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平时人少,所以也没有准备多余的床。
两个一米八左右的大小伙子挤在一张窄窄的小床上,翻身都有点儿困难。
其实苏尘也不是什么都不懂,自己也用手解决过。
但像今天这样,他打心里觉得这是不对的。
虽然他们这段时间已经很熟了,算得上是朋友了,在一起也做了不少事情。
但并不代表这种事情也能一起做,这种过分私密的事还是应该留给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吧。
至少苏尘一直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
冷静下来,吴斌也在反省,好像是有什么地方不对。
房间本就很小,天气又热,时不时的还有蚊子侵扰。
气氛很是沉闷,两个人睡又睡不着,又不敢随便乱动,很是煎熬。
吴斌最先忍不住了,打破沉默:“一直想问你,你爸妈呢?”
问完又懊恼,想起老吴说的他没有爸妈的事,这不是戳人痛处么。
谁知不一会儿就听见了苏尘平静的声音:“不在了,我也没什么印象。”
“生病还是……”
“听我奶奶说,我妈生下我就跑了,再也没回来。四岁那年,我爸在外面和别人打架斗殴,也没了。”
吴斌没想到,原来是这种情况。
他有点同情苏尘,问:“没赔点钱什么的?”
苏尘无声地浅笑一下:“都是外地打工的,哪来的钱,只是该判刑的判刑而已。”
“那你是真不容易,你奶也不容易。”
“除了我奶,其实我也应该感谢我爸。”
“嗯?”
“当年他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买下了城里那套老房子。在我上初中之前,我姑妈就帮着把房子租出去了,租金一直给我存着,所以我才能读完初中高中。”
“别说,你爸还挺有超前意识。”
“你呢,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没什么意思,反正我那几个哥们儿都要去当兵,我也想去试试。”
两人你来我往,苏尘今晚的话明显比以往多,或许也是为了缓解尴尬吧。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小风扇转动的呼呼声。
兴许是累了,兴许是身体得到了纾解,不一会儿吴斌就沉沉睡去。
晚上水里的场景对苏尘冲击有点儿大,他一时半会儿睡不着。
他强迫自己不去想,默默计算自己手里的钱,慢慢地,身体果然冷却了下去。
想着回去了,一定要把吴斌代自己上班那几天的工资给他,还是算清楚了好些。
第二天临走之前,苏尘去下面院子张洋家要到了张洋的电话号码。
以前小的时候,他和张洋形影不离,从苏尘在城里上初中开始,他们就见得少了。后来苏尘上高中,张洋外出打工,他们就只有春节才能在一起聚聚。
张洋老是换打工地点,电话号码也跟着变,苏尘想着自己要上大学了,还是应该给发小打个电话说一声。
一回到家,苏尘就拿了两百给吴斌,并说明理由。
吴斌根本不想接,但这段时间他也清楚了苏尘那点暗戳戳的自尊心。
看苏尘那么坚持,他知道要是自己推脱的话,苏尘一定会不安好久。于是,他接了过来。
吴斌拿着钱,去了手机店,买了一个便宜点儿的手机,又返回了苏尘家。
苏尘看着面前的手机,再一次体会到了吴斌的自作主张。
吴斌说:“送你的,你上学时不是要找兼职吗?有手机别人好联系你。再说了,买都买了,不能退,我又不能用两个。”
苏尘叹了口气:“吴斌,以后跟我相关的事情,你做之前能不能先和我商量一下?”
吴斌态度良好:“行,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这个手机你必须接。”
苏尘想了想,觉得他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自己确实也需要。
况且都说了是送,又给钱他吧显得自己太矫情。
那就只能后面找机会买礼物送他了。
就这样两人之间又有了牵绊,苏尘觉得自己欠着吴斌一份礼物,而吴斌也始终记得自己还应该帮苏尘一个忙。
苏尘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乡下老家过的。
春节期间的乡下还是很热闹的,在外打工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地回乡了。
村子里天天都有人的吆喝声,还有摩托车突突的声音。
腊月二十八,张洋一早就来邀约苏尘,一起去赶集。
等到真正出发的时候,村里的小伙子和大姑娘几乎都三三两两地往镇上去。
张洋的继妹春燕和苏尘二叔的儿子苏航也紧跟他们二人。
难得的好天气,四个人一致决定不打摩托车,步行上街,顺便边走边聊。
春燕马上职高毕业了,爸妈的意思是到时候跟着张洋去同一个地方打工,好有个照应。
张洋应得很高兴,他一直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很照顾。
张洋这两年已经在工地上做大工了。
虽然比较累,但工资还算高,所以他手里有了一点积蓄。他非常大气地对身旁的妹妹说,待会儿上街了随便选,他买单。
春燕听了,高兴地一路叽叽喳喳,清算着自己待会儿要买的东西。
苏尘看张洋的样子,心里突然有点儿羡慕。
自己读着大学,不仅挣不了几个钱,反而花不少,囊中羞涩的日子一直跟着他。
其实苏尘这半年也没闲着。
大一的课程比较多,只能利用周末去挣点生活费了。
因为每周只有两天时间可以干活,所以好多岗位都不要他。
他发过传单,当过商场吉祥物,最后在室友秦礼的推荐下接到了两个孩子的家教工作。
幸好这两份家教一直做到放假,才让他现在有点儿余钱。
四人在镇上逛逛买买,最后都满载而归。春燕收获最多,还拥有了一部新手机,因此回家途中她也一直雀跃不已。
苏尘帮奶奶买了一些年货,想着图个热闹喜庆,还买了一些小鞭炮,同苏航说好到时候一起来放。
大年三十,奶奶一早就在忙碌,苏尘给奶奶打下手。
苏尘坐在灶边,时不时往里加木柴,柴火烤得人暖暖的很舒服。
奶奶一边备菜,一边和苏尘闲聊。
主要是叮嘱他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