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悬疑 > 文道:书生也能破万军 > 第769章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你所在的南方三府,谍部和金部也正在往那里赶……”

说到这里,顾卫道有些迟疑和担忧,“长安,文昌碑之事当真可行?”

李长安笑道,“放心吧,师父。”

“我的诗文已经在一块文昌碑上都写了一遍,就算改了名字,旁人也抢不去。”

“没有文?,就闯不了文圣榜。”

“徒儿走文昌碑这条路,一样可以走上文道巅峰!”

李长安晚上回到县衙,就把自己锁在了书房里,任何人不许进入。

又拿出了戊戌公给的文法宝策,镇压掩饰自己身上有可能逸散出的文气波动。

文昌碑这条路,他虽然和师父说的笃定。

但实际上,只有他自己清楚。

这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

没有文?,没有文圣榜,只有文窍和文昌碑。

能否撑得起他的文道修为?

李长安自己心里也没底。

说的笃定,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暗示的手段?

毕竟,即便是那位天下无敌的陆正居,也没有试过。

李长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闭目凝神。

表面看起来颇为平静,但实际上早已心潮澎湃。

修炼出《大周天玄法》,是在废墟上重塑,本就已经跌落谷底,成与不成都没有更坏的结果。

而尝试文昌碑这条路,则是重塑修行,有了希望之后的第一仗。

此战若胜,未来一片坦途。

此战若败,七品就将是他的极限,有和没有又有什么区别?还不如直接把文道废了,彻底改修武道。

他又怎能坦然视之?

对于旁人而言,争夺文昌碑,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小事。

但在李长安眼里,却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

忐忑、纠结、挣扎,还有自我否定,种种情绪汇聚一炉,让他犹如五内俱焚般煎熬。

县衙院内,

镇抚司的司务和主事不时探出头,看向灯火摇晃的书房。

“参议大人这是又要熬通宵了吗?”

“应该是吧,毕竟那么多卷宗要整理……”

冉伯平诧异地问身边的骆远昌,“李参议每天都要通宵达旦?”

“至少我来这几天,参议大人每日最多也就睡一两个时辰。”骆远昌感慨地点头。

冉伯平不可思议地看向书房的方向,眼神中满是震惊之色。

其他参议,整天都坐在衙门里,等着翻阅卷宗即可。

何尝有像李长安这样,白天亲自下田勘查,晚上归来整理卷宗?

“怪不得能有此高位,当真让人汗颜……”

但此时的李长安却并没有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埋案疾书。

而是就这么静静坐着,陪着那盏不时摇晃的烛火,枯坐到天明。

……

二月初一,

东方拂晓,

东岳郡,

郡城以及辖下十三县的文昌碑上,出现了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甫一出现,便压过了其他半夜写上去的诗文,登顶文昌碑。

县文昌碑最多只能出现十首诗文。

郡文昌碑则是二十首。

但无论郡县,《春晓》在今日清晨,便牢牢占据了东岳郡文昌碑之首的位置。

与东岳郡相邻的百溪郡,以及辖下十二县的文昌碑上,也出现了一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三个字赫然写在诗名右侧。

和《春晓》一样。

《小池》也成功登上一郡十二县文昌碑之首。

百溪郡南侧的安阳郡,

从郡城到辖下十二县的文昌碑上,则出现了一首小令,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