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心里何尝不知道师父这番话背后的意思?
只能重重点头,“弟子明白。”
顾卫道打开桌上的酒葫芦,笑着宽慰道,“不用想太多,秉持本心,为师相信你。”
“我看了《上邪·赠知音》,这里面的心意让为师看了都为之动容,你和柳氏怎么样了?”
话题陡然一转,李长安差点没转过弯来,有些尴尬地摸摸头,“还……还好。”
“要是成亲了,这杯喜酒为师可要好好喝上一杯。”顾卫道乐呵呵地说道,
“明日县试准备的如何?”
李长安起身给顾卫道斟酒,“县试主要考诗文解读、帖经,以及经义,弟子准备的还算充分。”
顾卫道喝了杯中酒,
“县试内容无人可知,只有等进入考堂才知道,为师也没什么可提醒的,但主要步骤还要和你仔细说说。”
“请师父告知。”李长安又给顾卫道斟了杯酒,笑着说道。
顾卫道竖起手指,“首先,便是拜圣位,跟随众人一起参拜便是。”
“拜完圣位后,问圣鼎内会出现本次县试考题。”
“答完考卷,将考卷投入问圣鼎内,是否通过一炷香便知,在等待结果期间进入迎圣阁,每人一间单独密室。”
“若是通过县试,就准备迎接圣庙文气灌顶,铸就文?。”
“至此你的名姓便会被圣庙收录,载入文士名籍,也就是有了文籍。”
“到时候你的先天文?就可以被遮掩过去,谁也挑不出毛病。”
李长安把每一项都记在心里,“弟子谨记。”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长安猛地一拍脑袋,“嫂嫂让我带郡城的特产回来,给师父尝尝。”
顾卫道似笑非笑,“还是她有心,估计你都压根没想过。”
李长安赶紧赔笑道,“怎么会呢?弟子背了一路,这心意也不差,您说是不是?”
“行了,别耍贫嘴了,赶紧拿出来尝尝。”顾卫道招手道。
三月十五,晴空万里无云,
李长安收拾好笔墨纸砚,早早出了门。
此次参加县试,师父安排的很是周全,不仅距离考场位置很近,而且沿途几乎碰不到人。
辰时一刻,考场大门准备打开。
李长安跟着所有参与县试的三百多名学子,一齐走入其中。
走入大门,便是一处巨大的院子,所有人站在院子中间,面对中间的圣位石碑恭敬行礼。
圣位石碑下有一口两耳三足青铜鼎,这便是问圣鼎。
县试当天,此鼎可直接沟通人族圣庙。
李长安拜完圣位石碑后,走入单独的房间。
问圣鼎中,一道道流光飞出,落在每一位参考学子面前,化作一页长长的考卷。
李长安扫视考题,诗文解读和在修身院中学的相差无几,而且这首诗也很出名。
乃是一位文宗所作《望天门》。
至于帖经,好比是前世的填空题,将圣人之言整段摘出,而后留下一处处空白,让学子作答。
这两项问题不大,考校的只是记忆,对于已经是九品文士的他而言,出不了什么差错。
不到半个时辰,李长安便将半张纸的诗文解读和帖经写完。
接下来是经义。
李长安目光落在考题上,微微点头,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这一题,倒是中规中矩。”
李长安微微沉思,开始落笔,
“取自《孔圣论语·泰伯》中孔圣称赞尧圣的名段,说尧圣太伟大了,百姓找不出词来形容对他的赞美,他的功绩也太卓越了,犹如平阳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