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要追赶上来,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
顾卫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长安笑着斟茶,“师父千万不要低估,百姓们想要往上爬的心。”
“对那些文士而言,可能只是为了吃的好一点;但对百姓而言,那可是为了活下去!”
“二者的动力完全不一样。”
“前期的确存在巨大差距,但只要假以时日,必定可以追赶上来。”
他翻开书桌上的一册《供销司参考书》。
“以前,他们不知道路在哪儿,现在有了这条路,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
“看到路也就有了希望,他们拼了命地追赶,进步速度定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而且,弟子也有办法加快他们的追赶速度。”
顾卫道诧异道,“什么办法?”
“学堂授课!”李长安轻笑道,“这部《供销司参考书》中有七成,是根据大汉金部历年来遇到的实际问题,改编而成。”
“往后,大汉再在创办的平民学堂里,传授《参考书》内的知识。”
“知道了方向,又知道该怎么学,平民百姓闯进去的机会,也就大大提升了。”
顾卫道闻言,不禁摇头笑道,
“你这是要给整个大晋上一堂课啊……”
……
就在大晋因为供销司的两道公文,而议论纷纷之际。
遥远的天外天,
一颗好似山峰般巨大的青灰色残缺佛首,碾压无穷迷雾,以天塌地倾之势,挟带着无与伦比的恐怖力量,轰隆隆朝人间坠落而来。
其坠落的方向,赫然就是晋国京城!
供销司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而在四月,又有一件事震动大晋。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士,以一首《相见时难别亦难》,闯入文圣榜,并且以世人为之惊叹的速度,迅速迈入前十。
在四月初十当天,正式登上文圣榜的第五位,并且还在迅速累积气运。
第五,绝非其终点。
而这首诗文的作者,赫然是柳知音。
一时间举国哗然,就连供销司这样的大事,都被抢去了风头。
“柳知音是谁?看名字应当是位女子!”
“女子之身,竟能写出闯入文圣榜前五的诗文,世所罕见。”
“也不只是哪位奇女子,真想见识一番。”
“真乃奇女子也……”
世人皆知忠勇伯李长安,但知忠勇伯之妻名讳者,少之又少。
只有少部分对李长安知之甚详者,才知道柳知音是谁。
“不愧是他,竟然将如此诗文,赠给了自己的正妻。”
“不知该说咱们这位忠勇伯是名士风流,还是暴殄天物。”
“这样的诗文,但凡要拿出去换,不知能换来多少宝物。”
“结果却赠给了自己的枕边人,当真是……”
得知真相的人,不由生出荒唐之感。
这算什么?
二月三月,李长安未回归之前,大晋为了将诗文送入文圣榜前十,花了不知多少代价,却始终被拦在门外。
结果,李长安回归之后,先是在六国诗会,以一己之力镇压六国金榜,而后又赠一诗给身边稚童,助其登顶。
而今四月,又赠诗其妻,同样在文圣榜掀风弄雨。
敢情他们视之如珍宝的文圣榜诗文,在这位忠勇伯眼中,却是随意赠给他人的物件。
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可偏偏李长安此举,他们又无从指摘。
毕竟,诗文给谁不是给?
只要能有诗文为大晋镇压住气运,那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哪里还敢奢求再多?
……
李家小院,
柳知音一遍遍看着文圣榜,眉眼间满是喜色,最后轻轻靠在李长安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