏不可惮服,洋洋自吹,毫无人臣礼,未及出关,就遣使通报蓟辽总督汪可寿,让其出城数里相迎。
一时满朝非议,交相弹劾。兵部尚书黄嘉善上疏弹劾其狂妄自大,李如桢才悻悻出关。
杨镐任辽东巡抚多年,与李氏交情颇深。李氏自父成梁以总兵官镇守辽东始,其子如松、如柏、如桢、如梅、如樟皆为总兵。御史任养心弹劾李成梁“兵权太盛,姻亲厮养分操兵柄,环神京数千里,纵横盘踞,不可动摇”,若不早为计,恐“唐末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之旧事重演。
万历十九年李成梁罢职,十年间辽东八易主帅,边备益弛。二十九年明廷无奈再次启用李成梁,年七十六岁。又主动放弃宽甸六堡“八百里新疆”,养虎为患,最终在万历四十三年死后仅仅一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
辽东危若累卵,李氏一门在世为官者,仅余如柏,如桢二人。如柏又被解送京师候勘,李氏一门仅余如桢。
李如桢虽为将门之子,然而未历行阵,在京为官三十年,并不知兵。
李如桢到达沈阳后,杨镐以其祖籍铁岭,派其驻守铁岭。
努尔哈赤见有机可乘,经过两个月整军备战,决定进攻开原。
此时开原守将为萨尔浒之战中只身逃回的北路军马林。
马林退回开原后,蒙古喀尔喀部请求助兵守城。马林寡谋欣然接受,辽东巡抚极力劝阻,马林不听。
蒙古喀尔喀部、科尔沁部和札噜特蒙古早就遣使通好后金,年年朝贡。辽东附近蒙古诸部,仅余黄金家族最后一任蒙古大汗——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林丹汗察哈尔部与女真叶赫部世代姻亲,皆把建州当做死敌。
而喀尔喀,科尔沁部参加“九部联军“在古勒山战败后,就遣使求和暗通款曲。
马林对此一无所知,仍然天真的以为蒙古会派兵守城,对于开原并未设防。
开原本就是古城,又为明辽左重镇,三年临敌,是为咽喉,北接叶赫,东临建州,西通蒙古。是为三面临险,又孤悬一隅,为明朝特许蒙古、叶赫互市之地,像一把楔子分割切断蒙古女真的联系。
明廷以开原道推事官郑之范暂理道事,其人贪得无厌,藏私百万,克扣军饷,素失军心。
原总兵马林,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于守志等率兵驻守。
开原守军,人无军饷,马无草料,士兵毫无斗志,战马一日之间饿死二百多匹。
游击于守志前往郑之范处领取粮饷,一个月不给。
无奈到城外数里水草丰茂处,牧马。
而此时,努尔哈赤早就派出手下间谍组织——“夜不收”,来到开原城打探。
对于城内虚实,早就门清。
城内守将,明军数量,官吏才智早就打探一清。
前期,努尔哈赤派人通报蒙古喀尔喀部,让其使障眼法假意相助明军守城让马林放松警惕。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军四万进攻开原。
佟养性手下“夜不收”分布在整个辽东,陆续把明军动向报回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兵分两路,一路以皇太极带领本部正白旗三千精锐骑兵,突击沈阳外围,虚张声势故做疑兵以做佯攻。
另一路则由努尔哈赤亲领八旗主力主攻开原,十六日进驻开原外围靖安堡。
十三日,皇太极行军至沈阳城外不足百里,遭遇明军小股巡逻部队。
皇太极一马当先,率军突进明军阵营,明军不敌,死伤三十余人,其余溃退回沈阳。
皇太极鸣金收兵不做追击,命令后军持本部军旗,在山岗之上纵马来回奔腾,故做疑阵,让明军以为后金大举来犯。
故意放走的数十明军溃兵,逃回沈阳。
李智领衔监军,此时正在沈阳城内督办粮饷。
突闻后金军至,李智应邀会同辽东巡抚周永春,革职留任辽东经略杨镐共商应对之策。
杨镐听闻后金兵至沈阳城外不足百里,大惊失色,急调防守铁岭李如桢部回援沈阳。
周永春见杨镐临阵失惊,很是愤慨。
上前说道;“杨大人此时未知敌军意图,就急令李如桢部回援沈阳,不怕会中了建奴的围点打援之计?敌军人数将领尚不可知,何故临机失策?当务之急应该派出精兵哨骑通知开原铁岭两镇,早做防备。沈阳城坚兵足,又有世子一部一万精兵,后金皆不足虑。倘有异样,再令铁岭回援不迟!”
周永春一番见解比杨镐确实高明,杨镐真乃庸才,敌军未至就已阵脚大乱。
李智闻言也很是赞同。
“如周大人所言,本王也深以为是,如果大军来犯,何故裹足不前?城外巡逻官军不到百人,为何又有残兵逃回报信?还是先派出哨骑打探,并通报开原铁岭,再做他议!”
杨镐缓过神来,才重新派人打探。
几人正在沈阳辽东巡抚官衙内商议战守之策,却听见府衙外传出一阵喧闹之声。
杨镐大怒道;“军情紧急,何人在外喧哗!”
这时下人才来通报。
“诸位大人,府衙外聚集一众官军,纷纷请战!”
“请战?!”众人皆惊,来至衙外。
杨镐很是洋洋自得,说道;“辽东将士壮哉!辽东何愁不定!何惧建奴跳梁!”
杨镐任职辽东多年,又与辽东大族关系颇深,自然很是倚重辽东军。
来至衙外,杨镐很是难堪。
请战者是为李智手下“戚家军”、“白杆兵”。
众将士大呼;“国家养士,就在今日!让我们千里迢迢支援辽东,为何一直避战不出!请战!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