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忙不迭点头,朝李长安抱拳拱手。
李长安离开老者的家,不多时几个百姓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主公,三十名谍部部众已经到了泽乌县。”
李长安点点头,装作亲切问候的模样,说道,“深入这些百姓当中,了解张卫民的情况。”
“另外查查看,张卫民每年俸禄也不少,为什么最后连给发妻入葬的银子都没有?”
“有些人没什么脑子人云亦云,还有些人自己脏就以为天下人都是脏的,不相信会有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
“拿出这些证物,我要让那帮家伙一个屁都放不出来。”
“是。”几个谍子点点头,便陆续散开。
李长安重新回到县衙,让人给自己找了处无人民宅,然后就搬了过去。
不带一兵一卒,就连南巡镇抚司的差役都没有带。
“参议大人这是做什么去?”宋思仁诧异问道。
“好像是在查张县令的案子。”封不疑抱胸而立,“估计是担心自己在县衙,很多人不敢来上报。”
“所以就搬到民宅那里去,百姓想找他,随时都可以去。”
曾世才看着李长安的背影,眼神复杂。
这位算得上是同门师兄弟的存在。
短短这些时间,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
果然骨头比传闻中的还要硬。
哪怕是面对三品大儒和大理寺左少卿,都面无惧色,依然坚持要审云阳郡十四主官。
甚至还要给他们定下死罪。
光这份气魄,同辈人当中,甚至都找不出第二个。
……
李长安住进了民宅,就坐在民宅院子里,院子门大开。
门口挂着一块木牌。
上面写着五个字,李长安在此。
然后开始重新翻阅封不疑等人整理出来的卷宗,同时等待消息。
既有谍部消息,又有那些百姓们的消息。
封不疑也查过一些百姓,但细看卷宗,仅仅只是粗略地问一遍,并没有细究。
张卫民一案从上往下查,恐怕已经查不出什么来了。
此案关键,恐怕真就只有在百姓当中才能找到了。
——————
注:
张卫民的三个故事,都是古代清官的故事。
分别是悬鱼太守羊续;一钱太守刘宠;典田葬妻司马光。
但都做了修改,尤其是三文碑那个,基本全改了,但思路来源是一钱太守。
向从古至今的为民清官致敬。
时间流淌,
新的一天,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天,
李长安所在的院落,却只有三三两两的百姓来过。
谍部部众虽然已经撤了下去,但毕竟才刚到此地,收集线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啪。”李长安合上卷宗,看向西边逐渐落下的红日,微微蹙起了眉头。
封不疑卷宗里,提到的那个李班头,当真让人恼火。
关键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毫无头绪。
这个李班头,怎么可能单独一个人,就想要对张县令下杀手?
肯定有什么地方漏掉了。
“已经过去一天了啊……”
李长安轻叹一声,闭上眼靠在椅背上,食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
“已经快过去一天了,李参议那里查到什么了吗?”
曾世才手里拿着馒头,走到封不疑旁边,出言问道。
封不疑也抱着一个馒头在啃。
他们在京城锦衣玉食,到了南方赈灾,却是每天啃馒头。
要是传回京城,估计能把那些京城子弟吓个半死。
虽然李长安正在调查张卫民一案,但镇抚司的这些人,却要继续收集整个云阳郡的情况,汇总成卷宗,等待李长安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