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前期,由户部抽调的赈灾粮。
再加上李长安的屠刀,购买米粮已经没有什么阻力,至少可以支撑十天半个月。
只要以工代赈尽快开始,就能顺利接上。
百姓但凡有了活下去的奔头,南巡镇抚司身上的压力便会小上很多。
赈灾的时间也就更充裕一些。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怕工程浩大,就怕工程不够多,百姓没事做。”
“三亿受灾百姓,再加上各地文士武夫,什么事做不到?开山筑堤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建议在现有官道的基础上,再拓宽一丈,除了官道之外,各县城各村落之间的路也要修。”
……
三天后,
李长安才被工部左侍郎从房间里放出来。
南巡赈灾正式进入第一阶段。
而此时,其他镇抚使也早已各自忙碌起来。
由户部、刑部,大理寺牵头,开始了各地清查赈灾银粮之事。
部分户部、工部官员,则在翰林院大学士的带领下,走访各郡县,开始梳理当地耕种事宜。
兵部则专注于各地剿匪,推进以工代罚。
府城留下了五名司务和五名主事,专门等待李长安调遣。
这些主事司务,见到李长安之后,纷纷抱拳行礼,“见过参议大人。”
虽然他们的年岁比李长安大,在朝官职也比李长安高,但在镇抚司内部,李长安却是他们的上司。
而且李长安前几日的那一场杀戮,让他们每个人在看到李长安的时候,都忍不住心里发毛。
这位从北境回归的忠勇伯,完全就是杀星降世。
还是老老实实听吩咐做事的好,要不然被砍掉脑袋都无处喊冤。
李长安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薛世清。
就是当初领自己去四海粮店的那个司务。
“各位主事司务免礼。”李长安开口道,“薛司务,距离府城最近的是哪一郡?”
“回禀参议大人,是云阳郡。”薛世清有些诧异李长安为什么会问他,但还是恭敬说道。
对于李长安,其他人可能更多的是畏惧。
但他却多少有些认同之意,至少敢为了百姓斩杀权贵,光这一点,就足以让人佩服。
更何况杀的,还是背后势力盘根错节的大权贵。
“动身启程。”李长安从衙役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去云阳郡。”
一行人后面跟着从附近千户所调集过来的五百人军队,浩浩荡荡前往云阳郡。
李长安没有坐云舟,也没有乘坐马车,而是和其他人一样骑马赶路,可以亲眼看看各地受灾情况,不至于只通过卷宗了解灾情。
赶到云阳郡城,花了大半天时间。
沿途所见让李长安狠狠皱起了眉头。
靠近府城的百姓,已经开始向府城靠拢,那里的赈灾粮食也率先开始发放。
但是越靠近云阳郡,百姓的情况就越糟糕。
甚至还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
临近云阳郡城,李长安停下了队伍,开始易容,顺便问身旁的薛世清,“云阳郡的情况如何?”
薛世清看李长安熟练的易容手法,微微发愣,但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回答道,
“下面收集上来的卷宗里提到过,云阳郡是整个平遥府百姓最多的郡。”
“所以赈灾压力很大。”
“赈灾银下发了多少?”李长安问道。
薛世清说道,“前后调拨超过五十万两。”
李长安轻笑着摇摇头,“可是我们一路看过来,好像没看到一个百姓像是拿到赈灾银粮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