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百姓听说此次振王派兵,携带物资车队支援伏泽,总督派府上的侄儿白铎前去,不料在离开之日曹县令被歹人刺杀,故回到都城后振王没有给领队白公子任何奖赏,但看在赈灾有功,网开一面,罚白铎在府中禁闭一月,不得出府。
伏泽曹县令是振王当年钦点的,自是格外看重,只是如今人已不在,生活却还要继续。
根据振王最新指令,接替曹县令的人已经赶往伏泽,那是一个极为年轻的才子,说是才子,是因为他才华横溢,作出了许多诗词在民间广为流传,只可惜当年赶考时半路遇上了溺水的孩子,为救孩童错过了考核时间,后因家徒四壁无法支持学业,整日在街头卖诗写字。
也许正是相似的经历,使得振王下了这个决定,让他前往伏泽,去接县令一职。
振国振王,名叫隗熠。
由于先皇与先皇后早逝,便在四岁时就继承皇位,人人都尊称振王。
振王自小勤学善思,不管是谋略还是文武,都样样出色。
振国在振王的带领下,不断扩充领土,丰富产业,建立与别国的经济往来,使得振国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大的增长。
只是这振王行为古怪,性格阴郁,让大臣们多有担心。
人们也忘记他是何时戴上那面具的,好像从小到大一直以来,无论去哪,无论做什么,他都要戴着一个黄金面具,让大臣们看不见他的表情,也就无法揣测他的心思。
他从不对臣子表示喜爱或厌恶,也不对后宫的嫔妃们表示喜爱或厌恶,仿佛是个会说话的石头一样,冷漠,淡薄。
除了一些事情需要做决策时,或是他有新的想法时,其他时间均不上早朝。
在最初,大家还私底下讨论过,这一国之君总是不上朝,是不是沉醉于温柔乡?
后来才知,这温柔乡里,压根儿连他的影子也看不见。
要说这振王后宫,可真是佳丽众多,不说各个国色天香,却也是知书达理出自名门,不是哪家将军重臣的女儿,就是哪个别国的公主。
这民间谣传振王五官扭曲,丑陋不堪,所以才戴上黄金面具,怕吓到别人,而后宫的妃嫔们见了害怕,也就解释了他为何一直膝下无子无女。
这些面具均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振国总督——白明泽
这些年,总督前前后后总计为振王打造了十七个黄金面具,也许只有他,才知道振王的样貌究竟如何。
今日烈日高悬,是伏泽赈灾车队返回都城的第三天。
“振王今日会不会上朝啊?”
“唉,谁知道啊,这一个月里,能见他两三面就算是烧了高香了。”
“您若是有急事,您不妨退朝后,去书房单独求见不就行了。”
“你以为我没去过?来来回回十次有余,可每次都把我拒之门外,避而不见啊。”
振王可真是一个古怪的王,无论从性格还是处事风格,都丝毫找不到先帝先皇后的影子。
不一会儿,文武百官都已站到了相应的位置,等待振王的到来,可迟迟都不见振王踪影。
“我看啊,今日也不见得振王能上朝,不如……咱们就走吧,我出门前锅里还煲着汤,准备给我夫人尝尝。”
“唉,再等等,再等等。”
大臣们半天不见振王踪影,便纷纷小声嘀咕了起来。
“振王到~”
一声振王到,百官们忽然紧张起来,纷纷站直身体,理了理朝服,准备迎接振王的到来。
又过了片刻,只见一身高八尺有余的男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龙椅。
这,便是振王了。
他身着蚕丝金线缝制的五爪金龙龙袍,头顶金冠。光是这龙袍就需要五百多名顶级绣工同时缝制上七天才能完成。远远望去,就像是说书先生常说的泛着金光的神仙一样。
“通政使何在?”
一个低沉且富有磁性的声音传来,充斥在整个大殿。
“臣在。”
“拿下,连诛三族,处以碾刑。”
所谓碾刑,是出自振王之手创造。
那天是振王十岁的生辰,他在生辰宴上公布了碾刑一事。
碾刑,就是先打断四肢骨骼,使其不能动弹。随后用四头牛固定好绳索,共同牵拉一块圆形巨石,从犯人身上一遍遍的碾压过去,直到骨骼全部碾碎,化为一滩血肉为止。
碾刑也成为了振国独有的虐刑之一,当年在各国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只见两名身着黑甲的佩刀侍卫进殿,把这通政使压制在地。
“圣上,这是为何?许久不见上朝,这一来二话不说就要我死,你让文武百官怎么想?”
“其弟在康阳县强抢民女,祸害百姓,而你,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其拦截诉状,使得八名无辜受害女子三年来无处申冤,自尽的自尽,活着的却早已心死。”
“圣上有何证据?可切莫听信谗言啊圣上!”
“哦?有何证据?”
只见振王从袖中拿出一叠厚厚的信纸,撒向通政使,好像忽然从殿上飘来的一场大雪,飘飘撒撒。
“各级各地汇总的二百七十封证人证词,里面还有你疏通关系往来的罪证,一共三百四十二张,你可拿到大牢里一页页的翻看。”
虽然此刻振王依然戴着黄金面具,可丝毫遮盖不住那犀利杀伐的目光。
看到这一切,通政使哑口无言,连一句求饶的话都不敢再说,吓得浑身颤抖腿脚发软。
“今日乏了,这大殿之上还有三位重臣干了些‘好事’,我改日再与大家分享。”
听到振王这么说,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往日来往密切的彼此恨不得从未相识,最近有些私心的官员也瞬间泯灭了自己的小心思,仅凭振王的这一句话,就已经让这些人不再互相信任,而是堤防与疏远。
“各位,可以进入正题了。”
“启禀圣上,近期地处我振国西南处的饶阳国多次骚扰越境,给边境百姓造成了很大困扰,不知……”
“下一个。”
“启禀圣上,上月初三,楚国已派使者前来和谈,愿送长阳公主进宫和亲,另承诺对