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菁燕笑道:“哪里,哪里,我们这也有事有私心,一旦消灭源氏余孽,我们便可功成身退了,我们的士兵早就想回国了。”
平武郎听得大喜,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他也一直为此苦恼,哪里知道这宋军早就萌生退意,还有比这更贴心的盟友么。
但是藤吉三木却不这么认为,突然问道:“赵军师,如今宋人州的公有制引起全国震动,百姓都不愿听从朝廷的命令,不少州县的府衙都已经被百姓占据,不知军师对此有何看法。”
赵菁燕道:“首先,这只是一个意外,我们当初在宋人州施行公有制,也是为了帮天皇俘获民心,巩固北陆道,事实也证明,这一举动令我们受益匪浅,从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我们也没有想到,这种制度会传播的这么快,以至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藤吉三木又道:“但是这样可不行,要是再不加以阻止的话,国不将国。”
赵菁燕摇头道:“对此,我与太政大臣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贵国自从建立天皇制以来,从未发生过取而代之的现象,就跟东边升起的太阳一样,直到裕民天皇的出现,但是又有多少百姓承认了,如何让日本百姓承认裕民天皇,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要么就用武力去征服,显然这是费力不讨好的,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破而后立,建立一种新的制度,方能获取民心,如今这种公有制得到百姓的热烈追崇,天皇陛下为何不顺水推舟,率先站出来,全力推行这种制度,表示与百姓站在一边,如此一来,日本百姓必将归心天皇。”
平武郎眼眸咕噜一转,随即连连称好。
但是藤吉三木兀自不太放心,道:“军师此法固然很好,但是这种公有制提倡的是百姓做主人,一旦普及这种制度,那么将致天皇陛下于何处?”
当然是下位呀!赵菁燕暗自嘀咕一句,嘴上却道:“太政大臣说的不错,这的确与天皇制度有所冲突,但是我们只是利用这公有制巩固民心,一旦全国安定下来,民心所向,到时还不是天皇陛下说了算,等过了这一阵风,天皇陛下又可以慢慢转为天皇制度,如果不得到百姓的认同,说再多也是没用的。”
藤吉三木听得皱眉不语,其实赵菁燕说的非常有道理,因为日本从未出现过天皇的更换,这天皇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百姓只认同自古以来的那个皇室,而非平氏,如果平氏不能获取民心,那么这个天皇也只是有名无实,自欺欺人,可问题是,这公有制可不是他们能够驾驭的住,谁也不知道将来会演变到何种地步。
牛皋突然插嘴道:“我们中原有句话,唤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心里却想,这军师骗起人来,真是面不改色,与枢密使真是像极了。
平武郎这时候也静下心来了,他作为日本人,自然知道天皇意味着什么,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敢杀了鸟羽法皇和崇德天皇,这就是忌惮民意,而想凭借武力获取民心,显然是不可靠的,如果无法获取民心,只要宋军一走,他们平氏可能立刻倒塌,而这公有制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虽然他对这种制度也是一知半解,但只要能够巩固内政,获取民心,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你想要统一日本,必须得获取民心,这才有以后,否则得话,这个临时朝廷真是太不牢靠了。
更为关键的是,现在蓝色风暴刮了这么厉害,他们也无力阻止,与其如此,还不如顺水推舟。
这思前想后,平武郎拍板道:“军师言之有理,我们应该与百姓同在,我决定了,昭告天下,将在日本全面推行这种公有制。”
.......
.......
送走这所谓的天皇后,牛皋立刻道:“军师,想不到这狗屁天皇这么容易就答应了下来。”
赵菁燕满脸微笑道:“因为他没有选择,如果他强烈反对这种制度,那只会失败的更快,如今军权在我们的掌控中,而政权又名存实亡,如此情况下,他们平氏很难有所作为,他们只有破釜沉舟,利用公有制来获取民心,巩固自己的政权,方能看到希望,要是他们平时强烈反对的话,这只会激起民愤,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百姓赶下台来。”
牛皋皱眉思忖了一会,道:“还真是如此,那我们怎么办?”
赵菁燕自信的笑道:“这公有制乃是枢密使所创,如今展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化零为整,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又如何将公有制转化为安居乐业,这才关键所在,若是不能给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这公有制就真的成为一种穷人打劫富人的工具而已,长久不了,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恐怕也只有枢密使知道,平氏?哼,他们只不过是螳臂当辙,不自量力,如今大势已定,不管他们怎么选择都是必败无疑,他们的命运已经成为了定数,也不容再更改了。”
云州大同府。
此时这一座军事重地还是如往常一般平静,按理来说,不管是攻打大宋,还是讨伐西夏,大同府都会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大同府西临西夏,南临大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但是不管西夏打的是多么的热闹,大同府的金军兀自是按兵不动,仿佛发生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我们还真是小觑了这党项人啊!”
完颜宗翰在得知完颜宗望、和完颜希尹两路大军连接受阻时,不免眉头紧锁。
他身旁的第一谋士高庆裔道:“党项人自古就能征善战,远胜于南朝军队,而且那李乾顺也非泛泛之辈,他敢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御驾亲征,亲自统兵,就可见一斑,依我看现在情况正在慢慢转向有利于党项人了。”
完颜宗翰点点头道:“我们军远征到此,若不能尽快拿下兴庆府,就只有被迫退兵,但是高昌回鹘和东喀喇汗也不能再承担起好几万人的口粮,而我们想要运送粮草过去,补给又太长了,到时宗望他们也只能退兵回国,如此一来,我们的全盘计划都将破灭,因为南朝正在日益强大,我们虽然一路也都顺风顺水,但是损耗也是在所难免的,唯独南朝国内四海升平,一旦他们的势力与我们旗鼓相当,那么我们就不再有机会侵入西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