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4看书 > 悬疑 > 文道:书生也能破万军 > 第736章
下载
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手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内涵小说这里都有哦!

接着又另起一行,郑重写下几个字,“未来发展方向”。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又不能光看眼前的问题,而要看到以后。

否则哪怕这次把南方三府恢复原样,未来再来一次水患,百姓又要付出惨痛代价。

着眼未来方向,解决现在问题,才是良策。

李长安对身边的知事说道,“麻烦帮我找近两年三府屯田清吏司卷宗、路渠修缮卷宗、还有农耕赋税卷宗。”

知事点点头,立刻让手下衙役去找。

很快,三部共六册厚厚的卷宗,被衙役搬了过来。

此番动静,顿时引来其他官员侧目。

见是李长安所为,纷纷不屑摇头。

没有治理一地的经验,现在装模作样,又有何用处?只不过徒惹人笑罢了。

卷宗上的东西实在太多,太过繁杂。

李长安原本想先看一看三府之地的大致情况,看能否梳理出一条合适的发展路线。

但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找出来的,还需要实地考察才行,光看卷宗并不准确。

李长安看着自己写下来的问题。

继续往下延伸。

衣从何处来?

粮从何处来?

住从何处来?

再看官府困境。

赈灾粮不够,还能从什么地方找到粮食?

重建速度太慢,是因为工人不够。

匪患频发,是因为挨饿受冻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

李长安不断向下发散思路。

再看一眼最后一行写的“未来发展方向”。

脑袋里隐隐有什么东西正在萌生。

正在一点一点从记忆深处钻出来。

轰嚓!

李长安的目光集中在了“未来发展方向”这六个字上!

“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大工程……解决百姓劳作问题……”

李长安迅速在一张纸上写道,

“三府之地既已满目疮痍,切不可因循守旧,仅恢复原貌不足以根治三府之病症。”

“因立足长远,结合三府具体情况,趁此机会,重新梳理南部三府民生命脉,建立支柱产业。”

“以赈灾之银,兴建民居民房、道路桥梁,而今三府百姓大多赋闲,可征召百姓参与兴建事宜,付之以银钱。”

“三府匪祸,皆因饥寒交困所致,可就地招降,从事劳作,亦可收获银钱。”

“此法可解官府劳役不足之困,亦可以工代赈,激励百姓生产之事。”

“所有道路桥梁应让工部重新规划,水利土木之事不可随意对待,应以五十年之用为准。”

……

“另赈灾粮杯水车薪,当以官府名义统一购粮商之米面。”

“商人逐利,本性而已,可允许粮商有一定赚利,但若因利忘义,大发灾患之财,当诛之!”

“米面食粮皆民生命脉,岂容商人从中渔利?”

……

李长安洋洋洒洒写了很多。

但因为对南方三府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实在无法因地制宜,只能暂时提出大体框架。

最后写完,在右下角署名,交给了一旁的知事。

“忠勇伯可在府城多留几日。”知事对李长安说道,“三日之内,户部便会确定好名单。”

“届时一同前往南部三府。”

“多谢知事。”李长安颔首。

“忠勇伯客气。”

……

此番集议并没有想象中的热火朝天,所有人都想借此机会一步登天,谁还会和其他人讨论?

每个人都绞尽脑汁,不敢有半点怠慢。

集议结束,

赵兴拿着收拢好的见解对策,回到书房,开始一张张翻阅。

这么多主理一方事务的官员,竭尽全力想出来的法子,也许能找到一两个亮眼对策也说不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