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微沉眉,道:“恕我斗胆问一句,皇上难道就不怕这样会影响到你的统治地位?”
赵楷哈哈一笑,道:“怕?这些东西再可怕,他能有金军的铁蹄可怕吗,不管是什么学派,如果连我和我的子民的安全都不不能保证的话,我还能奢望它去维护我的统治地位吗?为了怕自己的右手打自己的耳光,于是选择让别人来打,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恐怕佛祖都没有这般仁慈。”
他这话并没有错,如今金国的崛起,宋朝的衰弱,导致整个宋王朝都岌岌可危,国家都亡了,还谈什么学问,这时候若再不求变,那金兵一旦打来,别儒学了,哪怕是天学都没有用啊。
李奇笑着摇摇头,竖起大拇指道:“皇上终究是皇上,看的要我们这些俗人远的多,就凭皇上刚才这一番话,成千古第一帝,也并非没有可能?”
赵楷白眼道:“这里就你我二人,这等话就没有说的必要了,千古第一帝,你见过哪个千古第一帝差点没有成为阶下囚。”
李奇摇摇头道:“不不不,我这绝非是拍马屁,这个---如果我说错了,还请皇上多多担待,就当没有听见。”
赵楷鄙视道:“你都敢为一个女人跑来打我,你还有什么话是不敢说的吗?”
暴汗!你还好意思说我,你丫都能为了一个男人跑来揍我,我为了一个女人,那更是合情合理呀,不过这种事早点忘了的好啊!李奇抹着大汗道:“真是抱歉,皇上你也知道,在那一年内,我都是在跟金兵打交道,不自不觉中,就沾染上了他们的恶习,忘记人除了双手以外,还有一张嘴的。”
这话里话外,都是透着讽刺金人的野蛮。
赵楷乐呵呵道:“这个理由虽然我打心里接受,但是完颜宗望可不只是有一双手呀!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看来投其所好,才是拍马屁的精髓所在呀。李奇暗自嘀咕一句,嘴上道:“我是这样认为的,纵观历史,但凡没有能力的君主,通常都会希望自己的百姓变得愚昧无知,故此禁锢他们的思想,便与自己统治,但是真正有能力的君主,却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够变得明智,能够分清是非对错,这可以说是王者自信的体现。
没有信心管理好国家的君主,他害怕自己错误,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导致推翻他的政权,所以百姓越蠢,就好被他欺骗,任劳任怨,但若是一个真正有能力,有信心且有想法能够管理好国家的君主,他就不会担心这一点,因为他能够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他反而希望百姓能够明事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此一来,就不会受他人的妖言惑众,所以要判断一个君主是明君还是昏君,看他的子民是愚昧,还是明智就知道了。”
这可以说是两种极端的思想,一种用的是蛮力,一种用的是智慧。
但是话又说回来,蛮力虽然简单粗暴,但是能在最快时间,耗费最小代价,收获最大的成果,但是弊端就是,持久力不够,你总是这么压着,迟早会崩断,这第二种的话,那可就需要动太多的脑筋,兴许还可能费力不讨好,但是一旦这个体系建成了,那就拥有足够的持久力。
就看你自己怎么去选择,当然,这也要看你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吗。
赵楷沉思了许久,道:“虽然这里面是大有学问,但是你说的很有道理,也让我受益匪浅啊!”说着他又对李奇笑道:“李奇,你真是我的魏征呀。”
李奇翻着白眼道:“拜托,我可比魏征会做人多了。”
赵楷哈哈道:“不错,你要强于魏征。”
李奇投桃报李道:“皇上也要强过李世民。”
赵楷忙摇头道:“这话搁现在说,只会让人耻笑,还是留给后人评价吧。”
皇帝就是皇帝,臣子就是臣子,不管这臣子有多么的聪明,也不管这个皇帝是有多么的昏庸无道,臣永远都不可能完全猜透帝王的心思,因为皇帝考虑的事情,与其余人就是不一样,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了。
虽然李奇和赵楷的目的不同,但是过程一样,这李奇就很满意了,因为要是换做其他人的话,根本就不可能答应他这个要求。
外面兀自争的不可开交,但是随着大宋时代周刊的出现,很好的将那些儒生们的注意力从李奇身上转移到其他学派上面,如此一来,李奇这个“罪魁祸首”倒是过的轻松惬意,因为有太多的人,自愿为他冲锋陷阵了,虽然他们都是各怀心思。
这一日上午,李奇乘着马车往东城行去,他这是准备去看看高衙内他们准备的怎么样。
行到一半,忽听前面传来“哎呦”一声痛苦的呻吟,李奇忙掀开窗帘侧目往外面看去,只见前面十步远一个挑着担子的老汉摔倒在地,箩筐里面的青果滚的满地都是,驾车的马桥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李奇刚准备叫马桥去帮帮忙,哪知这声还没有出口,就见几个身穿长衫的男子走了过去。
“大叔,你没有事吗?我帮你。”
“你别着急,我们帮你捡。”
......
“谢谢,多谢几位,你们这是好心人啊!”
“没事,没事,这是我们儒生应该做的,我来帮你挑,对了,不知大叔这是要去哪里?”
“啊?哦,小老儿是准备去汴河大街。”
“行。”
......
李奇看的先是愣了愣,突然呵呵笑了起来,你们这些儒生呀,不给你们点颜色瞧瞧,你们岂会如此,不过,临时抱佛脚,那也总比不抱的好。道:“马桥,走吧。”
他话刚说完,就听见外面有人小声道:“这不是枢密使的马车么?”
“哼!这等人,我们理他作甚。”
......
理我?你们也配么?真是不知所谓。李奇自当没有听见,坐在马车内,哼着小曲,好不悠闲。
行了约莫一顿饭功夫,李奇来到东城甜水巷的那间属于高衙内的瓦舍门前。
这刚一进门,一股二气是扑面迎来,只见里面站在二三十余人,除樊少白以外的三小公子都在,嘻嘻哈哈,打闹成一片,基情四色呀!
“呀呀呀,李奇,你终于来了,可让本衙内好等呀。”
高衙内见到李奇来了,急忙走了过去,招呼也没有打,就发了一顿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