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这么多家粮店,哪一家后面没人?”
“他们如果真的要动粮店,也不会只动我这一家。”
“此前钦差南下,也没有什么动静,只是拨发赈灾银粮而已……这次南巡镇抚司难道还会翻天了不成?”
……
水云阁,
礼部左侍郎秦向明打破了屋内的平静,“邹大人,此事如何处理?”
其余众人纷纷把目光转向了邹伯勋。
作为此次镇抚使上阁的总领大臣。
第一件事就涉及到了如此敏感的事情。
一个解决不好,必然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矛盾。
如果继续强买粮食,得罪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损害四院一监的颜面。
可若是拿不到粮,南巡镇抚司的威严扫地,此次治理三府之乱,恐怕前途多舛。
邹伯勋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时,都察院右都御史石正群拿出千里传音符,
“四海粮店掌柜,掌掴前去买粮的衙役班头,米价涨到三百文一斤。”
水云阁内的气氛瞬间凝滞起来。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无比。
无论是掌掴,还是擅自把米价涨到天价,都无疑是在打南巡镇抚司的脸。
“上报吧,涉及到四院一监,擅自做主恐怕会惹来书院问责。”
吏部左侍郎谭文一说道。
这时,李长安起身道,“既然同意购买米粮是我提出来的,那么此事便交给我吧。”
邹伯勋下意识想把李长安拦下来,尚书大人临行前特意关照,不能让李长安陷入任何险境与非议。
此事看似只是粮食的事情,但实际上内里是朝廷和四院一监之间的矛盾。
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
“长安……”
“邹大人放心,此事我定会顺利解决。”李长安抱拳行礼,对在场所有镇抚使说道,
“我对外宣称是第十三位御使的右参议,全权代表他处理对外事宜。”
“还请诸位大人帮我保密。”
说完,便大步离开了水云阁。
房间内,剩下的十位镇抚使面面相觑。
“忠勇伯这是想到破局之法了?”沈寒松诧异道。
邹伯勋环视众人,“此事你我还得盯着,各自上报书院。”
“南巡赈灾,李长安中途决不能出半点问题。”
“否则赈灾诸事很可能会就此停滞。”
李长安离开府城衙门,不一会儿便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这……这是……李长安!?”
李长安的画像曾经挂满大晋各郡县。
所以刚一踏出府城衙门,很快就被人认了出来。
李长安看到守在衙门外的司务,亮出了右参议令牌,“带我去四海粮店。”
司务愣了一下,看了一眼比自己年轻十来岁的李长安,又认真看了那块右参议令牌,
最后犹豫地抱拳行礼,“见过参议大人。”
“带路。”李长安摆摆手。
剩下的司务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不禁议论纷纷。
“我的老天爷,李长安竟然位列右参议!?”
“这是疯了吗?”
“到底是哪位大人竟会让李长安登上右参议之位?”
“你我同朝为官十数年,方才侥幸被选上司务之职。”
“结果李长安仅仅只是弱冠之年,便位列右参议,当真是……”
有司务突然想起了什么,问身边的人,
“他这是去干吗?不会是去要解决粮店买粮的问题吧?”
“应该不可能,此事要上报书院,怎么会这么快?”
……
李长安跟着司务,一路西行,“未曾请教司务名姓。”
“启禀参议大人,下官薛世清。”那司务回答道。
“麻烦薛司务了。”李长安点点头。
“参议大人客气。”薛世清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